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那些事:神來之筆,張若虛一詩蓋全唐!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我國詩歌史上的巔峰時代。唐朝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在我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稱之為中華文明真正的瑰寶。

文人墨客那些事:神來之筆,張若虛一詩蓋全唐!

孤篇壓全唐

整個唐朝誕生了兩千多名在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詩人,和五萬多首流傳至今的古詩。我們耳熟能詳的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

然而,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有一個人卻只用一首詩,遍蓋壓全唐!

這個人,叫做張若虛。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膾炙人口,實在是千古絕唱。這首詩被認為是曠世絕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先生更是評價《春江花月夜》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我把這首詩放上來,大家再欣賞一下。

文人墨客那些事:神來之筆,張若虛一詩蓋全唐!

神秘的張若虛

張若虛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然而對於張若虛的生平經歷,人們知之甚少。

我們今天只能在兩處史料裡找到有關張若虛的文字。

清《全唐詩》:“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只有26個字。除了《春江花月夜》,還有一首《代答歸夢還》。

《舊唐書·藝文志·賀知章傳》:“若虛,兗州兵曹。” 僅僅只有6個字

我們不知道他的生卒年,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蹟,只知道他是和詩狂賀知章齊名的名士

不僅如此,張若虛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在唐代,似乎沒有他的詩集傳世。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詩幾乎無人所重。

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

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最早收錄他的《春江花月夜》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一首也在其中。然而這僅僅是作為樂府宮體詩收錄的。直至明人楊高棅《唐詩正聲》選本,仍然沒有把他的詩選在“正聲”之列。然而幸運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總算從唐代起被保留下來了。

對於此,我只能說,可能這就是高手的低調吧。

各路大神的評價

明·胡應麟《詩藪》內篇卷三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詳其體制,初唐無疑。”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卷八,七古凡例雲:“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何嘗非一時傑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厭而思去乎?非開、寶諸公,豈識七言中有如許境界?”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誕而然也。”

明·鍾惺《唐詩歸》卷六:“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清·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 :“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然成章,令淺人言格局提唱,言關鎖者,總無下口分在。”

清·王闓運《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全詩賞析

全詩(《春江花月夜》)從月升寫到月落,從春潮著筆而以情溢於海作結,時空的跳躍空靈飛動,展現出一派鮮麗華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觀。

文人墨客那些事:神來之筆,張若虛一詩蓋全唐!

而且,詩又豈止是提供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而已,它還生髮出對宇宙對人生的無限遐想,就連傳統詩歌中不乏苦澀意味的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在這裡也都昇華為極優美動人的藝術境界。這種對世界、對生活所作的單純明淨而又充滿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觀照,使全詩洋溢著濃郁的青春氣息。自此以後,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詩篇就如潮水般湧來,成為唐詩的鮮明特色之一。”(引自章培恆、駱玉明《中國古代文學史》)

總結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要你有才華,就不可能埋沒了你。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殊不知自己是才疏學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歡迎大家關注@宣傳大使店小二 ,獲取更多精彩好文。您的每一個關注,都是我進步的無窮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