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農科專業的鳳凰涅槃

這一個2007年才正式招生的涉農專業,一開始招生分數、第一志願報考、升學比率都不高;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尤其是從2016年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改革,引導學生100%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後,該專業實現了快速發展:2016年被列為浙江省優勢專業建設,支撐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2016年被列入省一流學科,2018年擁有了博士點,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

這個“國字號”專業,就是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以下簡稱資環專業)。如今,該專業的學生不僅畢業率、學位率100%,就業升學率也達到100%。為了滿足考生學習報考資環專業的需求,2017年該專業從一個班擴招為兩個班,成為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新農科專業之一。

實施教學改革:“冷”專業“熱”起來

說起曾經的資環專業,不少老教師都很熟悉:這個專業的前身為土壤化學專業,是一個傳統的農學類專業。學生對專業認知模糊、認同度低、報考意願不高、學術抱負偏低,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也不多。

學院經過調研分析後發現,影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實踐教學內容分散,實踐訓練不足。原有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基本上以課程實踐、實驗或實習為主,大多是驗證性或演示性實驗,學生實踐訓練較少。與此同時,創新項目、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也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指導教師將科研項目與學生創新活動結合意識不強,學生創新活動參與度低,創新能力培養受到一定限制。

為改變不溫不火的狀況,讓資環這個“冷”專業“熱”起來,2016年,學校環境與資源學院啟動了“三維四進”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趙科理說:“三維,是基於本專業的實踐性、創新性和區域性的三維定位;四進是通過開展多維全程教育、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革新實踐教學體系、改進人才培養機制等四方面的改革實踐,實現課程教學高度、學生學術抱負、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遞進式發展,培養具有浙江特質的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創新人才。”

“我們要求學生,要同時掌握農業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理論、技術方法和管理技能,因此本專業注重理論基礎,也強調實踐訓練。”趙科理說。

通過4年多時間的教學改革,如今的資環專業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熱”專業:不僅招生分數穩步提升,學生的畢業率和學位率保持100%,而且學術抱負和升學率逐年提升,目前升學率已經超過74%,大部分都被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等國內外名校錄取。資環專業也成為全校學風最好、創新能力最強、升學率最高的專業之一。

回應社會需求:“老”專業“新”起來

資環專業雖然是一個傳統的“老”專業,但作為涉農領域的重要專業之一,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科”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專業之一。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資環專業在改革的過程中,按照農業現代化發展對新農科專業人才的需求實際,通過多舉措在提升資環專業人才的抱負水平、教學質量、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上下功夫,讓這個傳統的“老”專業不斷“新”起來。

學生抱負水平,事關每一名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從新生入校開始,資環專業就設立院長第一課,設置“新生研討課”,開展新生專業教育和學術講座;修訂課程培養體系,搭建創新創業項目、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平臺,引導學生探索用專業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奧秘;以“土壤學”為核心,新增“環境修復原理與技術”“科技論文寫作”等專業發展的新課程,形成了國家級—省級—校級優質課程體系。同時,課程教學組多渠道組織教學研討和培訓,推動互聯網+教學新形態教學模式,促進教學內容及時更新,讓“老”專業“新”起來。

如今,資環專業不僅提升實踐學時比例達到30%,而且構建了課程實踐、課程群實踐、專業綜合實踐以及畢業綜合實習等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滿足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針對不同學科專業方向,在不同年級設置了“地質、土壤學、生態學實習”“植物營養與施肥實習”等課程群實習課程,增設了“自主設計田間技術實驗”和“專業綜合能力集訓”,實現遞進式的全過程專業實習,培養學生對專業方向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此基礎上,資環專業探索全面實施本科導師制,實行“導師—研究生—本科生”的聯動培養模式:導師負責對學生全方位指導,研究生協助導師並帶領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通過以教師科研項目為驅動,創新項目和學科競賽為抓手,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提高本科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競爭力。此外,資環專業多舉措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教學建設和改革,學科平臺和科研資源全部向本科人才培養開放,不斷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更好地滿足適應新時代對新農科人才的需求。

“如果讓我回到4年前,填報高考志願之際,我還是選擇把浙江農林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填在第一志願。”如今已經考取浙江大學研究生的王海波,一開始對專業也不瞭解,曾經一度迷惘,後來在導師和研究生的指導下,從大二開始就參加創新實踐和學科競賽,不僅強化了專業知識、增強了動手能力,而且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提升了創新能力,為繼續深造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實現鳳凰涅槃:“弱”專業“強”起來

經過4年的發展,如今的資環專業早已不是原本的“冷”專業、“老”專業更不是“弱”專業,而是通過教學改革實現了鳳凰涅槃,成為“熱”專業、“新”專業和“強”專業:獲批“浙江省優勢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全國獲批的4個省屬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之一。

目前,資環專業已經構建了學科專業一體化組織體系,實現教學科研有機融合,建成了全國優秀教師、“國家千人”等引領的省級教學團隊,高級職稱近70%,省級以上人才名師25人次;建成了全國省屬高校唯一的“土壤學”國家級課程,建立了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虛實互補的完整實踐平臺。

在此基礎上,資環專業教師近年來主持了省級教改項目4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餘篇,核心課程“土壤學”根據一流課程建設新形勢,已建成省級在線開放課程,並在愛課程國家級平臺開課,累計學習人數超萬人。資源環境類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已建成33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其中“耕地土壤鎘汙染鈍化修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已獲批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並且在實驗空間國家平臺開放,實驗瀏覽量近2萬人次,受到5星好評。

在一流的師資和平臺的支持下,資環專業人才培養成果逐漸凸顯,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明顯提高:近5年專業錄取分數線穩中有升,特別是定向生錄取分數線穩居全校第一;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及科研競賽活動參與率為100%,就業升學率為100%。

“今後,資環專業將緊跟國家現代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需求,按照‘新農科’建設要求,不斷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力度,培養更多具備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具備勇立潮頭、幹在實處的浙江特質精神的拔尖創新型人才,更好地為生態文明建設、鄉村全面建設等貢獻人才和智慧。”趙科理說。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12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