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裝不是“避風港”,而是“出海口”

文/孟永輝

當互聯網家裝開始逐漸被人們拋棄的時候,當以新零售為代表的“新”概念逐漸風靡的時候,以新家裝為主要代表的發展模式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從表面上看,這既是互聯網家裝發展的必然,又是“新”理念開始影響家裝行業的標誌。實質上,所謂的新家裝只不過是互聯網家裝的玩家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新家裝不是“避風港”,而是“出海口”


盲目地將新家裝看成是獲取流量的手段、對家裝行業缺少顯著的改造、對資本市場投其所好的現實都在告訴我們所謂的新家裝其實就是一場概念遊戲。儘管如此,我們卻依然不得不要看到從互聯網家裝向新家裝演進的現實,互聯網家裝平臺的天花板顯現、家裝行業的新供給與新需求的不斷出現、家裝行業產業化呼聲的不斷提升都在告訴我們,簡單地以“互聯網”和“家裝”兩種元素相加,缺少深度改變的方式開始成為家裝行業進化的負累。

互聯網家裝必須進化,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但,如果沒有進化,僅僅只有概念上的所謂創新,所謂的新家裝或許只不過是互聯網家裝的代名詞而已。因此,對於家裝行業來講,無論叫互聯網家裝,還是叫新家裝,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改造家裝行業痛點,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式和方法。

新家裝不是“避風港”,而是“出海口”


新家裝,不僅僅只是概念上的改變

當互聯網時代的紅利見頂,資本退潮成為事實,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否定互聯網家裝,即使是頭部的土巴兔、齊家網這樣的大型平臺都未能倖免。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一些針對互聯網家裝模式衍生而來的新家裝模式開始出現,說白了,這些模式就是為了解決互聯網家裝而出現的。乍一看,這種以互聯網家裝為改造對象的新家裝模式的確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可以給家裝行業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其實,很多的新家裝玩家只不過是在打一場新的概念遊戲而已。

新家裝並未真正解決家裝的痛點和難題。我始終認為,家裝行業的根本問題在施工本身,如果施工過程當中的痛點和難題無法真正解決的話,再過美好的新家裝模式都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想象而已。的確,我們可以在施工之外的環節對用戶體驗做出優化,但是,這些優化的終極目的是以良好的施工為終極追求的。

如果無法保證施工的質量,就算是再好的體驗其實都是無用的。因為無法保證施工的質量,就意味著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新家裝本身其實已經與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沒有區別。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之所以飽受詬病,就是因為在家裝施工過程當中存在諸多亂象所導致的。當我們無法從施工上著手來進行優化的時候,所謂的新家裝其實正走在淪為概念的路上。

從表面上看,施工是一個相對較為獨立的過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施工是家裝上游的流程和環節的集中體現,是家裝下游流程和環節的紐帶。如果我們不能從施工上解決家裝行業的問題,而是僅僅去概念上游的設計、溝通等環節,所謂的新家裝依然沒有抓住家裝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新家裝依然以流量和資本為終極追求。很多人之所以捨棄互聯網家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互聯網家裝已經無法再給他們帶來新的流量和資本的關注。而很多人之所以會選擇新家裝,就是因為新家裝可以給他們帶來流量和資本。如果站在互聯網的角度上來看的話,人們以新家裝的方式來替代互聯網家裝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現在行業的發展早就已經過了那個以流量和資本為主要驅動力的時代。如果我們再去把流量和資本當中是終極追求,勢必會再度陷入到互聯網家裝的怪圈之中。

僅僅只是用新家裝的概念來代替互聯網家裝,卻不去改變這種進化的終極目的,即使是再具備顛覆性的概念,終究會被流量和資本所顛覆。當互聯網時代落幕,以撮合和中介為主導的,建立在龐大的流量基礎之上,以收割流量為主要盈利點的發展模式正在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境。在新家裝時代,我們需要跳出以流量和資本為目標的發展模式。

新家裝應該通過對行業的深度改變和自我造血的能力來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是強調流量的多少,強調市場佔有率有多大。當新家裝找到了流量和資本之外的變現和盈利模式的時候,它的發展才不僅僅只是以概念上的轉變,而是變成了有內在的變現模式和造血方式為支撐的發展模式。

新家裝本身缺少工業化的支撐。在我看來,新家裝的出現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家裝行業的流程和環節的工業化。當新家裝缺少了以家裝元素的工業化作為支撐之後,它就失去了打破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桎梏的力量,就算是再具顛覆性的模式,依然無法逃過重蹈互聯網家裝覆轍的命運。

