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荸薺一年兩熟高產栽培,這種種植模式很適合農村一些地區

1. 早稻種植

(1)品種選擇

早稻選擇優質品種,儘可能早播,活水浸種,高溫破胸,3月10日播種,採取溼潤育秧,稀播種,28~30天秧齡插秧,培育適齡壯秧。看苗定量施斷乳肥和“送嫁肥”。

(2)合理密植,保證基本苗。

4月10日插秧,株行距為23釐米×23釐米,或23釐米×27釐米,每畝插1.2萬叢左右,叢插1~2粒谷,基本苗約2.5萬。


早稻—荸薺一年兩熟高產栽培,這種種植模式很適合農村一些地區

(3)科學施肥

基肥:每畝水稻配方專用肥(氮︰磷︰鉀為12︰4︰9)40千克,基肥結合犁耙田全層施肥。分櫱肥:在插秧後7天結合第1次田管除草施入水稻專用肥25~35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穗肥:在幼穗分化1~2期時,施三元複合肥(15-15-15)8千克。根外噴肥:破口到灌漿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加赤黴素(九二〇)1克對水60千克噴施。

(4)合理水管

薄水插秧,淺水促孽。及時擱田、烤田,當田間基本苗達16萬左右(即每叢達到10~12株時),開始烤田,控制無效分櫱。做到溼潤分化,淺水揚花授粉,乾溼灌漿。

(5)病蟲害防治

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注重健身栽培、科學用藥的基礎上,重點做好稻瘟病、紋枯病、螟蟲和稻飛蝨的防治。

早稻—荸薺一年兩熟高產栽培,這種種植模式很適合農村一些地區

2. 荸薺栽培

(1)選種、播種

每年種植荸薺的農戶,在收穫時選留芽眼稍短、緊湊、飽滿、大小均勻的荸薺作為種子,並在通風陰涼處用沙埋貯藏,保持沙溼度,防止腐爛。播種應掌握在早稻收割前20天左右育苗。

(2)培育壯苗

荸薺從播種到移植大田,分3步進行:浸種後播種。在播種前,因荸薺種存放時間長,水分蒸發,難免脫水乾癟,因此必須浸種,最好採用活水浸種,漂去泥鏽,同時用50%多菌靈或50%託布津800倍液浸泡消毒。待吸足水分後即可播種。在準備好的秧地裡,將荸薺種子按3釐米×2釐米規格依次緊密排放,以荸薺種子沒入泥中2/3,芽眼露出為宜,畦面不可浸水,畦溝有水即可。遮陽防曬保成活。因播種期陽光強,氣溫高,需遮防曬,可用遮陽網覆蓋。移植促分櫱。在苗高15釐米左右即可移植,移植規格以16.5釐米×16.5釐米為宜,移植3~5天后潑施腐熟人糞尿。


早稻—荸薺一年兩熟高產栽培,這種種植模式很適合農村一些地區

(3)大田種植

7月20日左右早稻收割,待荸薺苗高30釐米左右即可移植大田。種植前最好採用全層施肥,稻草全部回田,並按65釐米×65釐米的規格種植,一般每畝大田用苗1500株左右。

(4)合理施肥

因荸薺產量高,需肥量較大,所以應施足基肥,每畝施牛糞或豬糞2000千克;前期追肥用碳銨拌過磷酸鈣撒施,主攻分櫱;中後期視苗情生長情況,施尿素拌氯化鉀或複合肥,促進漿果膨大。每畝需肥量:碳銨5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尿素20千克加氯化鉀20千克或複合肥50千克。在水分管理方面,前期應保證田面留有淺水層,結合中耕除草,促進秧苗早生快發;中後期待荸薺分櫱後,可適當斷水烤田,乾溼交替,促進根莖粗壯,漿果膨大;後期斷水不宜過早。

(5)病蟲害防治。

荸薺病害一般有枯萎病、赤枯病等,隨著田塊連續重複種植,病害愈發嚴重;蟲害有鑽心蟲等。防治辦法:在發病初期每畝用50%甲基託布津或50%多菌靈800倍或甲霜靈加代森鋅600倍,混合殺蟲雙、稻蟲快殺等殺蟲劑進行噴施,效果較好。

早稻—荸薺一年兩熟高產栽培,這種種植模式很適合農村一些地區

(6)噴施荸薺專用膨大劑。

於分櫱期或荸薺球莖膨大初期噴施,每畝用1支25毫升荸薺專用膨大劑對水10~15千克噴1次,對旺長田隔30天后再噴1次,效果顯著。

(7)割草煉田。

荸薺田塊斷水十裂後,即立冬前後進行割草。適時割草,可防止荸薺芽眼徒長,促進漿果轉色。待荸薺草曬乾後燒盡,便於挖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