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外送方案再生變數

從2010年10月正式啟動前期籌建工作至今,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已走到第10個年頭。按照規劃,這一設計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在建規模全球第一的“超級工程”,將於2021年6月迎來首臺機組投產發電,全部16臺機組計劃於2022年底前投產。

為了讓白鶴灘水電站1600萬千瓦綠色電力“送得出、落得下”,國家能源局早在2018年9月就已發文明確了電站外送方案——建設兩條輸電能力均為800萬千瓦的特高壓直流線路,一條落點江蘇、一條落點浙江。但原計劃於2019年核准開工的兩條線路,至今仍未獲核准,讓這一“西電東送”國家戰略骨幹電源隨即蒙上“棄水”隱憂。

變數不止於此。記者多方獲悉,四川、重慶於近日聯合上書國家能源局,提出將白鶴灘水電站電力留在川渝電網“消化”,對此,國家能源局已安排相關部門展開研究。此外,雲南也提出了分得白鶴灘水電站300萬千瓦電力的訴求。電力份額突遇多地爭搶,讓白鶴灘水電站早已敲定的電力分配方案高懸半空,甚至可能面臨推倒重來的結局,其電力何時才能實現外送因此愈發撲朔迷離。

川渝聯手,以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為“論據”上書

“3月初,川渝兩地聯名向國家能源局發去專報,彙報了將白鶴灘水電站電力留在川渝的想法,希望相關方面給予論證。至於留多少,我們沒有具體提出,但可以肯定,川渝兩地能夠保證消納不存在問題。”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重慶市能源局總工程師楊世興證實了川渝聯合上書一事。

記者獲得的一份名為《四川省能源局關於四川省水電外送方式有關情況的彙報》的文件顯示,四川省能源局於3月10日再次向國家能源局提出請求:“為適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發展需要以及推進川渝電網一體化發展的實際,根據電力優先在區域內平衡、減少跨區域大規模長距離輸電的原則以及白鶴灘核准文件規定,請求協調支持白鶴灘水電站在川渝電網消納。”

該文件提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下稱“雙城經濟圈”),是兩地上書的主要“論據”。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這一國家戰略,要求“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緊接著在1月9日,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梁武湖主持專題會議,對川渝電網一體化發展進行討論。根據四川省發改委官網消息,本次會議認為,中長期來講,成渝地區作為西南電網負荷中心具備消納四川水電的市場空間和能力,應當在優先滿足自用的基礎上優化電力流向。會議提出,要科學合理安排水電外送,合理定位四川水電在雙城經濟圈建設電力保障中的作用;按照“川渝電網加強、川電送渝增量”的原則,統籌加強川渝地區電網規劃建設。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文勝告訴記者,共同爭取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可給予成渝地區中長期可靠供電支撐。“四川在建水電調節性能較好,距離成都較近且能夠兼顧送電重慶,適宜作為保障成渝地區中長期用電的新增電源。在川渝地區消納,有市場和空間優勢,完全符合電力優先在區域內平衡、減少跨區域大規模長距離輸電的原則。”

高文勝還透露,為保障消納,川渝兩地、國家電網公司已明確四川特高壓交流環網目標網架與川渝特高壓交流聯網的建設方案。據瞭解,國家電網公司於2019年11月向相關主管部門報送了《關於儘快明確川西水電送電成都和重慶輸電工程方案的請示》,請求審批四川電網目標網架方案,將重點電網項目甘孜-天府南-成都東、天府南-銅梁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納入國家電力規劃並同意開展前期工作。

聯合之餘,川渝兩地各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除了“共同目標”外,記者進一步瞭解到,川渝兩地也有各自的訴求與考量。

其中,對於重慶而言,解決“缺電”隱患已成當務之急。“2020年以後,重慶基本沒有可開發的大中型電源,當前‘自給為主、外來為輔’的電力保障格局正在發生根本轉變。未來,新增電力必須依靠外部輸入。”楊世興表示,2017、2018年,重慶用電量增速分別為7.3%、12.3%,均超過6.5%的“十三五”規劃預期。“直轄23年來,重慶年均用電增速更是超過10%。到2035年,預計全市用電需求較目前翻一番,電力需求缺口將達2500萬千瓦左右。因此,新增四川水電是重慶電力發展的首要戰略目標之一。結合現狀,白鶴灘水電站是眼下為數不多的希望所在。”

事實上,在聯合上書之前,重慶早在2018年就做過單方面爭取。楊世興稱,得知白鶴灘水電站將建設兩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外送江蘇、浙江後,重慶即向國家能源局提出一個“664”方案。即兩條通道各留出200萬千瓦給重慶,白鶴灘水電站為江浙各送600萬千瓦,再由四川境內其他電源各補200萬千瓦,通道利用率可不受影響。“但該方案未被採納。重慶是一座缺少能源的城市,從2017年起就在積極爭取新增四川水電,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

