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武漢伢是吃什麼長大的?


我想除了熱乾麵,肯定還有一碗加了腐乳汁的粉蒸肉。


記得小時候,外公先將糯米放入鐵鍋中頻繁翻炒,確保每一粒幹而不糊,炒好後盛出放涼用粗布包裹,然後讓我用石臼壓碎備用……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那時候,蒸好出鍋的粉蒸肉熱氣騰騰,即便燙嘴也要先夾一塊吃,入口柔韌且肥而不膩。


長大後,在外吃過的美食很多,卻難忘兒時的味道。


在陳懷民路生鮮市場,楚李記粉蒸肉饞了武漢人30年,上好的精五花、獨特的米粉再搭配香濃的腐乳汁,像極了兒時的味道。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從地鐵黃浦路站A出口出來,左手是壹方和武漢天地,右手邊的武漢二中讓這片土地更顯金貴。


穿過二中側面的美食一條街後左拐,就到了與繁華相隔,與市井為伴的陳懷民路。


可以說,拐個彎,就在現代繁華中邂逅煙火人間。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16:30,初次走進陳懷民路生鮮市場,這裡的室內光線並不明亮,進出買菜的人較少。


心裡不禁自問:藏身在菜市場的楚李記粉蒸肉,真的有老饕口口相傳的那麼好吃嗎?


等找到16號窗口時,盤內幾近售空的粉蒸肉以及摞起來的空碗說明了一切:這家店是個王者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還是老樣子,一碗粉蒸肉和兩碗粉蒸排骨。”


之前住在六合路的陳叔從青山趕來,就為了買這正宗的漢味粉蒸肉。“屋滴人蠻欠這一口,乾脆買三碗回去多吃幾餐。”


李老闆聽後會心一笑,熟練地將蒸碗的肉翻扣進打包盒裡,蓋子一封裝袋結束,手腳麻利。


而像陳叔這樣的熟客不在少數。住在山海關路的劉姨說:“也買過其它家的粉蒸肉,但就是冇得他屋滴的好吃,完全不膩。”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像陳叔和劉姨這樣早來的,不會錯過想吃的那一口,但是有的人來晚了一步,就和美味無緣。


17:00左右,有位騎著小電驢來的年輕嫂子,一上來就說要一碗糯米蒸藕。


然而,李老闆一句“賣完了”讓她失望而歸,走前她還補了一句“我就是想吃糯米蒸藕。”


在眾多顧客中,最豪氣的一次是有人一次性買了10份100元的組合搭配。


“這位顧客之前有朋友在他家裡吃了,說很好吃。於是,多買些送給朋友。”說到這裡,李老闆不自覺提高分貝。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在窗口內一側,藍色塑料桶裝著粉蒸肉的靈魂——自制米粉,而它的製作工序很講究。


在鄂州鄉下,李老闆的家人將糯米、糙米、大米混合打碎,黃豆也不例外,然後將100多斤的原材料放入柴火灶上的大鍋內翻炒,再配合多種香料炒幹,最終成品不到80斤。


這個過程中火候大小、翻炒頻率、原材料比例,都容不得掉以輕心。


米粉一定要炒幹吸油,這樣出來的肉才不膩。”李老闆強調。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除了米粉,在肉的選取上也有講究。


對蒸菜而言,過瘦的肉會口感乾柴,而精五花瘦中帶肥、肥不壓瘦,二者相融之後堅韌中帶著柔滑,實在是蒸肉佳品。


每天早上四五點,李老闆會去採購兩三百斤肥瘦相間的精五花。


每一塊肉上的豬皮經過高溫炙烤,不見一絲肉腥味。


切肉、攪拌、調味,醃製一晚讓米粉和肉彼此混合入味,第二天再上蒸櫃蒸,當天的出品色澤紅潤自然、米粉粒粒分明,一碗的分量足夠2-3人吃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前幾年,李老闆用偏川味的豆瓣醬調味,但現在已經換成黃豆醬,既保證肉的看相,也保證口味的鮮香,顧客接受度更高。


為了適應武漢人的口味,粉蒸肉裡還加入了腐乳汁。蒸熟的肉買回家蒸一蒸、熱一熱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如果你想買生拌的,李老闆現場會加入調味料攪拌均勻,讓每一塊生肉都被米粉包裹。看你是生客,李老闆還會說清楚蒸多久合適。


正因為口味廣受好評,楚李記的粉蒸肉專供一家五星級酒店

,還有4家店代賣。


而這樣一家藏身在菜市場的老口碑店,卻是由最初的流動攤發展起來。


1991年,他們在武昌胭脂路擺攤,後來看漢口生意好,1992年搬到瀋陽路。


2000年,結束流動生意,在陳懷民路生鮮市場租下門面,身邊不少同行選擇放棄的時候,楚李記堅守至今。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曾經的陳懷民路,老社區林立,去陳懷民路生鮮市場的人絡繹不絕。日售300碗那可是輕輕鬆鬆。


但因為拆遷,附近不少居民陸陸續續搬離。


如今,陳懷民路生鮮市場的人氣遠不如從前,日常銷量減少到100到200碗。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楚李記也曾雙管齊下,和線上平臺合作,但沒想到的是,冬天的低溫導致快遞郵寄時碗易摔破,最終被迫終止。


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李老闆研究出新花樣。


梅菜扣肉是店裡的第二大招牌,專門採購浙江梅乾菜,根部以下全部切掉,只保留軟嫩的葉子。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考慮到現在的人吃得油膩,還推出了素多肉少的搭配——糯米蒸藕。藕主打,肉少量,吃起來剛剛好。


除了蒸菜,滷菜的好評也不少。


比如買了滷香乾,老闆切好後會給乾子澆一勺店裡紅燒肉的湯汁,拿回家一炒,別提多入味。買一份粉蒸肉帶點滷菜,記得提醒加滷汁。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公認的味道好不說,他們家分量驚人還價格實惠。


晚餐加了一道他家的粉蒸肉,芋頭和米粉被我吃抹乾淨,五花肉絲毫不油膩,但分量實在多到吃不完,米粉卻還意猶未盡。


這碗肉,饞了武漢人30年!


人過日子,

就像做一道粉蒸肉,

不走心,就會落得油膩敗胃口;

可只要用心經營,味道自然滋潤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