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從煙臺坐飛機,在空中很容易俯瞰到龍口市的桑島

“桑島”這個地方,很多外地朋友雖然不一定熟悉,但卻很可能見過——如果他們是乘坐飛機往返煙臺的話。

從煙臺蓬萊機場乘坐向北或者向西的航班,飛機起飛昇高到巡航高度之後,此時倘若天氣晴朗,透過舷窗向下俯瞰,在半島海岸線的旁邊,就能看到一座形狀像個“小丸子”的海島。這座海島,就是龍口市轄下的“桑島”。

龍口市位於膠東半島北部,而半島北部沿海有很多島嶼。有的朋友或許會問:“不對比地圖的話,如何判斷這座島是桑島?”答案其實很簡單,桑島對面的龍口市“東海片區”,有一個弧形的月亮灣,很好辨認。並且,桑島周邊沒有其他的大島(旁邊的依島面積很小),從空中看比較孤單,這一點是它與長山列島的主要區別。

晴天從煙臺坐飛機,在空中很容易俯瞰到龍口市的桑島

(空中俯瞰桑島)

略微可惜的是,筆者曾在陸地上遠眺過桑島,也從飛機上俯瞰過桑島,但至今沒有乘船登島,對島上的風土人情沒有直觀感受。只能通過史志資料的記載,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座島嶼。

晴天從煙臺坐飛機,在空中很容易俯瞰到龍口市的桑島

(紅框內就是桑島)

關於桑島的面積、位置和地質情況,《龍口市志》有詳細記載,稱:

“桑島位於市區東北20公里的海中,距港欒碼頭3公里。島上地勢平坦,東西長2.1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1.875公里。最高海拔9.2米。海岸線長8.5公里。最深土層1.7米,土層下基岩為新生界上第三系玄武岩。島南系沙灘,東、西、北面為礫石灘,灘外是岩石和群礁。”

約1.9平方公里的面積,聽上去不大,但其實也已經足夠一個村莊定居繁衍了。上面的村莊與海島同名,也稱“桑島”,根據龍口市地名資料的記載,這個桑島村的建村歷史約有四百年,推算起來,大概是明末清初之時,陸地上的居民來到了這裡。

嚴格來說,桑島建村和島上有人活動是兩個概念。村莊正式建立約在明末清初,但有人活動的歷史要早得多。《明實錄》中在隆慶五年(1571年)就有“遼人寄居桑島”的記載。關於“桑島”這個名稱的由來,民間也說法眾多。有說法是古代島上多桑樹,有說法是島的形狀像桑葉,有的說法是形容“滄海桑田”,也有一些觀點認為與“扶桑”的典故有關。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官方在編撰《山東通志》時記載:“桑島屬黃縣,周圍十餘里,一帶平沙,上有龍王廟,居民五十一戶,田地九頃零……可泊五六十餘艘,避正南正北大風。”也就是說,到了清代中期,桑島村看起來已經初具規模了。

晴天從煙臺坐飛機,在空中很容易俯瞰到龍口市的桑島

(1:230000比例尺地圖上的桑島輪廓)

靠海吃海,桑島周邊盛產海參和海魚,島上有地可耕。因此,在清代中期之後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上島,桑島村的規模逐漸增大。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時統計,桑島村有五百多戶人家,其中王、呂、李、欒四姓居多,此外還有胡、吳、譚、範、馬、楊、魯、孫、鄒、丁、趙等姓氏。雖然龍口地名資料沒有詳細記載各個姓氏的來源,但從“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推論,島上的欒姓多半與港欒村的欒姓有關,而胡姓可能與屺坶島胡姓有淵源。

桑島與陸地上的港欒碼頭之間有渡船通行,聽說還算方便,對這座島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不妨親臨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