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如果有人對比今天和1955年時候的地圖,會發現河南省東北部與山東省交界處的省界輪廓線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地圖上河南省界線形成了一個很奇特的、銳利的“尖角”,好像一柄尖刀深入到了山東省腹地,但是在1955年的地圖上,這一帶的省界線則是平滑的圓弧形狀。而且在這一帶附近1955年的幾個縣城今天則成了鎮,比如觀城縣、濮縣。有的縣在1955年的時候原屬山東省,今天卻屬於了河南省,比如濮縣、範縣。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三省交界處地圖對比

對這一帶行政區劃變動的歷史,很多人都知道,這種變化是因為山東省在1956年撤銷了一批縣,以及在1964年時出於治理黃河的需要等諸多原因造成的。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觀城、濮縣、範縣這三個普普通通的縣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地位、意義以及影響。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新中國成立前的冀魯豫行署圖,紅圈處為“濮範觀”所在

這三個縣在1941年及之後時候就有了個響亮的稱號“鋼鐵濮範觀,華北小延安”。其中的“濮範觀”三個字就代表這三個縣,它們聯繫在一起,就組成了抗戰初期的山東魯西北根據地,以及後期的魯西、冀魯豫根據地的核心區。“濮範觀”最厲害之處就在於,在平原抗日根據地中,始終未被日軍完全佔領,成為我黨領導人民抗擊侵略者的鋼鐵堡壘,在敵後平原游擊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為何這裡能夠有著這樣輝煌的歷史成就,是因為“濮範觀”一帶有著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優勢:

一、地形。在這一帶河流縱橫,有京杭大運河、衛河,還有無數小型的河流,黃河自咸豐年間改道北流入渤海之後貫穿其間。1938年春蔣介石為了抵禦日軍的進攻,在河南鄭州花園口炸開了黃河大堤,黃河改道南下,直到1947年歸故,期間9年的時間內,濮範觀境內的黃河故道一直是乾涸的,沙灘起伏、塵土漫天、地形複雜惡劣。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二、由於地處幾省交界處,旱澇災害經常發生,戰亂連綿,群眾生活困苦,造成了這一地區民風強悍,豪俠仗義,崇尚勇武,富有反抗精神。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濮範觀三縣地圖,可見河道縱橫,地形複雜

三、在清朝及民國時期,這一帶地處魯西邊緣,與河南、河北兩省接壤,是三省結合部,離周圍濟南、聊城、邯鄲、安陽、濟寧等大城市較遠,敵對勢力力量相對薄弱。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濮範觀”地區距大城市的距離

四、黨的發展及革命活動開展較早,

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就出現了黨的活動,群眾性革命鬥爭熱情高漲,群眾基礎好。

正是有了這些條件,“濮範觀”成為了冀魯豫邊區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邊區的黨委、行署、軍區及報社、銀行、醫院、學校、兵工廠都長期設在這裡。不但如此,劉少奇、鄧小平、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等領導人都在這裡居住過,宋任窮、段君毅、楊得志、楊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工作和生活。這也是這裡被稱為“華北小延安”的原因。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濮範觀三個縣城位置圖

也正是因為這樣,“濮範觀”就有了能力和條件為我國的民族解放事業,培養、輸出大批幹部和軍隊人才,還為革命軍隊補充了大量的兵源,並且還作為黨和軍隊的“後勤基地”積極做好支援工作。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這樣,在中華民族災難最深重的年代,為我國革命以及人民解放事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段歷史應該被大家所銘記。

您瞭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