“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电影《战狼》里的有一句经典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也代表了今日中国之强大和中国人热烈的民族自豪感。那么这句话是出自哪里改编呢,据《汉书》记载西汉陈汤攻灭北匈奴郅支单于时上书时所说的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当时的强汉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汉,是汉族人的国家,如今多民族融合大团结,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所以现在称中华者再合适不过了。而当时发出这怒吼的陈汤又是何许人也呢?

《汉书.陈汤传》记载,陈汤,字子公,汉族人,西汉山阳瑕丘人。陈汤喜欢读书,富有学问,不拘小节,慷慨有大志。年轻时给别人写文章谋生,后来受人推荐任郎官,陈汤有奋身异域的志向,羡慕张骞傅介子之辈,于是请求出使西域,在汉元帝时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元帝建昭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6年,陈汤和西域都护府都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陈汤沉稳有大志,好建奇功,喜欢出谋划策,他对甘延寿说:夷狄畏惧大国,这是他们的本性。西域原本属于匈奴,现在北匈奴郅支单于威名远扬,经常侵凌乌孙、大宛等国,又娶了康居国王的女儿,借助康居的势力,如果让他们降服了这两个国家,他的势力就会更加强大,到时候西域诸国就危险了,而且郅支单于彪悍善战,喜欢掳掠,若长此以往,必成西域大患。郅支单于虽然离我们很远,讨伐他不是很方便,但是蛮夷没有坚固的城墙和强劲的弓弩来守城,如果发动屯田士卒征发乌孙等国的军队,长驱直入他的城下,那么他如果逃跑又没地方去,守城又守不住,必定被我们所攻灭。甘延寿也赞成,但是却想先上奏朝廷再做打算,所以犹豫不决,陈汤怕耽误时间,于是就矫昭征发屯田士卒以及西域诸国兵共计四万余人,由六个校尉率领,分兵两路,一路走北道,一路走南道,会师郅支城下。郅支单于果然没有逃跑,只能据城死守,但是汉军装备精良,陈汤运筹帷幄,汉军四面围攻,没几天就攻破了城池,斩杀郅支单以及部下一千五百多人,剩下俘虏的人都分发给了其他出兵的十五个西域国家。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陈汤由于矫昭,上书为自己辩解,上书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元帝曾经问陈汤西域的事情,陈汤分析了一个汉兵可以抵五个胡兵,因为他们有锋利的武器和强劲的弓弩,现在他们学会使用了我们的武器,一个汉兵的战斗力也可以抵上三个胡人。这也是西域屯田士卒只有几千人,却能威慑管理西域诸国的主要原因。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汉家利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汉朝尚武,民风彪悍。那个时代的汉人面对异族往往都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万里封侯也是奋身异域那些人的梦想。而陈汤发出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更是那个时代的强音。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