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著應對疫情,中山燈具出口企業逆勢突圍

鋼花四濺、機床轟鳴,在中山市港聯華凱電器製品有限公司(下稱,港聯華凱)的生產車間,技術師傅們戴著口罩正在加緊調試4月15日剛剛推上生產線的兩組機床。

​沉著應對疫情,中山燈具出口企業逆勢突圍

中山

港聯華凱是一間港資企業,落戶民眾30多年,生產專供歐美市場的豪華燈具。在北美,其豪華照明吊扇佔據四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今年以來,該公司堅持毫不放鬆防疫情,開足馬力保生產,突破疫情影響,產值和出口業務都有所增長。港聯華凱公司行政人事部經理鄧慶華透露,今年公司計劃產銷500萬套燈具,爭取比2019年提升10%。

“每年年底,公司都會備足貨,以備過完年能及時交貨。”鄧慶華告訴記者,在春節前完成備貨的同時,企業也已經接到不少訂單並將2020年的生產計劃安排到7月份。然而,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無論是原材料供應、工廠為應對防疫需求採取的系列措施,還是國外市場是否能如常履約,等不確定因素一直在增多,外貿企業面臨著極其複雜嚴峻的形勢。

​沉著應對疫情,中山燈具出口企業逆勢突圍

談到復工復產,公司總經理盧志強並未表現出過多的緊張,他表示企業整體復產情況良好,也沒有收到很大的衝擊。“受這次疫情影響,工人節後沒能準時到崗,物料供應方面也出現交付滯後等情況,我們節前訂單的不能按期交付。正式復工復產後,在各部門的協助和督導下,我們通過加強技術改造讓自動化衝壓床彌補人員不足的狀況,實現了我們產能的快速提高。”

據瞭解,港聯華凱原計劃於2月1日年初八復工。受疫情影響,復工日期推遲至2月12日,而且根據當時的防疫限制,只允許200名工人到崗生產,與平日的2600多名員工有較大的缺口。“疫情下,如何圓滿完成並獲得更多的訂單,成為我們復工復產後最大的難題。”鄧慶華說,為了奪回因停工而失去的時間,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以及加強對市場的分析評估實現了逆勢上揚。

“2003年起,我們以訂單為導向開展技術改革,市場上需求什麼,我們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量,自動繞線機就是我們的成果之一。”指著兩臺嶄新的自動繞線機,盧志強自豪地介紹。只要員工將轉子放置好便按下按鈕,繞線機就開始自動加裝線芯,員工則可以趁這段時間將完成加裝的轉子取下並換上下一批,轉子的製作、線芯的噴漆和風乾等環節處處都有技術改造的身影。

技術改造不僅極大提高生產速度,產品的質量也更有保證。以企業最新的技術改造成果——自動化噴粉線為例,該機器用於衝壓加工成品的表面處理,與此前的相比,它不僅可以保質保量完成兩倍工作,操作的人手也整整減少了12人,為生產的提質提速做貢獻。

​沉著應對疫情,中山燈具出口企業逆勢突圍

場評估也是港聯華凱“制勝”疫情影響的法寶。在北美,企業設有存放產品的倉庫,工作人員會對當地的市場進行調研並及時反饋信息,通過對信息進行綜合評估和研判,企業再組織生產。

正因為有大量對應的半成品,當接到客戶的訂單時,企業才能迅速反應、完成生產。

鄧慶華介紹,目前港聯華凱已順利完成年前接收的訂單,還獲得了不少客戶的青睞,今年收到最大的一筆訂單的出貨期限本是36天,但通過員工的努力以及技術改造的成果,僅僅花了16天便成功出貨,“主打的豪華照明風扇日產量已經達到2.8萬臺,我們的目標是讓兩條新生產線儘快全力運作,讓產能能夠穩定在3萬臺每天。”按照計劃,港聯華凱今年將產銷500萬套燈具,同比2019年上升10%。

企業逆勢上揚,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離不開各相關部門精準釋放政策紅利,協助企業破除復工復產中的“梗阻”。早在2月初,國家稅務總局中山市稅務局民眾稅務分局對轄區內企業復工復產復銷進行全面瞭解,第一時間就梳理了港聯華凱公司適用的各項稅費政策,形成“綜合大禮包”,直接發送給企業,並與企業建立起專人一對一輔導的溝通機制,讓企業在稅費減免政策的加持下輕裝前行。

按照新政策,目前參保人數超過3000人的港聯華凱,在2-3月期間可以享受的125萬元的優惠;此外,由於屬於出口企業,近兩個月出口退稅額也達到2800多萬元,算上房土兩稅困難減免的30多萬元,疫情至今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已經接近3000萬元。

“這一筆筆稅費優惠,讓我們的擔子輕了,資金活了,我們實現逆勢上揚的信心就更足了。”鄧慶華說。

【採寫】伍傑

【通訊員】姚欣

【拍攝】曲藝

【作者】 伍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