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中國代表帶去了一件特殊的展品。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就是這張《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以下簡稱為《潮流圖》)。

圖片以簡約明晰的形式,呈現了四千年來中國語言、文字的變遷,文學的源流、派別,讓外國人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讚歎不已。

這張《潮流圖》,還獲得了當年博覽會的甲等大獎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黎錦熙,攝於1924年

畫圖的人叫黎錦熙。

他被譽為“現代漢語奠基人”之一,“拼音文字的奠基者”,一生致力於漢語言文字改革。

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的概念,就是由黎錦熙先生提出的。

1924年,他編寫出版了《新著國語文法》,這是我國第一本系統講解白話文語法的著作,曾連續再版二十多次。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民國版《新著國語文法》封面

1926年,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邀,黎先生創編了《潮流圖》,介紹中國語言文字的流變。

幫他一同審定內容的,有趙元任、錢玄同、劉半農,而這幾位都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

當年,《潮流圖》在美國費城世博會上一經展出,即引發轟動!

漢字是如何從圖畫一步步變成今天的模樣?

中國的遠古口頭歌唱,又是如何發展成現代白話文學的?

在這幅圖上,一目瞭然。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1929年,《潮流圖》再版,黎先生又加上大量的批註,以藍色字體補充了各種與文字學、語言學相關的文學典籍和名家作品,盡力給國內的普通讀者提供一份完整的思維導圖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上下四千年間,國學要籍,詩聖文豪,燕行魚貫,盡列在目,求學門徑,自然不亂。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時至今日,這幅《潮流圖》已然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收藏品。

在孔夫子網站上,民國版《潮流圖》甚至被炒到了 5000 元一張。

現在,這張圖被複刻出版,並在關係戶百貨商店限量紀念發售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復古牛皮紙袋內,裝有《潮流圖》及導讀手冊一本。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圖很大,展開貼在牆上,就是幅完美的裝飾畫。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因為是限量紀念發售,更有獨家定製的絹面折扇一把,可與書組合購買。

摺扇為8寸大小,選用原色竹質扇骨。

扇面以日、月、虎、禾、目五個漢字的演變為底紋,中間印有“國語四千年”五字,並加上黎錦熙先生個人印章,優雅大氣。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炎炎夏日,輕搖摺扇、讀圖習文,感覺妙極!

▼ 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關係戶百貨商店限量紀念發售 ▼

《潮流圖》限時特價52元

《潮流圖》+竹扇套裝 限時特價76元

黎錦熙與國語運動

黎錦熙出生於1890年,自小飽讀詩書,為清末秀才,後任教於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

他出生那會兒,正值清末民初,中國面臨內憂外患之時。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青年黎錦熙,攝於1907年

當時的知識分子們多質疑傳統,希望向歐美學習,尋求富國強兵之道。在他們看來,國強需要民智,民智需要教育,而普及教育需要有容易學習的語言文字。

於是他們發起了以“言文一致”“國語統一”為口號的國語運動,主張用白話代替文言成為書面語,並希望借統一國語來促進各個地域之間的溝通和團結。

黎錦熙就是其中一員。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黎錦熙(左)與葉聖陶合影,攝於1974年

作為老一輩的學問家,他傾注一生在國語運動和文字改革的事業上。

1916年,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國語運動領導機構——“中國國語研究會”成立,黎錦熙是主創成員之一。

1920年,他促成教育部改定小學的“國文科”為“國語科”,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並廢除小學“讀經”。

1926年,他與趙元任、錢玄同等六人確定了以北京音為國語標準音,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1950年版《中華新韻》封面

後來,他又主編了《國音常用字彙》《國語辭典》《中華新韻》三本辭典,推動了注音符號和普通話在全國的推廣,也推動了中國的掃盲運動。

1949以後,黎錦熙和同人們又組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文改組織——中國文改協會,推動中國漢字的簡化、整理工作。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導讀手冊中的“黎氏八駿”,最右者為黎錦熙

他還參與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說:

“這個運動關係到千千萬萬個老百姓,我國文盲多,應該去做這件啟蒙工作,為最大多數人謀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 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關係戶百貨商店限量紀念發售 ▼

《潮流圖》 限時特價52元

《潮流圖》+竹扇套裝限時特價76元

瞭解中國四千年文化極簡指南

《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的“國語”,是廣義上的概念,涵蓋了中國語言、文字的方方面面

其中,“外來潮流的影響,民間文藝的勢力”,是黎錦熙先生在圖中最想展示的部分。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以紅色直線將時間分為 32 列,除了第一、二列,其餘每列代表 100 年。你只需按圖索驥,便能在對應的時段裡找到相關信息。

《潮流圖》的主角之一,是一條綠色的河流,上支代表文字與語言,下支代表文學與文體。

中國各個時代語言、文體的來源、去路,在這條時間的大河中,都清晰可見。

請鎖屏、旋轉手機、欣賞一下: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在這條河流中,中國古代文學分化為了貴族文學民間文學兩個支流。

其中前者如楚辭、賦、駢體文、古文等,離口語較遠;後者像歌謠、樂府詩、五言詩、七言絕句、戲曲、平話等則近於口語,靈感多來自人們的尋常生活。

到了20世紀,兩條支流又重新匯聚一起,流入了“文學革命”的大潮中。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以日、月、虎、禾、目為例

在圖上,你也可以讀到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

在公元前18世紀及更早,人們還未發明漢字,只依靠圖畫來記錄,圖畫文誕生,然後是甲骨文(又稱殷契文)。

從公元前10世紀起,逐漸有了大篆,經過秦朝(公元前3世紀)的“車同軌、書同文”,大篆變為小篆,東漢時再轉隸書,到唐代的時候,漢字的形態逐漸固定,直至今天。

原本複雜的信息,經過信息圖式的表達,清晰直觀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有學者對《潮流圖》上密密麻麻的藍色註釋做過統計,黎先生共列出了 167 種小學要籍(此處的小學,指中國傳統文字、語言方面的學問)和 173 種文學典籍,以及歷史上的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並注有簡短精要的解題評述。

此外,梵文字母、三十六字母、西洋注音羅馬字、注音字母等更為專業的知識,也有提及。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薄薄的一張紙,卻提煉出中國四千年語言文字發展的要點,不可謂不厲害!

更厲害的是,在這幅創作於93年前的《潮流圖》上,我們還能感受到當時那一代人追求變革,奮發圖強的精神。

趕緊來讀一讀這張牛氣的圖吧。

【發貨說明】

* 工作日下單後48小時內發貨,週末及節假日僅支持下單;

* 發貨地:天津,中通包郵(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需加收運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暫不發貨);

* 商品支持 7 天無理由退換貨,如產品無質量問題,請勿拆開塑封、腰封,以免影響二次銷售,自付郵費寄回;

* 如收到有質量問題,請聯繫客服解決,我們會第一時間寄送新書。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費城世博會上所有老外

公號的底部欄、詳情欄,你隨時能找到

“關係戶百貨商店”

歡迎光臨!

⊙文章由一條生活館提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郵件聯繫changqu@nengliaotech.com,我們會盡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