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兒子去學畫畫,小孩學畫畫好嗎?會不會影響學習?

yirenence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家長應該先考慮的問題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畫畫,還是說有別的興趣愛好。在當今時代,掌握一門藝術並不一定要成為其中的佼佼者,而是讓孩子能夠多方面發展,同時也有一個好的人生愛好。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喜歡畫畫,那麼強求也是沒有用的。

我們先假設您的孩子喜歡畫畫,而且也是適合畫畫的年紀。在幼兒園,學前班,以及小學時代,是孩子智力發育以及培養興趣愛好的最佳時期。但是以往家長對孩子的興趣培養並不是注重孩子的成長和健康,而是注重孩子學了之後能有什麼優勢。這當然是不對的。孩子既然喜歡畫畫,那麼在週末的時間,利用一兩個小時,從基礎學起,也是並不浪費時間的。

我們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健康快樂的成長,不用和鄰家阿哥或者鄰家阿姐去比較個上下高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沉浸在學習的樂趣當中。許多家長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只是想讓孩子得到知識,而不是學習能力,審美水平,這是不行的。

至於小孩學畫好不好。這是一個肯定的回答,小時候學畫畫,學彈鋼琴,學書法,自然都不錯,但是功利性太強的話,孩子也會變得很不幸福。課外的興趣有的可能是孩子未來職業的奠基,有的更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追求。這都要家長的引導和對孩子興趣的重視。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會有所幫助。


清谷小師妹


常言說: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藝術家。為什麼後來有的是,有的卻不是?這就是後天培養的重要性。讓孩子學畫畫、練書法、跳舞彈琴等等,其實都是為讓孩子詩意優雅地生活。

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巨大的等待挖掘的潛能。家長只要正確引導,提供條件,搭好平臺,持之以恆,他(她)可能就會在不經意間給家長帶來驚喜、驚訝和驚歎。

對真善美的薰陶是培育孩子的重中之重。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對真善美的追求都是永恆的。但有的孩子由於從小缺乏相關的培育與薰陶,以至於在其心靈中缺少這方面的感知,導致其行動力也不足,這會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不可彌補的缺憾。

美育正在大中小學教育中佔有越來越重的份量。幫助孩子發現美、觀察美、描畫美,進而擁有美的心靈、美的嚮往、美的思維等,正是當前我國教育的大力倡導與施力所在。無論到中學、大學還是走入社會,美育都將陪伴左右,繪畫也將始終相隨,併成為可一生陶醉的愛好。

說了這麼多,歸結起來就是,學繪畫陶冶的是精神、審美、情趣,是非常好的教育內容。作為家長,應放眼長遠,不要被急功近利的想法或做法所幹擾,不要擔心影響學習,相信學習繪畫可以幫助孩子全面成長,綜合發展,能與其它文化課程學習齊頭並進。

當然,在打消自身顧慮的同時,還是要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就是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興趣實在不在這個方面,家長也應考慮調整培養的方向。

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去嘗試一段時間,並注意引導觀察。孩子喜歡固然很好,若是不喜歡,也不必固執,硬逼著孩子學,畢竟老話說的好:“強扭的瓜不甜”。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經驗,希望於您有助🌺


長纓在手縛蒼龍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很想知道您兒子現在是幾歲了。“小孩”這樣的籠統描述對孩子的年齡段是挺難區分的。我目前在一家素質教育機構工作,有繪畫班、舞蹈班、樂高班、英語班……作為一個教育相關的從業人員,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希望能給您提供到幫助。

孩子成長中會經歷一些敏感期,蒙特梭利博士說:“敏感性如同一道內在放射的光芒或是一組供給能量的電池,促使幼兒對某些事物敏感。當這種特殊的感在幼兒身上被激起時,就像一道光線照在某些事物上,而不照在另一些事物上,使得這些被照到的事物成為幼兒的整個世界。”而孩子的繪畫、書寫敏感期一般出現在3-4歲,主要表現特徵為:

