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對標Cosmos和Polkadot

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對標Cosmos和Polkadot

在區塊鏈“信息孤島”的問題愈發凸顯的大背景之下,伴隨著 Cosmos 這個歷時4年打造的跨鏈項目主網上線,業內針對跨鏈技術也引發了不少討論。北京時間2019年6月30日18:00,對標Cosmos和Polkadaot的公鏈與跨鏈共載項目PalletOne調色板正式啟動主網。此前,PalletOne調色板還憑其在跨鏈技術方面的突破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一、PalletOne調色板是什麼

PalletOne是實現價值流通的高性能的公鏈跨鏈共載體,致力於建立一個完整的以跨鏈為基礎的區塊鏈生態。通過打通鏈與鏈之間的聯通渠道,實現信息與價值的自由流通,建立起多鏈共生、多鏈互通的價值“互鏈網”,讓區塊鏈“孤島”間的價值流動暢通無阻,成為區塊鏈世界的IP協議,使區塊鏈網絡價值最大化。

PalletOne開發團隊歷經近2年開發,針對現有的跨鏈項目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比對,提出了具有自己技術優勢和特點的解決方案。自2018年6月在Github上開源代碼,截至主網啟動,共進行了5次代碼版本升級,代碼提交量6500餘次,代碼量19萬行。

公鏈方面:PalletOne處理高併發的能力優於目前所有落地公鏈項目,採用DPOS+VRF共識處理,合約層處理通過獨創的陪審團機制處理,減輕主節點的壓力,極大優化公鏈性能,形成一條超級公鏈 。

跨鏈方面:通過抽象層、陪審團共識等技術體系,使DApp、智能合約與底層區塊鏈三層架構充分解耦,實現價值在不同區塊鏈之間的無縫轉移;另一方面建立“多利益關聯方”的共識體系,實現參與者的互利共贏。

二、為何能夠與 Cosmos 和 Polkadot 對標?

1.技術理念

Polkadot暢想了一種新的區塊鍊形態,由單獨的中繼鏈去統一管理共識安全和數據交互,用百花齊放的平行鏈技術去滿足各種應用需求,進一步分離共識和狀態轉換。

Cosmos

自稱是“區塊鏈的互聯網”,或“區塊鏈3.0”,為解決區塊鏈長期存在的易用性、互通性和可擴展性不足而誕生。

PalletOne,區塊鏈世界的IP協議。為解決區塊鏈技術在擴展性、跨鏈互操作性等方面面臨的嚴峻的挑戰,推動價值流轉,打造跨鏈的基礎設施,來支撐通證經濟、產業公鏈及公鏈應用。

Pallet——描繪出通證的spectrum以及鏈的spectrum,形成通證的多樣化和鏈的多樣化的生態體系;

One——高性能分佈式賬本,打造多樣化通證流轉的高速公路。

2.技術架構

從技術架構來看,三個項目的基本網絡架構是幾乎一致的,都是星型的,中間是中繼鏈(分佈式賬本),並以此為中心連接了其他鏈:

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對標Cosmos和Polkadot

Polkadot 中心的是Polkadot Relay,這裡的“其他鏈”在Polkadot中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行鏈,另一類就是轉接橋,將現存的實時區塊鏈網絡接入中繼鏈。

Cosmos中心是 Hub(採用了Tendermint的分佈式賬本),接入 Hub 的鏈稱為 Zone 分區。對於現存的公鏈,可以通過協議適配接入 Cosmos Hub,Cosmos 把協議適配網關稱為 Peg Zone 錨定分區。

PalletOne中心是PalletOne主鏈,是一個採用了DAG存儲技術的高性能分佈式賬本,連接主鏈的“其他鏈”有兩類,一類是實時的區塊鏈網絡,比如比特幣和以太網,可以通過標準化的Adapter連接到主鏈 ,另一類是共識分區,類比Polkadot的“中繼鏈”和 Cosmos的“分區”。

3.關於共識

Polkadot目標平行鏈的收集人執行交易,生成區塊,由驗證人組敲定。Polkadot 採用混合共識協議,出塊協議的英文縮寫是 BABE,小孩子;敲定協議的縮寫是 GRANDPA,老爺爺。

