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可有很多人並沒有完整的讀過《堂吉訶德》這部小說,但是提起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卻少有人不知曉。塞萬提斯塑造的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史非常成功的文學形象,

在西方,人們把他和哈姆雷特、浮士德並稱為三個最傑出的典型。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儘管,塞萬提斯並沒有在小說中對這個人物進行細緻的肖像刻畫,但是這位西班牙鄉紳的形象卻是深入人心,成為一個行動大於思想的典型人文主義者存在。

《堂吉訶德》在面世之初並沒有被作為嚴肅文學看待,當時,它風靡的理由在於人們將這部小說看作是一個逗人發笑的滑稽故事,小販叫賣的通俗讀物。相應的作為《堂吉訶德》主人公的堂吉訶德在那是的讀者的眼中也是一個瘋子形象,是世人眼中滑稽的小丑,是一個滑稽誇張的反面角色。

讀者最初看到的僅僅是一個瘋癲的西班牙老鄉紳,家中有一個四十多歲的老管家和二十多歲的侄女,依靠著沒落的家業過活,閒來閱讀騎士小說他卻是對騎士小說入了迷。

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老頭子,竟然真的將自己看作了一個騎士,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騎上家中瘦弱的老馬稱其為"駑騂難得",用硬紙板做面甲,拉上鄰居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把鄰村的姑娘阿託莎˙託波索想象成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絕色,授予她杜爾西內亞˙託波索的公主稱號,去做了遊俠。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他幻想著做一個遊俠騎士,幹一番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和他所熟悉的書中的英雄騎士比高低。他想入非非地要去與擄掠和霸佔公主的巨人們搏鬥,從而大顯身手,聲振皇宮,名揚天下。那時到處都可以聽到人們讚譽他是一位周遊世界的最勇敢、最果斷的騎士。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世人對於堂吉訶德的認識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從最初的瘋癲的騎士瘋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衍生出超出塞萬提斯寫作初衷的意義。

《堂吉訶德》的上下兩部分別出版於1605年和1615年,這是離騎士消失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下堂吉訶德的騎士夢是難以實現的,他奉行騎士道的行為也是世人難以理解,顯得荒謬可笑。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塞萬提斯寫作《堂吉訶德》的初衷是反騎士小說,諷刺騎士道,這也符合17世紀正處於衰微階段的西班牙現實。

西班牙經過光復戰爭,顛覆和驅逐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同時又依靠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遠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黃金世紀"。《堂吉訶德》出版時,斐利普三世剛剛即位不久,西班牙文學正當黃金時代,西班牙的文學也繁榮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和戲劇等各個流派爭奇鬥豔,騎士小說也風靡一時。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騎士文學產生之初所包含的對個體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反抗壓迫者的勇敢精神,對於衝破中世紀神學禁慾主義的束縛,促進人性的解放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熱武器出現,騎士文學逐漸顯得不合時宜走向庸俗化。在15世紀時,甚至出現了一批曲解濫用騎士道的強盜騎士打家劫舍,殺人越貨。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這樣的背景下,塞萬提斯寫作了《堂吉訶德》,希望徹底摧毀騎士文化的陣地——騎士小說。西班牙王朝在經歷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殲滅後由盛極轉入衰微,隨著海上霸主地位的喪失,西班牙的國際地位逐漸下降。

此時整個世界正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孕育期,資產階級崛起,要求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資產階級社會。但是在西班牙國內仍然是個很強的專制政權,資產階級剛剛興起。儘管經過早期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使得西班牙實際已經完成了初期的資本積累,但大部分財富都被掌握在王室手中,封建貴族已經沒有力量和王室對抗。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由於資產的匱乏,封建貴族並沒有順利的完成想資產階級的轉化,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小貴族和紳士地主階級沒落,失去作用。這個時期已經沒有封建貴族之間爭奪霸權的戰爭需要他們參加,地位低微尷尬,不能到朝廷上做官,又屬於剝削階級,只能靠家產過活。

我們的主人公就出身於這個沒落的階級,對騎士小說著了迷,一心想要做個遊俠騎士,建功立業,實現所謂的"黃金時代"。

希望發揚奉行騎士道,從而將社會帶入黃金時代,這顯然是脫離實際的,從而顯得荒謬可笑,長期以來,西班牙人對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正是這樣理解的。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堂吉訶德這個人物最早受到認識是在英國,英國早期的讀者也將堂吉訶德看作可笑的瘋子,但英國小說家斐爾丁強調了堂吉訶德的正面性。

他在《咖啡店的政治家》劇本中提到:"世人多半都是瘋子,他們和堂吉訶德的不同之處只在於瘋的種類而已。"

