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工人日報刊發的題為《上海19家企業被摘“和諧勞動關係”招牌》的報道。圖片來源:2020年4月17日《工人日報》二版截圖

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近日,2019年“上海市和諧勞動關係達標企業”名單對外公佈,2287家企業上榜。同時,因複審未達標,19家企業被取消了“上海市和諧勞動關係達標企業”的招牌。

自2006年國家協調勞動關係三方在全國範圍開展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與工業園區活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決策部署,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並結合本地實際,不斷豐富創建內容,提高創建質量,在全面保障職工權益、完善協商協調機制、推動企業與職工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國各地相繼湧現出一大批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且勞動關係和諧穩定的先進典型。

但榮譽和成績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好,不代表現在好,現在好也不代表將來一定就好。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勞動關係面臨的治理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到每一個具體企業裡面,就是勞動關係的日益複雜多變。唯有適應變化,及時調整,不斷協調,在推動企業發展過程中更加關注職工隊伍的新需求新特點,更加註意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方能始終保持勞動關係的和諧穩定,方能真正實現企業和職工的共贏。所以,對不達標的企業進行摘牌,是一種必要的提醒和極有意義的警示。

摘牌當然不是隨意的。據報道,上海對於和諧勞動關係企業的“打分表”共分為規範性指標、建制性指標、發展性指標、感受性指標、減分指標和一票否決指標六部分。其中,減分指標中,“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職工未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制度建制不全”“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多”“勞動爭議數量多”“工傷事故多”等情況,赫然在列;一票否決指標,則有逾期未履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處理決定或受到勞動保障監察行政處罰、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行政處罰、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因勞動保障問題引發群體性事件、惡意阻撓建立工會等7種。顯然,這份“打分表”,尤其是其中的減分指標和一票否決指標,無一不彰顯出對職工合法權益的尊重、維護和保障,而這正是創建“和諧勞動關係企業”的“根基與魂魄”。

所以,推動企業創建“和諧勞動關係”自然是一種積極作為,及時摘掉不達標企業的“和諧勞動關係”招牌,也是一種積極作為,一種負責和擔當。其中的邏輯就在於:只要企業符合創建標準的,就應當授予其榮譽稱號;只要企業發生有不符合創建標準行為的,就應當及時取消其榮譽稱號——跟蹤監測,慎終如始,負責到底。

不僅如此。上海市的做法還是對“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創建制度的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實現了對榮譽稱號的全過程跟蹤、動態化管理。其否定了那種榮譽稱號“只進不出”的片面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些地方存在的 “掛牌多,摘牌少”“重授予,輕管理”“肯定多,約束少”的不合理現象,有效維護了“和諧勞動關係企業”榮譽稱號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公信力。

這麼說,並不是說那些不摘牌的地方就一定做得不好。而是說,上海市有關部門的這一舉措中所蘊含的那種果敢堅毅、積極作為、勇於擔當的精神,值得更多的地方學習借鑑,以更好地推進“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創建活動的制度化規範化,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把創建“和諧勞動關係企業”的制度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從而推動規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係的鞏固和發展。

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來源:中工網

副市長記過、院長撤職……哈爾濱18人被追責問責!

香囊能預防新冠感染,千年前曾發生過類似寒溼疫……這場發佈會亮點滿滿!

疫情期間,遇到單位開會怎麼辦?張文宏說出了大實話......

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中工時評:摘牌“和諧勞動關係”不達標企業,也是一種積極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