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飯,癥結到底在哪兒?

生活中,經常會有家長諮詢我,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今天就從心理學的角度,精確點來說,是從情緒的角度來聊聊孩子吃飯的事,希望能幫到各位。

不好好吃飯,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句話漏洞百出!

什麼叫好好吃飯,標準是什麼?

理論上的回答有很多,按時按點,營養全面,不挑食,不剩飯等等。

現在大家都講究科學育兒,各種適合幼兒的食譜層出不窮,只要你想學,想做,各種美食APP供你選擇,各種食材供你選擇,但沒想到的是,在最後的環節出現了問題:孩子不吃,或者吃的很少,最起碼比你想象的少。

有沒有一些時候,你也不那麼想吃飯呢?比如天氣炎熱的時候,或者早上剛吃完飯,但沒怎麼活動,中午不餓不想吃;眼前的飯菜不合自己胃口,不想吃;有幾天腸胃消化不好,不想吃;心裡有事的時候,不想吃;甚至就是沒有任何緣由:我就是不想吃!

可以嗎?

好好吃飯沒有標準,只是那個說孩子不好好吃飯的人給孩子貼了個標籤而已!

說白了就沒有所謂的好好吃飯這個概念,這是個偽命題!人家只是不餓而已!

當孩子告訴你,他不想吃或者向你傳遞不想吃的信息時,你感覺如何?又是如何回應孩子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癥結到底在哪兒?

來自於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我所知道的大致以下幾種:養育者通常會覺得很憤怒,辛辛苦苦做的飯,孩子說不想吃,或者看著孩子那麼勉強的吃幾口,我餵你吃的是毒藥嗎?或者覺得很挫敗,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可口?或者很擔心,焦慮,就吃這一點,營養跟不上怎麼辦,長不高個子怎麼辦。。。。。。

然後養育者們就各顯神通了,有的哄著孩子,追著喂孩子,例如吃完了給你買什麼,有的訓斥孩子,直接強迫孩子吃,吃不完你別想幹什麼,而且這個“什麼”,通常都是孩子的軟肋,有的呢,給孩子講道理,好好吃飯能給你帶來什麼,有的各種招式用完,都不管用,直接扔一句:算了,不吃拉倒,你愛吃不吃!

這些辦法呢,有時候管用,有時候不那麼管用,總之,讓養育者頭疼不已。

其實人家只是不餓而已。

餓了想吃飯,這是人的本能。

一個人能餓著自己,看著眼前的飯忍著不吃嗎?孩子主觀上又不減肥!

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尤其是小孩子,越來越難有機會感覺到飢餓是什麼感覺了?我們的生活物質已經太豐富,豐富到還沒等餓的感覺來,下頓飯就已經端到面前了,甚至兩頓飯中間還經常有各種零嘴,覺得不餓也沒什麼奇怪了。

不過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孩子吃的真的過於太少了,甚至會讓人擔心營養不良,細胳膊細腿的,真的很揪心,什麼原因呢?

吃飯時的感覺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如果這件事情帶給他的感覺是輕鬆,舒服,愉悅,他就會趨向於經常做這件事,例如刷手機,打遊戲等,如果一件事情給他帶來的感覺不舒服,痛苦,人們就會很迴避,抗拒做這件事。

這個規律放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時,同樣適用。

每次我家孩子寒暑假回爺爺奶奶家,開學回來時,都會得幾天“厭食症”,一天通常只吃一頓飯,就這一頓飯,還吃的可少,能撐一天不吃飯!我的應對就是:只要孩子自己不主動說想吃飯,我絕不問他餓不餓,基本上兩三天下來,他的飲食就恢復正常量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家孩子在傳統老人的眼裡,屬於“瘦的孩子”,爺爺奶奶心疼孫子,想趁寒暑假給孫子好好補補,每天每餐都是非常豐富,擺一桌子,而且爺爺奶奶為了孩子能多吃飯,會想各種辦法,或者買東西,或者獎勵錢,或者訓斥等等,也就是說,大部分吃飯的時候,伴隨孩子的感覺不是“享受吃飯的感覺”,而是“不得不”“強迫”。

大部分孩子在吃飯時,伴隨的恐怕都是這樣的情境吧!

“快點吃,飯都涼了”

“乖乖趕緊吃,可好吃了,你嚐嚐”

“就一口,再吃一口”

“我告訴你,十分鐘之內你吃不完,你看我怎麼收拾你,吃個飯怎麼這麼多事兒”

“你要是不吃,下次就不帶你去遊樂園了”

。。。。。。。。。。

被催促,被強迫,被威脅,被糾纏,被恐嚇。。。。。。孩子吃飯時,如果經常伴隨這樣的感覺,那他就會把吃飯這件事情和不舒服的感覺聯繫在一起,時間長了,就習慣化了,哪怕有時候是餓的,也會從心裡排斥吃飯這件事。

允許孩子正常挑食

看過一個笑話,為什麼爸爸媽媽不挑食?因為他們去買東西時,買的全是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當然不挑食了!

同樣的道理,什麼叫做挑食,也沒有嚴格的概念,

沒有人能做到理論上的不挑食,每個人有自己的飲食偏好,這反而是符合大部分人的飲食現象。

那什麼叫允許孩子正常挑食呢?我的理解是,任何一種營養素的存在都不會侷限於某一種或者某幾種食物,這個不吃就換別的替代唄!只要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後果(很多時候是家長擔心出現某種後果而採取的措施),都不是多大的事兒!

不喜歡就不吃,換別的吃!

現在不吃,將來有可能會吃!

千萬不要現在不吃,非逼著吃,如果執意逼孩子吃,你放心吧,絕對會讓你越來越煩躁!孩子有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吃你小時候強迫他吃的這個食物!

你享受美食嗎?

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部分養育者們,只盯著孩子吃不吃,卻從沒看過自己:關於吃飯,我怎麼樣?

當我問到這些養育者們這個問題時,她們要麼是減肥,不吃,感覺孩子吃了,像替自己吃了一樣,要麼自己吃飯也沒有太大的熱情,隨便有點什麼吃一點兒。

我之所以能關注到這個角度,是因為我本人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之前的我,對於吃,真的是沒想法,所有的吃的在我眼裡,就是維持個生命體徵而已,老公帶我去吃各種好吃的,我都沒反應,也吃不出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自從去年覺察到自己的這個現象,並從心理學角度深層處理了背後的原因後,關於吃,我現在真的是激情滿滿,孩子的吃飯熱情也明顯的有了變化!竟然會主動點名要吃什麼了。

最後說句題外話:美食是人生一大樂趣!生在中國,好吃的這麼多,真的是一大幸事!保護孩子對於美食的興趣,生活的樂趣,比一直傳遞焦慮的情緒,要有意義的多啊!

最後總結:餓了吃!不餓不吃!

允許孩子合理的挑食!

儘量把吃飯這件事和快樂的感覺聯繫在一起!

於此相對應的,暴飲暴食的孩子,癥結在哪兒,下期再聊!歡迎持續關注懂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