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共享共配是破題快遞“最後一公里”的最優解嗎?

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記者王晶)眼下,全國各地快遞等剛需服務業進小區正在有序“鬆綁”,快遞物流行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面對疫情下快遞派送方面逐漸凸顯出的諸多問題,不少人提出,解決快遞寄送“最後一公里”要實現共享共配。昨日(15日),中國郵政快遞報社舉辦“2020年中國快遞業未來時刻”系列線上沙龍,不少專家建言獻策,提出關於此方面的行業思考。

行業觀察:共享共配是破題快遞“最後一公里”的最優解嗎?

2019年11月7日,雲南保山快遞物流電商騰衝固東綜合服務中心,將不同地段的12家快遞企業進行整合,原六家快遞公司各有一名合夥人駐守,實行收益分紅制(資料圖:央廣網記者王晶 攝)

未來快遞最大增長在鄉村 共配模式優勢明顯

共享共配是把業務、資源、人力匯聚起來,共同管理、共同經營,以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快遞運營成本。著眼到快遞行業,通俗來講,即一名快遞員可同時派送多家快遞公司包裹,實現降本增效。

共享共配將帶來哪些益處,在物流一線工作的鄭州百世快遞負責人程金龍最有發言權,“共同配送後,快遞企業配送時效和成本控制提升。如果沒有驛站,一個快遞員一天配送100到150件,但有了驛站再加上系統升級,一個快遞員可配送500到700件。”他告訴記者,在成本上,快遞員送上門一票是1元左右,現在送到驛站,一票6毛左右,“我們幹快遞利潤薄,成本控制很重要”。

與程金龍的觀點相似,北京雙壹管理諮詢創始人、首席諮詢顧問龔福照也同樣認為,共配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成本問題,共配最開始在偏遠鄉鎮發展,現在快遞派費一降再降,原來的派費分配模式已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共配的需求顯得迫切。

在興業證券交運行業資深分析師王品輝看來,鄉村配送網點不足,共配模式的優勢是明顯的,在不發達地區可以做到運力共享、人員共享,相關參與方所承擔的資金壓力也會小很多,這種模式是值得倡導的。但王品輝同時也表示,在發達地區或者城市,共配模式卻未必會成為主流。

“未來城市快遞服務的差異化訴求,如限時配送或其他差異化的高端服務,共配模式難以保證提供。但鄉村地區人員密度鬆散,消費者對於差異化的增值服務的需求不會像城市那麼高。”王品輝預測,未來快遞最大的增長還是在中西部和鄉村地區,現在制約他們的配送問題可通過共配來解決,共同配送的未來重點也還是在鄉村地區。

疫情後共配成趨勢 需要合適時機去推進

實際上,共配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靜態的自提站、自提櫃,第二是網點的抱團取暖。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中通研究院院長金任群認為,疫情之後,共配將成趨勢,但需合適時機去推進。

“現在共配的時機成熟,各公司都在降派費,需要大家在派送模式上進行探索。”在龔福照看來,主要是四種模式:一是鬆散模式,各自獨立運營,按票收費,這是一種輕合作的模式,利益分割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二是股權模式,統一入股,統一管理,這是比較理想中的做法,合作中怎麼入股、怎麼管理等問題導致摩擦不斷。

龔福照告訴記者,還可以由第三方獨立運營,但存在第三方管理的專業度問題,利益分配問題;最後便是買斷模式,有實力的買斷後獨立經營,這種模式解決管理和股權的問題,但對資金要求高,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大。

與此同時,不少業內人士也提出,從系統層面看,共配後,多品牌經營的網點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

快寶網絡副總裁周明建議,需要給快遞員提供一套支持多平臺派件、接單的系統;其次是對於共配公司來講,拓展驛站是繞不開的一步,驛站是提升配送效率的關鍵設施,需要一套稱心高效的操作工具,這樣的關鍵資源必須掌握在公司自己的手上。

“最為關鍵的是,還要需要有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在線渠道”,周明覺得,這是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的重要載體,這個渠道需要把快遞的流量固化,支撐其他業務的發展。此外,幹好快遞之外,還要拓展快遞服務的邊界,如即時配送服務、綜合物流服務,最後將快遞的客戶轉化為商業客戶,讓快遞員成為自己商戶的配送員。

誰來為最後的服務埋單?“增值服務”不可或缺

也有人質疑,如果啟用共配模式,或將失去末端競爭,是否會出現服務滯後等問題。

王品輝覺得,共配的需求很好,但沒有很好的盈利模式。不管是什麼模式的末端配送,一定要找到一個持續的盈利模式,才有獨立上市或者被資本青睞的可能。當消費者習慣了一天幾次免費的派送,其它面向消費者的盈利模式就很難實現,需要用價格來調節不同的服務方式。

金任群也認為,只有把“普遍服務”轉變為“增值服務”,消費者對自己提出的額外服務請求,是願意付出費用的,經濟效益就會出現,從而擺脫今天的困境。

目前,從全國範圍來看,雲南、四川、浙江等地均在探索試點整合快遞資源,著力規範快遞末端網點。在此情況下,中國快遞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丁紅濤認為,未來物流行業共配服務模式有多種可能,例如,財政資金或者社會資金的支持,國務院和商務部門在支持共同配送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在財政、金融、用地、規劃、稅收等方面都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或是共配站自行承擔,某些企業為佔領“最後100米”末端市場願意承擔這部分費用。

此外,也有可能是消費者承擔,把特殊時段(如夜間)的特殊服務撥給共配站提供,消費者希望獲得此類服務而承擔相應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