相對於重慶的燃眉之急,四川則更關注長遠。

高文勝表示,四川近年來用電需求同樣保持了較快增長,2015—2019年用電量年均增長7.2%。其中,成都作為四川省內負荷中心,用電量年均增長9.0%,預計到2025年成都地區最大供電缺口將達到500萬千瓦。“隨著雙城經濟圈戰略實施,成渝地區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進一步突顯,用電負荷將持續快速增長。”

一位接近四川省發改委的業內人士進一步稱,雙城經濟圈將深刻改變成渝地區戰略地位和發展格局,能源電力供需也將隨之發生較大變化。“十四五”期間,隨著電力需求增加,四川電力缺口出現時間將更多、規模將更大。“另外,如果在建的白鶴灘和金沙江上游界河電站全部外送他省,到2030年四川將無法滿足自己省內電力需求。但將白鶴灘水電站電力留在四川消納的話,至少可基本保證四川2025年自身的供需平衡。”

“目前,四川在建水電站總裝機約4350萬千瓦,按照‘十四五’全部投產來算,除去烏東德電站1020萬千瓦送南方電網,現有規劃的外送規模將達3200萬千瓦,四川只剩130萬千瓦水電自用。同時,大規模發展火電也不符合四川創建清潔能源示範省的定位。屆時,四川將無力滿足雙城經濟圈戰略需求。”上述人士表示,與其考慮未來從省外送電四川,不如現在就減少四川水電外送,“這才是更加安全經濟可靠的方案。”

多地爭搶,白鶴灘水電站落點到底由誰說了算?

事實上,除了江浙川渝外,江西、雲南等地也先後參與“競爭”,這也直接導致外送落點一再生變,進而影響配套送出線路的核準建設進度,大大增加了白鶴灘水電站“投產即棄水”的風險。

記者瞭解到,2013年白鶴灘水電站輸電規劃工作啟動,國家層面初步確立了白鶴灘水電站送華中地區消納的方案。其中,江西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當時按照國家要求,江西組織論證認為,在可能引入江西的區外電力中,白鶴灘水電站外送線路送電規模、時序、特性與江西的需求最為契合,應作為江西接受區外電力的首選。2014年審議通過的《江西省電力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提出爭取白鶴灘水電入贛。國家發改委也於2016年8月正式覆函江西,表示原則支持白鶴灘水電站送電至江西。

然而,在2018年中國水電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電網公司原副總工程師陳維江公開表示,為配合西南水電外送,擬建設白鶴灘-江蘇、白鶴灘-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白鶴灘外送到底由誰說了算?”一位參與調研的江西省調研組成員向記者表達疑問,“國家規劃已明確,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白鶴灘至華中華東輸電工程。時隔僅一年,電網企業單方面提出白鶴灘至山東的特高壓方案。究竟以國家規劃為準還是由電網企業主導?”

上述疑問,在國家能源局2018年9月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中得到“解答”。國家能源局明確將建設兩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外送白鶴灘1600萬千瓦電力,落點江蘇、浙江。這意味著,江西、山東雙雙落選。

而今,隨著川渝兩地加入,“白鶴灘外送到底由誰說了算”的疑問重被提及。“爭取白鶴灘留在川渝,不代表重慶反對其外送江浙。相反,我們一直積極支持,比如,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重慶段就是最先取齊核准要件的。”楊世興說,“但規劃制定的內容是不是沒有迴旋餘地?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規劃內容要不要相應調整?”

楊世興認為,雙城經濟圈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結合新的形勢,需要對川渝能源發展戰略進行再審視、再優化。“調整並不意味著否定過去。就像一個人,從小學讀到大學、碩士畢業,現在到了決定繼續讀書深造還是選擇開始工作的時候。至少應該與時俱進,根據新的變化作出新的研判。由誰來全方位統籌?這就需要國家能源局牽頭,與相關地區共同研究。”

上述人士也表示,爭搶白鶴灘水電站背後,涉及四川乃至西南水電外送的優化調整。“要不要繼續外送?如何解決川渝中長期用電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國家能源局牽頭拿出方案。建議在外送江蘇、浙江不變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四川、重慶地區用電份額,以滿足雙城經濟圈用電需求。”

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看來,多地爭搶白鶴灘水電站,是因為這些地方開始意識到水電資源不僅清潔、可再生、能儲存、經濟性高,還可承擔調頻、調峰、調相、備用等任務,綜合優勢明顯。“白鶴灘是我國在建規模最大、優勢明顯的巨型水電站,引得各方爭奪不足為奇。”

另外,記者已就四川上書提出白鶴灘水電站電力留川訴求一事致函四川省能源局,並就雲南提出分得30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站電力一事致函雲南省能源局,但截至記者發稿,均未收到對方答覆。

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分配方案究竟何時敲定,各地訴求又會否得到滿足,中國能源報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