Cosmos的 Cosmos Hub 以及其他用 Cosmos SDK 開發的分區都採用 Tentermint 共識協議,出塊和敲定過程是合一的,只要出塊,就是得到了 2/3 以上驗證人的簽名驗證。這樣做的好處是簡潔快速,出塊時間可以達到秒級甚至亞秒級,而且具有即時最終性. 而在網絡發生分叉的時候,Tendermint 不允許分叉,在這種情況下,Tendermint 共識有可能暫停出塊,任何新的交易也就都無法寫入。

PalletOne共識機制中,有兩種角色 :Mediator和陪審團。

Mediator是整個PalletOne的核心部分,Mediator節點是由PTN持有者投票產生。Mediator節點輪流“工作”,每個節點在一個Time Slot中負責的其中兩項工作包括利用VRF算法隨機選擇陪審員組建陪審團,和在陪審員無法達成共識時進行仲裁。 主鏈及共識分區中,Mediator使用DPOS+BFT的共識機制,即先“出塊”後敲定;由於陪審團由VRF算法隨機選舉,在合約執行以前,沒有人清楚哪些是節點,黑客很難攻擊,保證了安全性。

陪審團(Jury)是維護PalletOne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單位。更具體的說,陪審團被委任運行和驗證智能合約以及管理多重簽名賬戶。陪審團內部可達成BFT拜占庭容錯共識,各自去執行智能合約,獨立完成跨鏈操作。完成後每個陪審員之間再進行相互通信,認證對方的結果,保證結果最終的一致性之後,產生一個總簽名,從而達成一致。

4.性能

Polkadot 的 Polkadot Hub 應該能達到上千TPS,平行鏈可以自己決定共識算法、硬件和網絡,理論上說沒有性能限制。

Cosmos 的 Cosmos Hub 和絕大多數分區都採用 Tendermint,能夠達到數千 TPS。

PalletOne 的性能能夠達到數千TPS。

5.互操作層面

Polkadot 平行鏈通過 Relay 與其他平行鏈互操作,通過 Bridge 與其他鏈互操作。

Cosmos 分區通過 Hub 可以互轉通證,通過錨定分區與其他鏈互轉通證。IBC 消息也數據字段,就像電子郵件的附件,通過擴展數據字段,分區之間也可以傳遞通證以外的數據。

PalletOne 的共識分區通過主鏈與其他共識分區互操作,或者通過Adapter與其他實時區塊鏈互操作,在實時區塊鏈方面,目前已實現BTC與ETH的資產互換。

總的說來,PalletOne相對於Cosmos和Polkadot來說,輕量級,而且PalletOne不僅僅是跨鏈技術,還是一個高性能的賬本,可以編寫智能合約、發行通證、進行社區投票治理,發展應用生態等。跨鏈+賬本組合的PalletOne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以跨鏈為基礎的區塊鏈生態。

三、PalletOne還有哪些技術優勢?

為了更好地實現公鏈跨鏈共載體這一目標,PalletOne在性能、數據和開發上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1.性能上的突破:DAG+陪審團共識

當前主流的區塊鏈之所以性能提不上去,核心原因有兩點:

底層數據存儲採取“區塊”串聯的“鏈”式解構,因此我們把這項技術稱之為“區塊鏈”技術,但這樣的技術導致數據讀寫只能採取單任務的串行模式,效率不高。

共識機制面臨“安全、效率和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目前最受認可的仍然是PoW,達成共識需要的時間特別長,也導致了網絡性能受限。

這兩個原因,都會嚴重影響主網的性能。

PalletOne是這兩個方向的集大成者。一方面,在存儲上採取DAG+BLOCK相結合的技術,用並行思路取代串行思路;另一方面採取了“調停中介+陪審團”的雙重共識機制,優化了共識達成的速度。

(1)調停中介Mediator

調停中介負責 PalletOne 網絡的整體安全性,有點類似於傳統區塊鏈裡的區塊生產者,即“礦工”。

為了兼顧效率和安全,PalletOne採用DPoS共識機制投票選出調停中介,類似EOS裡的超級節點,PalletOne裡的調停中介也是21個。

為了進一步提升網絡性能,PalletOne的調停中介只完成幾項核心工作:

