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縣介紹

武鄉縣位於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橫跨太行、太嶽兩山,周邊與左權、襄垣、沁縣、平遙、祁縣、榆社毗鄰,太焦鐵路縱貫武鄉,208國道和邢汾高速路經武鄉西部,長太高速路經武鄉縣城,紅色旅遊線路橫貫武鄉九大景區,與黎城黃崖洞景區相接,觀光小火車直通各紅色景區,與左權相連。距長治機場1小時,距太原武宿機場1.5小時,交通極為便利。

建制沿革

武鄉縣因境內有武山和鄉水而得名。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居住,據1972年石門村牛鼻灣出土文物考證,已有7800年曆史。[1]

西周時期,稱皋狼之地。

春秋時代,屬晉。

戰國時代,名涅,城邑在今故城鎮,先屬韓,後屬趙。

秦代,屬上黨郡。

西漢,置涅縣,屬幷州上黨郡,縣治在今故城鎮,區域包括今武鄉、榆社、左權全部及沁縣北部、祁縣東南部地區;

西晉,武帝泰始年間(公元265年- 274年),涅縣分為三縣,即武鄉縣、 鐐陽縣和涅縣,從此始有武鄉縣之名。西晉時,武鄉縣、涅縣都屬幷州上黨郡。

隋義寧元年(公元617年)鄉縣分出榆社縣。

唐初,武鄉縣屬河東道韓州。

唐景雲元年(公元710年),恢復武鄉縣名。

五代十國時,武鄉縣先後屬後唐、後晉、後漢的潞州,後屬北漢。

宋初,武鄉縣屬河東路潞州。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武鄉縣屬威勝郡。

金代,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改威勝郡為沁州, 武鄉縣屬河東南沁州。

元代,武鄉縣屬中書省晉寧路沁州。

明初,武鄉縣屬山西(省)布政司冀南道沁州。

清代,武鄉縣屬山西省冀寧道。

民國十九年(1930年)裁道。

武鄉縣直屬山西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山西省劃為七個行政區。武鄉縣屬第三行政區,行署駐沁縣。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日寇侵佔白晉路。同年閻錫山製造"十二月政變"。從此,武鄉縣脫離了舊山西省領導,屬太行抗日根據地第三專區(亦稱三分區)。

民國三十年(1940年)6月,日寇侵佔段村。為適應對敵鬥爭形勢需要,武鄉縣分成武(鄉)東抗日縣和武西抗日縣。武東、 武西兩縣均屬冀南太行聯合辦事處三專署領導。

民國三十一年(1941年)7月起,兩縣均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三專區。

1945年8 月25日,段村解放。9月,武東、武西兩縣合併為武鄉縣。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鄉縣屬長治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58年,長治行政區改為晉東南專區,專署仍駐長治。1958年 11月,榆社縣和武鄉縣合併,稱武鄉縣。屬晉東南專區。

1959年7月,榆武再次分治。

1985年,撤銷晉東南地區,分設長治市和晉城市, 武鄉縣屬長治市管轄。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武鄉縣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植被區,可分為東山遼東櫟及次生灌木叢類型區;西山油松及次生灌木叢類型區;中北部殘餘黃土丘陵螞蚱腿子、荊條、酸棗、白羊草灌草叢類型區。森林植被除東山一帶分佈有白樺、山楊、遼東櫟天然次生林外,其餘植被均為人工林。2011年,全縣林業用地面積73763.1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45.64%,森林面積20753.2公頃,造林面積39600畝,森林覆蓋率24.2%。

礦藏資源

武鄉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白雲岩、石灰石、大理石、鋁礬土、硅藻土、天然礦泉水等,其中煤炭探明儲量28.6億噸,年生產能力1100萬噸,1987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白雲岩探明儲量1.8億噸,是山西省金屬鎂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有頁岩儲藏量1400萬噸,主要分佈在湧泉、城關、石北等鄉鎮。硅藻土儲量1億多噸,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0%。

