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澳、印等向中國索賠210萬億!全球產業鏈條不允許你們“耍流氓”!

英、美、澳、印等向中國索賠210萬億!全球產業鏈條不允許你們“耍流氓”!


全球疫情最新數據:

“美國1個多小時內新增10萬例”的背後,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統計佛羅里達州數據時出現失誤。橫向對比CNN新聞網、《紐約時報》、WorldMeters數據可以發現,佛羅里達州累計確診數大概在2萬出頭。當地媒體《邁阿密先驅報》、NBC南佛羅里達6臺給出的數據也是2萬至2.1萬之間。

截至4月14日早8點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更正數據,佛羅里達州累計確診回落至2.1萬例,美國累計確診數回落至581679例——全球累計確診數並未破200萬。

據不完全統計:


1、英國想要中國賠償3510億英鎊;

英國政府發言人:新冠肺炎病毒是全球性挑戰,各國齊心協力應對這一共同威脅至關重要。英國政府正與國際各國緊密合作,保護公民免受虛假信息的侵害,使人們獲得真實的信息來保護自己,挽救生命。

在全球各國共同戰疫的關鍵時刻,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卻拋出報告,將世界經濟受疫情蒙受的損失“甩鍋”給中國,呼籲英國應向中國損失索賠3510億英鎊。

2、美國想要"賴掉"中國持有的1.1萬億美債;

“我們需要從迫使中國支付新冠病毒給美國造成的負擔和成本開始,我認為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點。(比如)總統應該迫使中國減免一大部分美國債務……”在3月16日晚美國福克斯新聞臺旗下節目“塔克·卡爾森今晚”中,一個名為吉姆·班克斯(Jim Banks)的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居然給特朗普政府支出了這樣的“損招”。隨即連美國網友都看不下去了,批評這簡直是製造“戰爭言論”。

3、澳大利亞想要中國割地賠款,賠償每人20000元;

澳大利亞媒體每日電訊報此前發表一篇文章,稱因為抗擊疫情,澳洲平均每個人將要承擔20000元人民幣聯邦預算,並強調病毒是從東方發展起來,這筆錢應該由中國買單。

4、最新跟進的印度:印度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訴狀,要求中國賠償高達20萬億美元!

印度提出了開掛般的價格。全印律師協會和國際法學家委員會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申訴,公然宣稱“中國秘密開發能大規模摧毀人類的生物武器”,要求中國賠償20萬億美元。

英、美、澳、印等向中國索賠210萬億!全球產業鏈條不允許你們“耍流氓”!

賠償總額近30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0萬億元)。

英、美、澳、印等向中國索賠210萬億!全球產業鏈條不允許你們“耍流氓”!

以上統計想讓中國政府賠償的金額就已經超過30萬億美金,摺合人民幣210萬億元,還有一些國家也表示過對中國的不滿,只是沒有提到賠償。

一切跡象都已顯明,國際輿論上對中國的仇視情緒愈演愈烈。

美日:緊急召回在中國的企業

第一輪"輿論戰"過後,美國開始動用"經濟戰"。

4月10日,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對於從中國遷回的美國企業的搬家費,美國政府應該給予100%直接報銷。

英、美、澳、印等向中國索賠210萬億!全球產業鏈條不允許你們“耍流氓”!

庫德洛發表這番言論的背景是,美國政府正在找尋辦法,以提振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陷入困境的經濟。庫德洛認為,100%費用化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對美國國內的公司來說也將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

除了美國,日本也有類似動作,2020年3月以來,日本各界開始重新討論,日本企業不應過度依賴中國作為製造業基地一事。

3月底,負責未來投資的一個日本政府小組商討了有必要將高附加值產品的製造生產遷回日本,將其他產品的生產分佈在整個東南亞地區。

同時,日本的經濟產業省宣佈,將專門劃撥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從國外撤回,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於依賴海外。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日本正有意加速製造業迴流本國,而具體目標則是產業鏈"去中國化"。另外,歐洲不少國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排華。

"去全球化",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誰都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過去30年,中國是全球化進程中最受益的國家之一。

沒有一個國家,能從割裂的世界中獲益

儘管當前民粹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傾向較為明顯,但從歷史的長河看,科技發展為全球化提供了極大便利,全球化亦符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並不以西方政客的意志而轉移。

更重要的是,企業是全球經濟活動的主體,逆全球化必定會讓歐美日的眾多跨國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而且美國根本沒有中國如此完善、高效、廉價的製造業基礎。

英、美、澳、印等向中國索賠210萬億!全球產業鏈條不允許你們“耍流氓”!

一隻iPhone的全球之旅

目前,全球產業鏈條可以大概分為3個層次:

1、美國、英國是以服務業為主要輸出的經濟體:更多輸出技術、品牌;

2、中日德意韓是以中高端製造業為主要輸出的經濟體:更多輸出科技產品、實物;

3、其他國家則主要輸出上游產品:石油、原材料。

每一個國家都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全球供應鏈是一副多米羅骨牌,任何一塊倒掉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去全球化,短期內或許只是西方政客們的一種妄想。

但是否"去中國化",則取決於中國自身。中國必須爭取主動,想方設法進一步融入到全球經濟之中,而這方面,不能只靠政策優惠,而是靠深度改革和開放。

綜合於法制日報、環球網、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