  • 持有陪審員的保證金
  • 部署智能合約模板
  • 隨機選擇陪審員組建陪審團
  • 為多籤錢包提供簽名
  • 分佈式存儲中DAG單元的見證

簡而言之,調停中介有點像企業裡的高管,負責戰略上的整體統籌。

(2)陪審團Jury

現在的區塊鏈不僅僅是個大賬本,其中一個重要而高頻的職能就是智能合約。為了提高整個網絡的性能,PalletOne將智能合約的運行和多重簽名賬戶的管理委任給陪審團。

同時,為了兼顧安全和去中心化,陪審團被設計為由許多參與者組成,這些參與者被稱為陪審員。每位陪審員支付保證金以保證安全。陪審團內採用 VRF 共識的算法來實現共識。

為了滿足不同場景下,智能合約對於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不同要求,PalletOne的陪審團在組建上還分為兩種模式:

  • 陪審團鎖定模式:合約和陪審團成員鎖定,要求陪審員長期在線,適合週期短的合約。
  • 陪審團非鎖定模式:合約創建時配備一個大於實際需要的陪審員池,每次合約調用都通過隨機算法選擇出指定數量的陪審團進行審核,適合不需要多籤的、長期運行的合約。

簡而言之,陪審團就是執行層,負責幹活的。尤為讓人驚喜的是,陪審團因為是面對的具體事務,被設計成多任務處理方式,網絡計算性能大大提高。

因此,PalletOne通過DAG+BLOCK結合的技術解決傳統區塊鏈分佈式存儲數據的難題,又通過“調停中介+陪審團”的雙重共識機制嘗試破解不可能三角,用“去中心+多任務”的處理方式提高分佈式計算性能,走出了跟大部分公鏈完全不一樣的一條解決方案。

2.數據上的突破:跨鏈方案的新嘗試

如果PalletOne只是DAG+共識優化,那麼最多就是一條新的高性能公鏈,但PalletOne的野心不止於此,它的目標是成為區塊鏈世界的 IP 協議,鏈接主流區塊鏈,即我們開篇所說的跨鏈協議。

目前主流的跨鏈解決方案有三種:

  • 公證人模式:R3組織提出的Corda,銀行間或銀行與其商業用戶之間的互操作場景
  • 中繼/側鏈模式:典型如Cosmos和Polkadot
  • 哈希鎖定模式:比如Interledger和閃電網絡,也是比較常見的解決方案

這些解決方案有一個比較典型的特徵,就是針對性比較強,大都對應於每條鏈的連接器上,一個連接器可能是一條針對相同共識機制跨鏈連接的公有鏈。

與之對應的是 PalletOne 的跨鏈方式,PalletOne 通過一個輕量型,與區塊鏈分離的高階合約執行層連接不同的區塊鏈。而共識則是由被選出執行合約的陪審團成員達成,負責執行合約的陪審團保有合約的狀態。

上述這段話來自官網,理解起來就是:大部分跨鏈協議支持的區塊鏈數量相對有限,而PalletOne支持的數量會比較多。

那麼PalletOne能支持多少區塊鏈呢?

因為現在最穩定的區塊鏈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其他很多區塊鏈項目都來自這兩個項目的分叉,所以PalletOne會優先支持這兩條區塊鏈,然後再很快的支持其他區塊鏈。

PalletOne 已於2018年9月底完成了 BTC 與 ETH 適配器的研發,實現了 BTC 與 ETH 的基於 PalletOne 的跨鏈交換。

3.開發上的突破:多語言多平臺&通證抽象層

除了高性能公鏈以及多鏈的突破,PalletOne還在通用性和便利性上做出了一番新的嘗試。

(1)多語言&多平臺

想要在以太坊上開發智能合約,你需要專門學習Solidity語言,門檻比較高。而PalletOne默認採用 Docker 容器化技術實現智能合約。通過這種技術,PalletOne可以提供多種開發語言的SDK,幫助開發人員節省開發智能合約的學習成本。

簡而言之,在PalletOne上,你可以使用主流的開發語言(比如Java、C++、JS等)開發智能合約,而不需要專門去學習一門新的合約開發語言。

同時,PalletOne還專門設計了一個智能合約編譯和執行的核心工具PalletOne VM,這個虛擬機跟底層的操作系統完全解耦,使得PalletOne智能合約適用於Windows、Linux、Mac等多種平臺類型。

為了進一步促進智能合約生態的形成,PalletOne還內置了合約模板商店。這個商店,類似於蘋果的 AppStore,開發者可以對智能合約自由定價,用戶通過有償使用合約,使得開發者受益,從而進一步提高開發者的積極性和智能合約的質量。同時,PalletOne也會提供功能強大的合約模板集給用戶免費使用。

