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祕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在中國封建史上,太子的身份地位僅次於皇帝。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官署,有大臣當老師,甚至還擁有軍隊,當然是小規模的,可見太子的權力是很大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太子還能夠代理朝政

,那麼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人物,他是怎麼產生的呢?

從西周開始,太子的選拔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很容易理解,就是皇后生下的最大的兒子繼承皇位,不管這個兒子有沒有才能,即便是個傻子也只能由他來當,比如司馬衷這樣的傻蛋,皇位也只能是他來坐。

不為人知的秘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那如果皇后沒有兒子呢?這其它的皇子就有機會了,但也不是亂選一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下去。

這便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位的順利繼承,穩定了朝政。但有時候,這種明面上的東西往往不是關鍵,都是能夠想辦法的。在皇位的繼承背後,其實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潛規則第一條

所謂皇子,那都是皇帝的兒子。但他們的母親卻很多都是不同的。既然老爹相同,那拼爹就沒有意義了,拼娘就有了舉足輕重的意義,所以說如果要競爭太子之位,母親的勢力尤為重要。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周幽王,就是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的那位。

不為人知的秘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周幽王的母親是齊國的公主,齊國的君主是他親舅舅,靠著這麼強悍的家庭背景,他順利的繼承了王位。可坐上王位後他就開始膨脹,忘了自己怎麼起家的了。

因為寵愛美人褒姒,他不惜“烽火戲諸侯”,更重要的是他把申王后給廢了,這樣一來,申王后的兒子姬宜臼就不能繼承皇位了。這哪裡能成,申王后可是申國的公主,申國的貴族們巴不得姬宜臼早點坐上王位,這也多少也能沾沾光。

這怎麼能忍呢?於是申國聯合犬戎打入了鎬京,把周幽王都給殺了,然後將外甥姬宜臼扶上了王位

在古代中國,中央集權的程度並沒有很強,君主的權力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特別是在封分制下,各諸侯國的勢力也很大,君主往往會和一些強大的諸侯聯姻,以鞏固自己的政權。

到了後來的封建社會,這層力量實際上也很重要,比如漢朝的劉盈就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劉邦很寵愛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而且有想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但最終沒有實施,這也是劉邦的英明之處。事實上,歷史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這位置他也做不穩當。其原因就是

戚夫人的勢力太弱了,她只有靠著劉邦的寵愛,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依靠

而劉盈呢?他的母親是呂皇后,在劉邦起兵之前,呂皇后就和蕭何,周勃,夏侯嬰,曹參等關係很好,至於樊噲更是她的妹夫。漢朝建立後,他們這些人都是開國功臣,地位非比尋常。並且他們肯定也是支持劉盈的,畢竟如果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當了皇帝,那戚氏一族就會興盛,對這些開國功臣們沒有半點的好處,還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不為人知的秘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不過史書上記錄,劉盈是因為張良請來了商山四皓才能安然無恙。

商山四皓還不足以讓劉邦害怕,反而是跟著他從沛縣走出來的兄弟們,那些開國功臣們,還有呂氏家族的壓力,這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地方,所以他選擇了劉盈。

由此可以看出,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實際上並沒有很強的約束力,關鍵時刻還是得有幫手,得有靠山。

潛規則第二條

除了拼母之外,自身的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個扶不起的阿斗,那母系的實力再強也沒有用。

正所謂靠人不如靠自己,有些皇子明明與皇位八竿子打不著,可偏偏自己很牛逼,在這樣的實力逼迫之下,皇帝想不立你為太子都不行。

比如我們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實力就很強。一開始,他的老爹願意立他為太子嗎?嘴巴上當然是很願意的,可是實際上卻立了李建成,而且還幫著李建成千方百計的打壓李世民,所以這只不過是嘴巴上說一說而已,心裡從沒當真過。

可耐不住李世民自己爭氣,拼爹拼母都不行,就只能靠自己了。於是他在打江山的時候下基層,穩紮穩打,籠絡人才,終於是積累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不為人知的秘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當然,在這過程中立下的功勞,也只是是他奪取太子之位的基礎,要說真正得到太子之位,關鍵就在於自身的勢力很強,那當時的李世民實力強到什麼地步呢?

李淵曾經向李世民說,讓他去洛陽當二皇帝。雖然這是氣話,但也足以證明了李世民在洛陽的根基之深。另外再來看看他手下的人才,那些南征北戰中投降的將軍,文臣,基本都在他的帳下,其次他的威望也很高,朝廷的很多官員都對他頂禮膜拜,將他當成偶像

怎麼能夠證明呢?舉個例子,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明派張亮去洛陽,以防玄武門之變不測,從而做準備,不料被李元吉給告發了,張亮下獄之後,嚴刑拷打之下,他愣是一句話都沒有洩露。

還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曾經謀劃殺了李世民,可是太子的手下居然跑到李世民那裡告密,這種事都能發生,可見李建成當時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了。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拼死救李世民的命,然後又衝進太極宮,名義上是保護李淵,可是實際上是去給李世民通風報信的,他去告訴李淵,李世民要當太子,你是打算怎麼辦?

這種情況李淵能怎麼辦?不答應的話恐怕當場就會被抓起來,甚至是給一刀也不是沒可能。所以就只能答應了。

由此可見,即便你是嫡長子,手底下沒有點真功夫也是不行,像李建成一樣,根正苗紅的嫡長子,可是結果怎麼樣?不要說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

唐朝靠自己能力當太子的也不止有李世民,他的曾孫子李隆基也是一樣,依靠著自身強悍的實力,從武則天手中奪回了江山,在此我們就不細說了。

不為人知的秘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潛規則第三條

前面咱們說的兩條太血腥了,同時也太難了。這第三點就看運氣了,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妥協”。

為什麼說妥協也能當太子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爭奪太子之位的雙方勢均力敵,皇帝為了穩定朝政,減少損失,就拉一個第三者出來,將他立為太子

這樣一解釋,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呢?那麼這樣運氣好的人歷史上有嗎?還真有,唐高宗李治就是。

李世民第一個立的太子叫李承乾,他很符合嫡長子繼承的標準,而且潛規則第一條在他身上很受用,所以大家對他期望值都很高。

可讓人意外的是,公元642年,李承乾以李世民為榜樣,勾結漢王想把自己的父親趕下臺去,自己當皇帝。在李世民跟前玩搶班奪權,這不是班門弄斧嗎?於是,李承乾失敗了,但他還是保住了性命,不過太子之位被剝奪了。

然後就輪到李泰了,這孩子學問高,文采好。李世民很喜歡,因為他長得比較胖的緣故,李世擔心他上朝不方便,於是還送給他一座轎子。李承乾被廢后,他覺得自己機會來了,於是

以兄友弟恭的思想來安慰他,可李世民哪裡會吃這一套,他可是殺了自己的兄弟上位的,這不哪壺不開提哪壺嘛,於是李泰也被否定了

接下來就剩李治了,這孩子從小就很乖,什麼東西也不爭不搶,另外,李治還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長孫無忌也是開國功臣,在朝堂上也是有話語權的,如此一來,李治也不至於坐不穩朝堂。

李承乾和李泰兩人爭奪這麼久,最終便宜了李治,而此時的李世民除了李治也沒有別的選擇,由此看來不就是“妥協”的結果嗎?

不為人知的秘密:歷朝歷代關於選太子的三條潛規則

結語

歷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極其複雜和矛盾的,太子太弱,便不放心將江山託付給他,而若是太子太強,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帝位。這些微妙的關係演變成了歷史,我們如今饒有興致地研究著、學習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