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日前,美國最新披露的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預算草案顯示,美國希望2028年再次實現登月偉業。而在50年前人類歷史上,除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月,還有另一件大事,那便是由Dalsey、Hillblom和Lynn創立了DHL Express。

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DHL Express 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國際快遞公司。根據2018年全年的業務數據顯示,DHL Express的收入佔整個集團超過1/4,利潤超過了60%!

3月22日,DHL在三亞舉辦中外運敦豪2018年EOY(EMPLOYEE OF YEAR-年度優秀員工)頒獎盛典,物流指聞受邀出席。

從下飛機到抵達酒店,每一個環節都是比三亞溫度還高的熱情氣息。在Formula-e賽季房源緊張的時間內,DHL把三亞“七星級酒店”變為優秀員工的巨型派對現場,在這裡你可以看到DHL五十週年的歷史演變。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從1969年最開始的單一航線,再到1979年陸續在亞太與歐洲區域建立分公司與辦公室。1986年,DHL快遞和中國外運共同成立了中外運-敦豪,發展至今擁有近8000名員工,業務覆蓋近400個城市,每週使用超過500架次的商業航班和專機,為眾多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年度慶典開始前,DHL快遞全球首席執行官John Pearson先生和DHL快遞中國首席執行官、中外運-敦豪董事總經理吳東明先生也抵達了外場,場外簽名合影環節將晚宴推向第一個小高潮。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獲獎的員工是DHL評選出的年度優秀員工。獲獎員工來自包含一線派送員、銷售、財務、IT等多部門的同事。

整體活動沒有冗長的領導發言,更多的時間放在了互動交流、公益互助、活動尾聲時是每年慶典的壓軸節目,全員共舞,每位員工臉上的笑容正式詮釋AS ONE的企業理念。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出發三亞前一週,因某新聞事件,指聞的公號後臺收到了大量“歡迎來DHL大家庭的留言”,是怎樣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擁有親如一家的工作氛圍?通過這3天的交流,下面我們試著還原一下。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一、Right First Time 一次到位

在複雜的國際快遞運輸過程中,每一票快件往往要經過幾十甚至數百個檢查點,這些必不可少的環節保證著貨物安全。在很多國家,DHL的跨國限時快遞要做到今日取,明日達,如何在檢查點高效完成任務,並且針對各國不同海關政策做出準備,就成為DHL時效性的關鍵。

DHL強調一次到位完成工作,減少“返工”情況。在2018年的DHL優秀員工中,有很多一線員工保持著數年零失誤的佳績。正是這種對於“一次到位”原則的貫徹,幫助DHL提供了讓人驚歎的優質服務。

二、CIS —— 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由於DHL的業務覆蓋220個國家和地區,所以如何在各個國家推行同樣的標準,保證同樣的服務質量,就成為了DHL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此,其在內部推行了CIS(國際認證專家)的培訓,為每一位員工提供相應的課程,幫助他們瞭解國際快遞的全貌,豐富快遞相關知識,為客戶提供全面專業的服務。

知乎上一個“在DHL工作是一個怎樣的體驗?”的問題,有一個高分回答是這樣講述DHL的發展性: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在談及CIS推行情況是,DHL快遞中國首席執行官、中外運-敦豪董事總經理吳東明先生表示,“截至目前我們在全球擁有了12萬名員工,這也是我們的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致力於讓員工成為備受激勵的員工,這樣才能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這也是DHL全體員工無比篤信的信條。

三、AS ONE

1969年成立至今, DHL的物流網絡覆蓋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那麼DHL是如何進行調和?答案大概是DHL內部一直強調的“AS ONE精神”。對內DHL希望每一位員工都對自己“敦豪人”的身份有認同感,對外則能夠作為一個整體為客戶考慮,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2016年朋友圈刷屏的“生死時速,為患病的白衣天使跑贏了時間”便是AS ONE精神最好的證明。

那是一盒來自孟加拉國生產的肺癌靶向藥,收件人是煙臺招遠人民醫院的一位普通護士,62小時,4個不同的國家與地區,不同的藥品進出口政策,繁瑣的報關手續,特殊通道的申請……

