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2019年3月22日,上交所公佈了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9家企業中,研發了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的安翰科技進入名單。在整個國內醫療機器人投融資領域,也頻頻有企業完成億元以上級別的融資,在一眾融資事件中可謂異軍突起。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國外醫藥巨頭更是爭相佈局,併購大案層出不窮。

★ 2018年12月,美敦力宣佈以17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醫療設備公司Mazor Robotics及其機器人輔助手術平臺(約合115億元);

★ 2019年2月,施樂輝公司(Smith & Nephew)就收購NuVasive(一家發展微創脊柱修復外科產品和程序的醫療器械公司)進行談判,交易總額或超過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2億元);

★ 2019年02月,強生宣佈將以34億美元現金對價以及額外可高達23.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收購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 Health(約合人民幣390億元)。


市場

根據沙利文的預測,2017年全球醫療機器人銷售額為19.1億美金,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41.6億美金;國內2017年銷售額為7.5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13.4億元(備註:不同的數據來源,市場數據差異很大,例如波士頓諮詢公司預測全球醫療機器人2020年將達到114億美金,2016-2020年期間複合增長率達15.4%)。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分類
醫療機器人,是指用於醫院、診所的醫療或輔助醫療的機器人。依據普華永道醫療機器人行業分類,醫療機器人可分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詳見下圖。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外科手術機器人:目前應用範圍最廣且最具前景,其提供的強大功能克服了傳統外科手術中精確度差、手術時間過長、醫生疲勞、和缺乏三維精度視野等問題。

★ 手術機器人優勢:空間定位能力提高、計算機強大快速的計算能力、3D數字化醫療影像、具有人不具備的靈巧性

★ 手術機器人侷限性:觸覺反饋(力反饋)缺少或不足,影響到手術操作的精確性、安全性和靈活度;手術機器人的體積偏大,佔用空間大;費用昂貴。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康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是輔助人體完成肢體動作,實現助殘行走、康復治療、負重行走、減 輕勞動強度等功能的一種醫用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其特點為:
★ 有效促進精神系統的功能重組,代償和再生;

★ 有效緩解肌肉萎縮和關節萎縮;

★ 優化了醫護資源。

輔助機器人:可以輔助醫療過程,擴展醫護人員能力、減少醫護資源投入、提升醫護質量的醫療機器裝備,例如安翰醫療研發的膠囊胃鏡。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服務機器人:能夠幫助醫護人員分擔沉重、繁瑣且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的醫療醫療機器裝置,例如消毒機器人和藥品運送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產業鏈&核心零部件

醫療機器人的產業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生產商、中游是整機生產企業、下游是應用領域,詳見下圖。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醫療機器人產業核心在於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三者成本加和約總成本的70%,主要依賴進口。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 減速器:技術壁壘最高,主要包括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2種。國內RV減速器主要被日本納博、住友和SPINEA等壟斷;諧波減速器方面,由於其結構相對簡單,疊加哈默納科的專利到期,國產跟國外差距不大;

★ 伺服電機:國內以日系、歐美系等品牌為主導,國產率佔15%,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 控制器:技術難度是相對最低,國產控制器產品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功能要求。但其核心在於算法要與機器人本體相匹配。國產控制機在硬件上與國外差距不大,差距主要是算法和兼容性方面。


技術趨勢

未來在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納米靶向機器人等領域可能迎來新一輪增長趨勢。

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相對多孔腔鏡機器人具有創口更小、費用更低的特點,隨著技術瓶頸的突破、產業化進度的加快,將成為具有巨大市場空間的新型手術機器人產品。當前,北美、歐盟、日韓相繼對單孔手術機器人研究立項,我國上海交通大學在單孔機器人開發上領先全球,有望成為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新興領域。

納米靶向機器人是微型機器人

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應用,目前醫用微型機器人以膠囊機器人為代表,主要運用於胃鏡檢查等領域,使用領域相對侷限。隨著納米技術的不斷成熟,納米靶向機器人通過磁場控制和血管注入,能夠在人體內自由移動,將藥物靶向輸送至人體病灶區域。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天津大學在納米靶向機器人領域已有重要研究成果問世。

國內企業概況

中國醫療機器人企業覆蓋的業務中,輔助機器人和康復機器人的數量佔比較高,均超過30%;手術機器人由於技術壁壘較高,研發難度大,佔比為15%左右;服務機器人由於中國發展較晚,且依賴AI技術,目前佈局的企業不多。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產品尚處於研發和臨床階段,國內企業僅有天智航、安翰醫療和北京大艾機器人通過CFDA的審批,上市銷售。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總結

★ 手術機器人技術壁壘最高,市場空間大,最具投資價值,應重點關注在應用上具有明顯臨床優勢(例如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其次在核心零部件有突破的企業(價格優勢),同時應注意臨床風險以及市場推廣風險(手術機器人雖然在國內已經應用多年,但臨床醫生和患者對其接受仍需時間);

★ 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10家康復機器人企業完成一輪或多輪融資,整個賽道國內大概有20-30家企業,競爭激烈,且產品的同質化比較嚴重,企業之間將從臨床進度、技術優勢、營銷能力、銷售能力、產品價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競爭,頭部企業具備較強資源集中效應,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 醫療輔助機器人(其實通過AI以軟件方式實現更為經濟適用)除部分診斷機器人外,多數產品技術壁壘相對較低,主要用於輔助診療,一些患者流量較大的三家醫院需求較大,因此像靜配機器人和導診機器人的市場空間有限,但應用於大病種的診斷機器人投資價值較高,應重點關注;

★ 醫療服務機器人主要技術壁壘為產品的精準定位能力以及與AI 技術的結合,國內佈局的企業不多,目前已有的服務機器人主要應用於醫院和養老院,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有望進入家庭,極大擴充市場空間,可以重點關注個性化服務能力和性價比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


醫療機器人:下一個投資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