(2)通證抽象層

2017年,火熱的愛西歐項目大都使用以太坊來發幣,大部分是基於ERC20標準,而這個標準顯然難以應付未來更多樣的使用場景。

作為一條高性能公鏈,在發幣這塊,PalletOne在初期就內置了以下的通證抽象模型:

  • 全預挖通證:類似於以太坊中的ERC20發行的通證,用戶只需要在發行通證時指定通證的總額、精度、通證名稱、縮寫等信息即可。PalletOne一次性將通證創建併發行出來。
  • 挖礦通證:類似於比特幣的經濟模型,用戶在發行該通證時並不完全預挖或者不預挖,通證會隨著時間和出塊的高度而慢慢發行。
  • 固定面額通證:類似於現實生活中的紙幣,用戶可以定義1,2,5,10,20,50,100等面額的通證,並且一次發行出來,使用該通證時不可分割。
  • 非同質化通證:
    以上介紹的通證都是同質化的,也就是說你擁有的1個Token和我擁有的1個Token沒有任何區別。而現實世界中也存在著大量非同質化的Token,比如將藝術品(比如字畫)Token化後,每一個Token都代表著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在以太坊中ERC721定義了這種非同質化通證。PalletOne原生支持非同質化通證。

通過這套抽象模型,用戶可以很方便的創建自己的通證。不需要編寫任何代碼,只需要配置相關參數即可,從而避免了發行通證時出現合約漏洞,安全性大大提高。

四、PalletOne生態治理有何創新之處?

在主網啟動前,PalletOne實施質押挖礦來保證網絡的穩定運行,質押挖礦是對PalletOne在生態治理上提出的一種創新模式,投資機構/社區代表通過提交申請參與質押挖礦,質押一定數量的PTN後,可以獲得相應收益。根據其質押挖礦官網(http://mediator.pallet.one/)顯示,目前PalletOne質押PTN總量達745,306,82.4815,從質押挖礦開始至今的質押總收益有12,054,794.52,最高預計年化率達到了8.7%。

主網啟動後,根據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計劃,PalletOne將質押挖礦活動結束時間延長至北京時間2019年8月31日23:59,並指出在未對超級節點代幣進行轉網前,投資機構/社區代表仍可通過提交申請參與質押挖礦。

主網上線的同時,PalletOne公佈了一份《PalletOne超級節點指南》,指南中指出,想要成為PalletOne的超級節點,均需參與PalletOne Staking。任何節點參與 Staking 的 PTN 數量需超過一定數額,才能入選超級節點。節點和社區的 PTN 持有者均可以參與 PalletOne Staking,並通過 Staking 合約進行超級節點的保證金質押與社區對超級節點的質押投票。

目前有通證學派研究院、RainChain、Chainbox、Starthalo、獵雲財經、智造通證、矢鏈科技、GBAC、投幣指南9個節點通過審核,並將參與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的第一階段。

五、PalletOne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PalletOne的應用場景涉及跨鏈支付、基於多數字資產的金融工具、支持多支付類型的Dapp、其他跨鏈應用 、要求高處理能力的應用、其他區塊鏈相關應用6個方面。


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對標Cosmos和Polkadot

圖片來源於PalletOne

六、PalletOne——新一代價值互聯網

再來看PalletOne調色板發展歷程,PalletOne調色板從2015年10月就已經開始開發項目—— vChain(內部項目),併為vChain開發了瀏覽器和VM等,嘗試促進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2016年,PalletOne嘗試解耦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使之適用比特幣,甚至其他現有的區塊鏈,這使PalletOne注意到瞭解耦的真正潛力,隨後,PalletOne調色板的概念便應運而生。

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對標Cosmos和Polkadot

PalletOne調色板從概念誕生到主網啟動,將近兩年的時間,相比於準備了4年的Cosmos時間不算長,而與大概同時間(2017年10月) 推出的Polkadot相比,要早於其主網上線。

我們在上文對比了三個項目,也分析了PalletOne調色板的優勢,但這個一直低調的項目要對標Cosmos和Polkadot能做到什麼地步呢?我們不得而知,但也值得期待,因為專注於技術的項目總是值得人們尊重,這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