在他的眼裡,堂吉訶德從一個被諷刺的對象,轉變為一個諷刺者。以自己的標新立異的行為,諷刺世人在世俗社會中表現出來的視之為常的虛偽道德的荒謬。在這樣的語境下,堂吉訶德反而成了世人中的清醒者,被愚昧的世人所嘲笑取樂,顯得諷刺意味十足。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法國作家在引進堂吉訶德時,就將這位西班牙騎士改裝成了法國紳士從未引進法國社會。在寇列爾支的眼裡,堂吉訶德的瘋狂,更多的原因在於他過於純粹的理性原則和世俗道德的不合,而在不合中,他放棄了自我感受的認同,選擇奉行自己理性,並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在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堂吉訶德的呢?這期間的堂吉訶德對於現實社會又有怎樣的理解呢?我們不妨撇開成見,親見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從《堂吉訶德》中來認識他。

根據前文,我們可知塞萬提斯之所以寫作《堂吉訶德》的原因在於,批判騎士文化,摧毀騎士小說。

堂吉訶德出身於沒落的小貴族,屬於剝削階級,不會勞動,依靠著家產過活,在閒暇時,閱讀騎士小說入了迷,從而脫離現實,把書中所奉行的騎士道視作真理,一心想要懲奸除惡、揚名立萬。

這樣與現實的脫離,使得他成為世人眼中的瘋子。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堂吉訶德又不單單是一個瘋子,我們細細考察他所奉行的騎士道,會發現屬於堂吉訶德的哲學。

堂吉訶德的騎士道的任務是扶助困苦被壓迫的人,在他眼中,信奉騎士道,需要精通各個學科,包羅萬象,還要有各種瑣細的本事,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堅守各種美德。

"他必須對上帝和他的意中人忠信不渝;他的心念應當純潔;談吐應當斯文;做事應當慷慨;行為應當勇敢;困難的時候該忍耐;對窮苦的人應該仁愛;最後一點,他應該堅持真理,即使犧牲性命,真理必須維護。這些大大小小的品德造成一個真正的遊俠騎士。"

他所信奉的騎士道並不是荒謬可笑的把戲,也不是簡簡單單可以坐享其成的甜蜜任務。

"遊俠騎士必須去探索每一個隱蔽的角落,走進最曲折難通的道路,隨時須把千難萬難的事情擔當起來。他在荒山僻野裡得忍受大暑天毒太陽的曝曬,忍受冬天風霜的凌虐。獅子不能使他畏怯,妖魔不能使他懼怕,毒龍不能使他恐怖。他主要的真正的任務就是要尋覓這些東西,跟他們搏鬥,把他們通通征服。"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騎士道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更何況堂吉訶德立誓去踐行它時,這個社會背景已經消弭,他在世人的不認同中,坐著世人所艱難的嘗試。令人感到可笑的是他與現實世界不容,妄圖把這個社會帶回倒退或超前的理想社會中去的夢想,但同時他的堅持卻是我們如今時代的意義。

在堂吉訶德的世界裡,在個騎士的世界裡,唯一支撐著他奉行騎士道,堅守高尚道德的信念是他的意中人,堂吉訶德的意中人是鄰村的一位姑娘,實際他與她素未相識,他只是按照騎士道的傳統,將她奉為自己的意中人,是天下第一絕色。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但這其中的信念卻是發人深省的,他將杜爾西內亞的美貌當作信念來崇拜,曾有客販向他要杜爾西內亞的照片看看,堂吉訶德說:"瞧了相片,承認一樁顯而易見的事實沒有什麼稀罕。要緊的是不用親眼目見,就相信這點真理,而且堅持這點真理。"而也正是這樣的信念感,支撐他奉行騎士道,去堅持令世人難以理解的行為。

信念

這也是我們當代年輕人所缺失的。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大多數人在做一件事情前,總是先問我從中能獲得什麼?在其中遇到苦難後,第一想法必定會是後退,而非是一往無前。信念與堅持,這個時代顯得尤為可貴。

當然我們不是說,我們要做事不問目的,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於個人而言,是要有目標,以此作為信念,少一些對於當下此時的身邊物質利益的考量,更多的關心長遠的理想與目標;於社會而言,我們更需要多些不問為什麼的堅持,很多事情看來沒有眼前利益,但卻造福子孫後代,推動這個人類社會的邁進。

《堂吉訶德》|是瘋子還是英雄?是無畏生活的勇敢精神

堂吉訶德的身上的騎士精神也正是塞萬提斯一生的影射,塞萬提斯一生困頓,曾經多次參加戰爭,在戰鬥中,他重視變現出勇敢的精神。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愛,對於困難的勇敢,塞萬提斯將自己這些精神全都給了堂吉訶德。

儘管堂吉訶德這個人物是可笑的,但是,他面對現實的勇敢精神,敢於執行夢想的實踐精神等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這也是這個人物的現實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德].米格爾˙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2]阿之. 《我是堂吉訶德》:疲憊囚徒的英雄夢想[N]. 北京日報,2017-07-20(015).

[3]楊絳.堂吉訶德和《堂吉訶德》[J].文學評論,1964(03):63-84.

[4]張雨.瘋癲的人文主義奇葩——哈姆雷特與堂吉柯德人文主義詮釋[J].群文天地,2012(04):99.

[5]饒瑋.淺析堂吉訶德形象[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8):22-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