土地資源

武鄉縣有土地2432333.8畝,其中耕地615272.5畝。林地364097.7畝、園地24898.7畝、牧草地1146.7畝;建設用地75190 畝;交通用地14303.6畝,水域面積40652.7畝,未利用土地1296771.9畝。按2001年人口計,人均佔有耕地約2.9畝。

水資源

武鄉縣多年水資源總量為13116.2萬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地表水資源)9606.2萬立方米,可利用量為6690萬立方米,實際利用量為1046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854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81立方米)。

風景名勝

武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全國紅色旅遊重點縣。紅色旅遊線路上已開放的景區有九處,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文化園、太行龍湖、實景演出《太行山》、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朱總手植紅星楊景區)、磚壁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八路軍游擊戰體驗園、太行龍洞、板山風景區。

崇城山,位於縣城東130華里的墨鐙鄉東南處,山口有"太行天險"石匾,入山有一線鳥道,只可輾轉回環,蟻附而行。相傳東漢時期著名的大將岑彭、馬武曾在此安營紮寨。所以當地老百姓稱之為岑彭寨,岑彭寨已傾頹,只有東寨門和西寨門。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坐落在武鄉縣城西鳳凰山麓,面臨漳河水。館址原面積54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廳倚山而建,雄偉壯觀。

八路軍文化園

八路軍文化園位於武鄉縣城內,背靠鳳凰山,東臨馬牧河,整個景區由前廣場、遊客諮詢服務中心、勝利大道、軍藝社、勝利壇、實景劇場、八路村等七部分組成。距太長高速武鄉出口1公。佔地面積約為282畝,約合188094平方公里。園區主題分為八路軍文化廣場,旅遊接待服務中心,八路村,八路軍文藝社,八路軍抗戰勝利紀念壇,和平林與室外實景劇場六大板塊。

太行龍湖

太行龍湖位於濁漳河北源的關河峽口。在縣城東邊。

太行龍洞

太行龍洞位於武鄉縣東部石泉村,該洞形成於5.7億年前的喜山運動時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溶洞之一,總長1000多米。

板山

板山位於武鄉縣東部洪水鎮西南一帶山脈,這裡是武鄉縣的最高處,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兒堖達2008米。

著名人物

石勒

小名匐,字世龍。西晉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出生於武鄉北原山下的一戶羯族人家。為後趙開國皇帝,公元330年正式稱帝。他曾統一中國北方,首次開創了與東晉王朝南北對峙的局面。後趙建平四年七月(333年)病逝,終年59歲。

程啟南

程啟南,字開之,號鳳庵,任明朝工部尚書。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出生於信義村。天啟二年(1622年),平定了聚眾劫掠的巨寇徐鴻儒。清順帝七年(1650年)十月,程啟南無疾而終,享年89歲。

魏雲中

魏雲中,字定遠,號震彝,萬曆九年(1581年)生於魏家窯村,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與程啟南聯捷同榜進士,授項城知縣。崇禎十七年(1644年)與世長辭,終年64歲。

魏光緒

魏光緒,字孟韜,號元白,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生於武鄉魏家窯村。19歲鄉試第一,20歲中進士高等。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奉詔回京,升任雲南道副使。崇禎八年(1635年)遭政敵誣陷,被罷官歸田。崇禎十四年(1641年)冬,當朝廷重新啟用他為"宣大總督"的詔書到達時,他卻英年早逝,終年48歲。

程康莊

程康莊,字坦如,別號崑崙。明工部尚書程啟南嫡孫。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生,少有文名。其代表作除《自課堂集》外,還有《秋山紅樹閣詩集》、《眷西堂集》等等。康熙十八年(1679年)去世。終年63歲。

