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一週,為什麼一漲再漲?

摘要:小米是不是第二個美圖,很快我們就會知道了。

小米上市前夕, 我收到一個朋友發來的微信。

小米上市一週,為什麼一漲再漲?

這位朋友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理性的市場投資者的看法,包括X教授(微信公眾號:X_Man_Investment)其實也是這麼看的。如果你搜索一下小米上市前後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唱空,大部分都是質疑它主要收入都是賣手機和周邊產品的硬件收入,但是估值卻用了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按照2017年不到10億美元的調整後淨利潤,550億美元估值就是55倍P/E了)。至於是否可以利用MIUI的生態榨取更多的商業價值,到目前來說,還沒有成功的先例。用X教授的一位已經退隱江湖的前輩的話說:“這個商業模式在30年前,索尼就已經做過了”。

但是回到具體操作上來看,我堅決地阻止了他的做空衝動,反而給一些比較接近的投資者發出了入貨的提示。7月9日上市當天,看著破發的小米,他又發來語音想下手做空,又被我生生攔下。一個星期過去了,今天小米收盤在21.05元,即使面對週末被攔在滬港通深港通門外的利空消息,相對於招股價17元還是上漲了24%。對於一個如此大體量的新股來說,敢於在上市當天做空的對沖基金們被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為什麼我雖然認為小米的估值無法持續,卻仍然看好它的短期走勢呢?這其中有幾個原因:

1 投行手中持有的綠鞋期權。

綠鞋(green shoe option)期權的定義不再重複,有興趣的自己去學習,香港美國都有。總之在17元以下,只要不超過綠鞋期權的額度,投行都可以從市場買入,然後保證以17元賣出,買入賣出的差價是投行的利潤。聽起來這個穩賺不賠是不是?對的,也就是說,只要額度沒用完,17元以下投行會無腦買入的。那麼這個額度是多少呢?根據X教授計算,大約是4億股,按17元一股來計算,也就是69億元。額度何時到期?根據根據X教授計算,是7月29日。上市首日,是唯一一天股價低於17元的日子,全日成交77億,即使一半(是非常高的估計了)成交是投行買入,那額度還剩30多億呢。所以,至少在7月29日前,17元這個價位是一個底價。

小米上市一週,為什麼一漲再漲?

2 鎖倉的因素。

香港IPO一般分為公開發售(散戶)和國際配售(機構)。正常情況下,前者一般佔10%,如果發售反響熱烈,還有可能增加比例,到50% 都有可能。而小米的公開發售(散戶)部分只佔5%,遠低於一般比例。根據融資額計算,總公開發售(散戶)部分僅1億多股,價值19億。也就是說,即使散戶們在認購IPO後的幾天全部改變了自己的判斷(當然對於散戶來說,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小米上市前後的輿論風險並不友好),他們拋出的籌碼也很可以很容易的被投行接走。

小米上市一週,為什麼一漲再漲?

從這個超低的公開發售比率來看,我們猜測的雷軍先把IPO發行價定在招股價低端,然後炒上製造火熱情景,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畢竟相比散戶來說,和機構投資者達成心照不宣的默契,大家不主動砸盤,散戶力量有限,那如果有心收集籌碼,難度就不大了。這種手法,不論在大陸的A股,還是港股,都是很熟悉的套路了。

3 “一致行動人”。

為什麼要在“一致行動人”上面打引號,是因為這些人或機構,這些在證監會的定義中,其實並不算“一致行動人”。例如小鵬汽車的何小鵬:

小米上市一週,為什麼一漲再漲?

又例如美的電器。 7月13日,美的集團在深交所互動易回覆稱,美的集團持有小米股票股數為接近一億股,市值接近約18.29億。美的的持股是IPO時期國際配售獲配的,還是在小米上市後購入的,美的沒有披露。但不管怎麼樣,查一下何小鵬的小鵬汽車和美的集團,和小米的業務有大量的交叉部分,這些雷軍的“朋友圈”友好,在二級市場上大肆買入,又不用觸發全面收購要約的要求(因為他們不是“一致行動人”,單一持股數量還不夠),市場的供求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也就是可以漲漲漲了。

4 入指數的期望和背後的“隱形資金”。

上市一週之內,小米已經確認進入兩大指數體系:恆生綜合指數和FTSE指數,MSCI指數因為AB股的原因暫未納入。納入指數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了:跟蹤此指數的被動投資基金或以此指數為業績基準的主動投資指數都有可能需要買入以匹配指數中的小米股份的比例。

雖然加入恆生綜合指數的最大好處(可以加入滬港通的股票列表,被國內資金熱捧)由於中國證監會的一紙文件堵住了門,但為了要保證這些基金在炒高了的價格入貨,稍微花一些成本讓小米股票的價格快速上漲,當然是很值得的事。當然,接下來,再翻手為雨,從這些大基金裡面借貨,再做空一把,也是可以預期的。

你可能會問:操縱市場是犯法的,而且雷軍和一大批早就入股小米的PE/VC有一大批股票要鎖定6個月,現在把股票炒那麼高有用嗎?答案是:當然有用,因為除了明顯的基石投資者和證監會指定的幾人,其他人都可以偷偷在6個月內就走了。這方面,最出名的是美圖(1357.hk)。

小米上市一週,為什麼一漲再漲?

這張圖是美圖自上市(2016年12月)到現在的股價圖。可以看出來,其實所有的大故事在上市後的前六個月都已經發生完了,這裡麵包括:美圖老闆蔡文勝的兒子在六個月內就高位減持了(為什麼六個月內就能減持,因為蔡的兒子和他不是一致行動人呀,港交所的解釋六六的),以及美圖的主要早期投資者啟明等在六個月一滿就減持,等等等等。所以在上市之後立刻炒高股價有多大好處,美圖給了我們一個清楚不過的樣板。

關於美圖上市的那些事,可以點擊文末的原文鏈接,看X教授寫的《港股套路深,美圖過後一地雞毛》。

哦,美圖還有一點與本文主角小米有點像的哦:它們都是賣手機為主業,但是都竭盡全力想擺脫 “賣手機” 的標籤。美圖稱自己是 “圖片社交” 的先行者,中國的Instagram,而小米,則是 “蘋果和騰訊的乘積” 。

寫到這裡,你也許有些暈了:到底是做多還是做空好呢?這時候,我建議你考慮一下小米和美圖的區別:小米是一個600多億美金的龐然大物了,而美圖則只有269億港幣(7月16日收盤)。雖然兩者的套路可能類似,但需要動用的資金,和牽涉到的利益相關方的數量,還是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因此,你可以參考美圖頭六個月的走勢,但是,還是不要以美圖當時的升幅絕對值來對小米做預期了。

附錄(關於小米上市的一些時間點,更加有利於理解小米股價為什麼需要漲漲漲):

2016年3月7日,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雷軍當著近百家媒體的面,鏗鏘有力的說:“小米5年內不上市。”

2017年11月,市場傳出小米正在接觸投行,雷軍拋出了2000億美金的估值。

2018年5月2日,小米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市場傳言的估值為1000-1200億美金。

2018年6月18日,小米集團緊急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暫停發行CDR的申請,棄車保帥,全力推進港股上市。

2018年6月21日,小米公佈定價區間為540-700億美元,公開7家基石投資者,除了芯片提供商高通,其他都是國家隊。市場傳言,外資機構都開出了低於400億美元的估值,超出了雷軍能接受的底線。

2018年7月9日,小米終於在港交所上市,最終定價落在招股價最低端即540億美元,折每股港幣17元。

2018年7月10日,在經歷了前一日77億港幣的成交後,小米開始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