這場臨時的藥品運送任務,也是一次關於生命和責任的愛心接力,小小面單的背後是身處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母語的敦豪人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奮力拼搏。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經常強調,正是每一位員工的付出才能換得這臺巨大黃色機器的高效運轉。在這種文化氣氛下,員工的勞動被尊重,員工感到富有成就感。同時,在DHL頻繁組織各種大小的員工活動,讓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到DHL企業文化的薰陶,為自己敦豪人的身份感到驕傲。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四、Can Do

你能想象到,最難運送的物品是什麼?

易碎的精美瓷器?

溫溼度要求精準的珍惜藝術品?

或是其他?

談及Can Do精神,DHL的員工向物流指聞提到,同樣在2016年,DHL全球CEO Ken Allen接到了來自英國的哈利王子電話,希望可以幫忙把東部黑犀牛Eliska運回她的非洲家鄉。這是一頭3歲的東部黑犀牛,黑犀牛在世界上現存只有5,055頭,而和Eliska一樣的東部黑犀牛,全世界只有800頭左右。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這次運送,Eliska要從她出生長大的捷克Dvůr Králové動物園搬到坦桑尼亞,在萊比錫乘坐B757飛機,經6,500公里到達乞力馬紮羅機場,之後再乘車到達姆科馬齊國家公園(Mkomazi National Park),正式開始野外生活,全程跨越6,546公里,飛行8個小時。

其實這不是DHL第一次運送野生珍惜保護動物,早在2009年,DHL已經幫助世界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北部白犀牛,也是從捷克Dvůr Králové動物園回到非洲。當時世界上已經沒有野生的北部白犀牛了,而總數僅為八頭,DHL幫助運送了四頭。這次行動也被稱為“最後生存的機會。”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能夠、並願意為客戶盡力服務是DHL在不同場合反覆提及的詞彙,Can Do精神也深深的印在每一位DHL人的潛意識裡。

DHL強調Can Do精神,鼓勵員工在規則內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高效解決問題,為客戶著想。在這些故事中,有些時候員工自己主動加班,幫客戶進行協調,解決一些偶發問題;有些時候正是因為員工的“多看一步,多想一步”,幫助客戶發現了潛在問題,挽回不必要的損失。這種主動性也是DHL高品質服務的保障。

五、速度與激情

在DHL早起創業過程中,有一個小故事被收錄在50週年紀念書內。在一次拜訪某銀行客戶時,對方提出,各方面要求均已達標,只要在歐洲的5個不同地點擁有辦公室,便可達成合作。當時整體團隊僅僅只有5位員工,回到公司後,馬上全員出發,飛到歐洲各地租辦公室、組建團隊,最終合作也順利簽約。

每位DHL人對工作的速度與激情可以在任何一個細節中找到。今日,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賽車Formula-E闊別數年重返中國大陸,來到三亞。DHL作為贊助方將助力11家隊伍,征戰全球13站比賽,運送超過500噸的貨物,這相當於三架波音747和30艘貨輪的運力,需運送的內容包括22輛賽車(每輛大概重達900公斤);32個鋰電池(每個重達385公斤);以及20個充電單元和很多賽事專用的攝影攝像裝備。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作為年度優秀員工的眾多福利之一,除了包下亞特蘭蒂斯,今年優秀員工還迎來了Formula-E前排觀賽,近距離感受風馳電掣,近距離感受DHL精神裡的“速度”與“激情”

DHL的50年:12萬名員工,就是12萬名國際快遞專家

一週前,德邦快遞“2019年金星快遞員榮譽盛典”,給提高快遞小哥的地位帶了個好頭,而來自企業基因中所帶來的自豪感、榮譽感、信念感,早已深深植入每一位敦豪人的內心。正如吳東明先生在演講中所感嘆:“we are best in the world, and with DHL, the world is at its best !”

來源/物流指聞

作者/小聞

* 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物流指聞立場。轉載此文章需經作者同意,同時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