紀登奎

紀登奎,原姓籍,1923年生,豐州鎮松莊村人。1969年4月,當選為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6月調回中央。1973年8月,當選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1975年1月,出任國務院副總理。8月,同烏蘭夫一道率中央代表團赴駐馬店指導抗洪救災。1977年,他再次當選中共十一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1988年7月,因病在京逝世,終年65歲。

李逸三

李逸三,又名李楷,1906年,出生於故城鎮北良侯村。1929年秋,受黨組織派遣參加洪湖區武裝鬥爭,任中國工農紅軍鄂西遊擊第二縱隊政委,後又調任紅六軍軍部秘書長。1980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1990年後多次被中共國務院辦公廳機關委員會評選為"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10月16日逝世,享年97歲。

高沐鴻

高沐鴻,乳名高福鎖,學名高成均,曾用筆名劣者、馬丁、B·M、畢來修等。1901年11月,出生於故縣城。與張磐石等同校學友組織了"共進學社",創辦了《共鳴》期刊,並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8月在太原逝世,享年80歲。

武光湯

武光湯武光湯,原名武興周,1908年出生於豐州鎮城關村。建國後,他歷任山西省農業廳廳長,財經委員會主任,山西省副省長,中共山西省委委員、常委、書記處書記等職。1983年4月,當選為政協山西省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85年4月15日與世長辭,享年77歲。

姜一

姜一,原名姜書禎,1918年出生於大有鄉李峪堖村。193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當選為中共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和湖北省委書記處書記、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兼常務副省長、山西省人大副主任。1987年調任湖北省人大副主任。1995年離休,1998年病逝,享年80歲。

魏名揚

魏名揚,1907年生於大有鄉棗煙村。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武東支部宣傳委員,為武鄉早期黨組織負責人之一。1994年6月8日,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7歲。

名優特產

棗糕

棗糕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武鄉的一種民間小吃。是民間婚喪嫁娶、生日、滿月、暖房、祝壽等事主食,也多見於集市、飯攤。

和子飯

"和子飯"也叫"和則飯"。是武鄉民間晚餐常見的一種飯食。

擦面

"擦面"也叫擦圪蚪。是武鄉民間一種普通飯食。

抿面

抿面俗稱"抿圪蚪"。是武鄉民間一種麵食吃法。其製法與"擦面"相似,所不同的是操作工具有所區別。"擦面"的擦床呈月牙形向上隆起,而"抿床"是用帶有佈滿小圓孔的鐵皮釘在木架上,大小抿架與大小擦床架尺寸相同,大鍋用大抿床,一般為小抿床。"抿具"是鐵製而成或木製的狀如小鋤,上有柄把。

小米燜飯

小米的原糧為"穀子"。"小米燜飯"因米質不同而不同。

煎餅

"煎餅"是武鄉民間一種風味小吃,多見於集市個體飯攤與農家。隨著原料的不同,製作出的品種也不同,大致分為白麵煎餅、高粱面煎餅、米麵煎餅與雜麵煎餅幾種。

灌腸

"灌腸"是武鄉人的夏令小吃,用蕎麵製成,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本草綱目》載:"降氣寬腸,除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洩瀉"。

莜麵

"莜麵"的原糧"莜麥",也稱"燕麥"、"玉麥",這種作物已經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莜麵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腎、保肝、造血及增加免疫之作用。而且還有壯體、健腦、目清美容之功能。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對治療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莜麵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有降血防癌的藥效。"莜麵"可製作十幾種花色品種供食用。"莜麵烤銠銠"是十幾個品種中的一種,是武鄉東部高寒地區百姓主要家常麵食。

谷壘

"谷壘"也是武鄉民間一種特有的風味小吃,也叫"不爛"。多見於農家,一般為午餐,屬蒸制餐食。常用土豆絲、紅薯絲、紅白蘿蔔絲、鮮豆角絲作原料。過去人們還曾用豆皮、槐花、榆錢錢、地骨皮作原料食用過。

此外還有乾麵餅子、糖三角、武鄉炒指等。

(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