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疫情防控“堅持再堅持”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邢驍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長沙持續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

進出小區,測體溫、戴口罩;逛公園景區,網上購票、掃碼進入……這都是為了降低近距離傳染風險。連日來,記者走進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公園景區、居民小區、樓宇商圈等場所,感受到長沙市疫情防控意識不鬆懈,工作不鬆勁。

嚴防輸入,建起“空中大門”“防火牆”

4月15日傍晚,夜幕降臨,邱勁松草草吃了幾口盒飯後,在黃花機場等待下一個航班的到來。3月17日,長沙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緊急組建流行病學調查隊伍,選派市疾控中心的32名專業技術人員入駐黃花機場,全面採集抵達乘客的流行病學信息,嚴守疫情輸入的“空中大門”。邱勁松和同事成為了機場抵達乘客“面對面”的交接員。

3月19日,長沙市再增派20名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入駐黃花機場。此後,該市結合機場工作實際及專業規範,制定入境人員分類轉運流程、疫情防控工作流程等操作規範,“全過程閉環”防範民航風險點。

航班號、座位號、電話、接洽單位、過去14天內是否接觸新冠肺炎病例……飛機抵達後,邱勁松要對每名乘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瞭解他們14天內的個人旅居情況,對其是否來自風險地區進行初步判斷;針對暫時沒有症狀的乘客,要詳細瞭解他們的居住地點和聯繫方式,並對每名乘客的行程和去向明確瞭解。

30多天來,邱勁松和同事們組成3個工作組,以三班倒的方式,24小時值守機場出站大廳,從第一名乘客抵達到最後一名乘客離開,確保調查不漏一人。

他告訴記者,疫情防控不能放鬆,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位。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排查各類航班近900架次、境外來長人員5300餘名,在機場防控一線築起了“防火牆”。

內防反彈,扎牢重點區域防控網

給乘客測體溫、提醒大家戴口罩、公共區域按時消毒……4月16日下午,記者在長沙火車站看到,這裡防疫措施仍然相當嚴格。火車站周邊,國儲電腦城等賣場均只保留一個入口,進入人員排隊出示身份證、戴好口罩、測量體溫。

疫情陰霾雖散,但內防反彈仍然是長沙各級黨委政府、基層幹部心中的頭等大事。“疫情防控要堅持再堅持,得扎牢全區範圍,特別是火車站、汽車站、樓宇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控網。”芙蓉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在長沙汽車東站,馬坡嶺街道聯合汽車東站的黨員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利用紅外測溫設備,對旅客進行體溫監測。填報信息、查驗“綠碼”、測量體溫……3月26日陸續解封以來,這裡的湖北返長車次平均每日15趟,乘客約300人。黨員志願者們毫不鬆懈,每天24小時輪班排查。

復工復學抓實,疫情嚴防嚴控。銀華大廈入駐了50家企業,目前全面復工,每天進出大廈人員近千人。“除了進入人員必須戴口罩、測體溫外,大廈各樓層保持高頻次消殺並通風,茶水間、衛生間、電梯間等公共區域每小時巡視一次並進行消毒擦拭,每臺運行電梯按鍵全部用保護膜覆蓋,並嚴格做到每2小時進行更換。”銀華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4月上旬起,長沙中小學陸續開學。4月2日該市制作發佈《新冠肺炎中小學校復學防疫示教片》,通過在中學校園實地示範的方式,展示學校復學前、中、後各個階段防疫要領,為學校復學提供教科書式的防疫指導。當前,長沙各中小學採取減少入校通道、配餐到教室等方式,保障復學防疫兩不誤。

措施不打折扣,抓好“家門口”防疫常態化

芙蓉區白沙灣社區是個常住人口10000餘人的“萬人大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卉告訴記者,身份必問、信息必錄、溫度必測、口罩必戴,對所有進入小區的人員,“四必”一個也不能放鬆。在白沙灣社區,黨員和志願者們每天都要下沉到門店巡查,督促其疫情防控措施到位。

近3個月來,李卉一直奮戰在防控一線,她說:“抓好‘家門口’的防疫常態化,基層幹部思想上不能鬆勁兒。”

在金科社區,老兵工作室和親情服務站志願者們沿街到訪各個餐飲門店,向社區居民及餐飲門店負責人發放“新文明餐桌”倡議書,引導廣大居民使用“公筷公勺”、拒絕野味等,以減少疾病交叉感染。

群眾“家門口”的超市、菜市場,防疫措施不打折扣。 在芙蓉區精彩生活超市,銷售人員、收銀員、理貨員等與顧客接觸頻繁的人員,必須參加社區組織的“關鍵崗位人員核酸檢測”體檢。同時,員工採取錯峰、打包的方式就餐,避免聚集堂食用餐;餐桌設置隔離擋板,張貼告示提醒就餐員工儘量減少近距離交談;員工食堂每日每隔2小時便安排專人消毒。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還積極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心理,也帶給顧客好的消費體驗。”該超市負責人說,超市暫時關閉了一樓集體餐食經營場所,停止舉辦一切大規模促銷活動,暫停母嬰室、賣場內的餐飲集中區、兒童遊樂場等服務功能,避免聚集性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