所謂家裝元素的工業化,其實就是新技術對家裝元素進行深度改造的過程。它屬於產業互聯網的一個方面。我們看到的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等新的概念都是在用新技術對改變傳統行業的內在元素,家裝行業也不例外。設計、建材、施工等流程和環節都需要藉助新技術進行升級和改造,當新家裝缺少了這些工業化作為支撐之後,所謂的進化便不再有意義。

新家裝如果僅僅只是概念上的改變,但是卻沒有對家裝內在的元素進行工業化的改造。所謂的新家裝依然是“皇帝的新衣”,在用戶日漸成熟的時候,它必然無法被用戶接受,到頭來僅僅只能欺騙一下自己而已。因此,新家裝不應該僅僅只是概念,還要有工業化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新家裝的所謂進化才會有意義。

當這場以“新”為主導的進化開始在家裝行業上演的時候,我們多多少少看到了當初互聯網家裝的影子。然而,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後,無論是用戶,還是行業本身,其實已經趨於成熟,那個僅僅只是依靠一個概念便可以走天下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新家裝的“新”需要由內而外,需要徹徹底底。

新家裝不是“避風港”,而是“出海口”


新家裝,一次內外結合的全新進化

其實,所謂的新家裝是一場內外結合的全新進化。過度地強調“內”,過度地強調“外”其實都是不合適的。當新家裝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內外結合,所謂的新家裝才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是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從“內”來看,新家裝需要對元素進行深度改造和升級。真正導致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痛點百出,陷阱多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家裝內部的傳統、原始和繁雜。當新家裝時代來臨,我們需要用新技術的手段去解決那些互聯網時代沒有解決的問題——對家裝元素進行改造和升級。

可能有人會說,在互聯網時代無法解決的痛點和難題,在新家裝時代就可以解決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是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所有的互聯網家裝平臺都是以流量為安身立命之本。這個時候,他們必然缺少對內部元素進行深度改變的熱情,轉而會用營銷和運營的方式來不斷獲取流量。

這是由消費互聯網時代的本質和特徵所決定的。當進入到產業互聯網時代,真正驅動行業發展的動力早已從流量和資本延伸到了行業本身。對產業本身的改變程度以及由此帶來的增長潛能,成為驅動行業發展的主要流量。

這個時候,人們開始關注對行業本身進行的深度改變。

從技術層面來看,相對於互聯網技術的表層,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更加側重於與行業內部元素的融合和聯繫。隨著這些新技術在家裝行業當中的應用,傳統時代和互聯網時代以人力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將會被以數字為代表的發展模式所取代。原本我們看到的設計師、裝修工人等家裝元素,開始被數據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當新家裝有了這些內部元素的支撐之後,它的發展才算是進入到了全新的時代。

從“外”來看,新家裝需要對供求兩端的關係進行重塑。無論是傳統家裝時代,還是互聯網家裝時代,家裝行業的供給端其實都是裝修公司,需求端其實都是裝修業主。當家裝行業供求兩端的關係沒有被重塑的時候,我們一味地強調新家裝,其實說到底還是再進行撮合和中介。因此,我們需要對家裝行業的供求兩端的關係進行重塑來為新家裝找到新角色和新定位。

當進入到新家裝時代,傳統意義上的家裝行業的供求兩端的關係開始逐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供求關係。按照傳統邏輯,家裝行業的供給方就是以設計公司、家裝公司、建材經銷商為代表,需求方主要是以裝修業主為主。這種供求關係的傳統和原始,最終讓家裝行業始終都跳不出傳統和原始的怪圈,所以,互聯網家裝從本質上來看依然是傳統家裝。

進入到新家裝時代,這種供求關係其實需要重新塑造。裝修業主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需求方,而是變成了數據的供給者,設計公司、裝修公司和建材生產廠商則變成了數據的需求方。同時,這種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家裝行業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出現之後,裝修業主又變成了需求方,設計公司、裝修公司和建材生產廠商又變成了供應方。從本質上來看,傳統意義上家裝行業的供求關係需要重塑和彌合,才能讓新家裝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

當下,新家裝成為互聯網家裝的避風港。所有對互聯網家裝持有懷疑態度的人們都在試圖通過加持新家裝的概念來獲得新的發展,然而,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現在早就已經時過境遷,單純地依靠概念早已無法再支撐他們的發展。認清新家裝的本質,實踐新家裝,所謂的新家裝才能不再是避風港,而是出海口。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