3歲是“塗鴉期”。此時的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尚不足,動作與符號沒有統一。3歲半是“基本形狀期”。此時的幼兒,喜歡將動作與符號聯繫,更傾向於畫方、圓、三角形等圖形。4歲以後是“個性體現期”。此時的幼兒,拿到彩筆、粉筆就畫,把看的、想的都隨手在牆上、紙上畫出來,並且此時的繪畫融入了幼兒的個性色彩。幼兒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的情感和需要。

我每天工作時會遇見很多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特別喜歡畫畫,所以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個繪畫班來學習一下。其實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我自己的見解是不建議去培訓班來學習繪畫的,如果孩子喜歡繪畫,盡情讓他在家裡面畫就可以了,不管他畫的是像還是不像,請家長們都不要給予不好的評價,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繪畫,孩子的想象力、發散力、創造力在這一階段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我們成人硬要去限制孩子的畫,一方面會打擊孩子的信心、一方面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教育機構的繪畫,大多會模式化,3-6歲的孩子在繪畫班學習繪畫,也都會跟著老師畫大致相同的畫,這樣模式化的教育並不會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只是完成了成人滿意的“像”的作品而已,我個人認為意義不大。


當然繪畫本身不僅能鍛鍊到幼兒穩定的手指、靈活的手腕,為日後寫字做備,同時繪畫更是幼兒表達自我內心的良好途徑。因此,在幼兒的繪畫敏感期,成人可以為幼兒預備一個適合塗、剪、貼及繪畫的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張大紙或者白板,讓幼兒盡情抒發內心的創意,並及時與幼兒互動,傾聽幼兒分享其作品,並給予指導和引領。

而對於三年級或是更高年紀以上的孩子如果依然喜歡繪畫,可以去培訓班進行專業系統的學習,這時候,老師會教很多審美、色彩、線條、繪畫方式……的專業知識,學習這些會有助於孩子去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如果孩子非常熱愛學習,是可以讓他一直去學習的,其實真正熱愛,您會發現他不僅在興趣班上喜歡畫、日常生活中還依舊喜歡繪畫。繪畫還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這對於孩子人生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把目光短暫的停留在一時的學習成績上,孩子的學習、發展都應該是長期的。

再跟您說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從小很喜歡繪畫,但是當時家人不支持,他們當時認為繪畫是掙不到什麼錢的,不務正業的,且學習繪畫特別是去培養繪畫藝術生是很費錢的,所以我放棄了繪畫,再加上本身文化課不好,我就自暴自棄了,連繪畫的東西都不想再去碰。後來我沒有考上什麼好的大學,頹廢了幾年,差不多在大學畢業後,2010年左右一次在網吧上網時,看到了一個視頻,是一個電腦繪畫的視頻,我當時就重新燃起了對繪畫的熱愛,在隨便找了一個不對口的工作後,用自己手裡僅有的1500多塊錢買了一個手繪板,就開始了繪畫的自學之路,當然也很坎坷,畢竟一邊上班一邊學習電腦繪畫是很累的,但好在還是有成效的,拿出來的作品人家都以後我是藝術生,後來也因此在當地找了個不錯的設計的工作。做了七八年的設計,以及接了一些繪畫小單。雖然我現在沒有在從事相關工作了,但我依舊熱愛繪畫,時不時的也還會畫幾筆。自學繪畫認識的很多藝術生,他們也並不像我家長所擔心的那樣“不務正業”,他們有遊戲設計師、影視、動漫設計師、園林設計……再或是有自己的工作室等等……所以不要用我們大人的眼光去限制孩子的發展,我們(絕大多數的人)無法那麼明智去預測未來的發展是怎樣的,也不用僅僅拘泥於孩子現有的學習成績。我們大人應該做的是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示範,不管是“堅韌不拔”“不畏困難”或是“樂觀豁達”等性格特點……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