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算了一下,龙应台女士今年也已68岁了。

我是从《目送》认识的她,那时候,只觉得她的文笔,是柔软温暖的,也曾因她与父母的那段温情故事而湿了眼眶。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的龙应台,回到了台湾国立大学教书。

第一天去往学校,父亲龙槐生开着他的那辆运送饲料的小货车送她,快到学校时,他没有停在大学正门口,而是拐在了侧门窄巷边,卸下她的行李后,龙槐生爬回车内,伸出头对她说:

“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

说完后他缓缓倒过车,驶出了巷口,直到车子转弯不见了,她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几十年后,当龙应台目送父亲的棺木缓缓滑向火葬场的炉门时,她也终于了解: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故事,如同朱自清先生目送父亲的背影一般,曾深深的击中了我的心灵。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没想到时过境迁,再次从书以外的地方认识她,是在看到那场港大演讲后,教授们同声歌唱《我的祖国》,她打哈哈笑着忽略。

这个曾经影响了几代年轻人的知识分子,这个当年真挚的说出她永远是湖南人的知识分子,面目再也不复当年。

少女时期,出生于台湾一个贫穷的家庭

龙应台,父亲是国军军官名叫龙槐生,湖南人,十几岁时他挑着扁担去街上卖东西,遇到军队走过,就“意外”的参了军,这一走就是一生。

她的母亲叫美君,浙江淳安人,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叫龙应扬,被放在奶奶家养着,眼看情势急转直下,美君去湖南衡山接儿子去丈夫团聚时,这个孩子死活不肯跟她走,那一刹那,她决定等战争过去再来接孩子。

这个决定也让她后悔了一生,因为夫妻俩跟着战败的国军来到了台湾,再次回来看到自己的大儿子,已经是38年后,1987年。

1952年,在台湾他们生下了女儿,取名“龙应台”。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林青霞与好友龙应台


出生于台湾的她,早些年每次说起,她都不忘自己是个湖南人,直到将父亲的骨灰送回故乡,她才第一次去了湖南衡山。

童年时代的她,与无数来台的外省家庭一样,饱受着贫穷的滋味,母亲靠编制渔网养家,父亲为了凑她的学费,只有到处借钱。

少女时代,龙应台就开始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特质,对于学校的功课,她经常徘徊在前十名,更多的时间都是花费在看罗素、尼采的哲学书上。

17岁时就进入了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就读,毕业后在一所大学做助教,可以说这段时间为她的文学素养汲取了非常多的养分。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青年时期,赴美留学,结婚生子

23岁的龙应台赴美留学,一待就是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她留美任教。

这期间,她以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在台湾掀起了一股龙卷风,笔锋尖锐的质问他们: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要大胆的告诉他们,你很生气!”

也是这个时候,很多人才知道,原来言辞激烈的龙应台,竟是个女的。

一年后,她在美国与任外交官的德籍丈夫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她的心里却没有把美国当成自己的家。

1983年8月,也就是出国10年之后,龙应台同德国丈夫,一起回到台湾,先在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龙应台与母亲美君


这一待就是三年,也是这时候她的《野火集》出版,因为犀利批判的语言,这把野火迅速“烧遍”整个台湾,根据统计,仅仅21天内就再版24次,几乎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

野火集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对台湾影响力极大的一本书,放在今天来看,颇像少年时的韩寒。

书出了,龙应台在干什么呢?

她在喂孩子奶,因为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出生了,中文名叫华安,龙应台与很多女作家不同的一点是,她对于孩子是极其迷恋,却很少提及自己的丈夫。

在台湾的三年,野火虽然在“狂烧”,可她的德籍丈夫却越过越不得志,语言的不通,事业的受限,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并不好受,他决定去瑞士工作。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野火集


龙应台就带着孩子随同丈夫一同飞去了欧洲,先居瑞士,后居德国,相夫教子,写文出书,这一过就是13年,文字以关注台湾文化现状为主。

她也喜提“台湾文化界的重炮”之称。

中年时期,从全职妈妈到文化部长

因为她是台湾人,丈夫德国人,孩子又要学英语,这三种语言时不时的切换,孩子经常会混淆,而她也如个市井妇人般抓狂。

朋友来看她,会很惊讶的问她:“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黄脸婆!”。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龙应台与大儿子安德烈


龙应台是个有抱负和野心的人,在当久了全职母亲后难免会觉得失落,也就在那时,马英九找到了她,希望她能任台北的文化局长。

其实在这之前,他曾找过蒋勋,也就是 《蒋勋说红楼梦》 的蒋勋,台湾知名作家,不过他推荐了龙应台,理由是:那是一个有抱负的女性,她很适合。

龙应台走马上任了,回台湾时候,大儿子14岁,小儿子10岁。三年任期一到,她再回德国时,和儿子有了隔阂。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蒋勋


大儿子正处青春叛逆期,有了女友,喜欢摇滚,他不再让龙应台拥抱他,离她很远,如果母亲出现在他和朋友当中,会觉得很丢脸。

龙应台决定用一种写信的方式,与儿子重新认识一遍,这就有了后来出版的文集《亲爱的安德烈》,成为了无数家长教育孩子的范本。

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孩子上她是成功的,是值得学习的,无数父母引用她的那句教育孩子的名言: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龙应台曾说过:

“这不是亲子书,而是将我的挫折展现出来,这是龙应台的受伤笔记。”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亲爱的安德烈


关于书籍的成功也有她儿子的一部分功劳,所以两人还“直白”的谈论到稿酬问题,龙应台曾说儿子要和她三七分账,她三儿子七,龙应台不服,是她联系的出版商,儿子说好吧,那五五分,龙应台又逗他:“大家是因为我才买的耶”。

儿子气势又小了一点:“那你三我七吧”。

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她回德国后与儿子又重新成了朋友。

而对于她的德国籍丈夫,龙应台很少提到过,直到2003年,在她出版的《银色仙人掌》中自序中,公开了自己离婚的事实,那个时候她刚刚卸任,父亲也随之去世,可以说遭到蛮大的挫折,因为丈夫不堪妻子常年漂泊在外,两人渐行渐远,最终提出了离婚。在自序里她写下:

起身走到书桌前,坐下来,开始写,写自己的离婚书,写完传出。

可以说龙应台凭借“人生三书”在大陆也曾有过不小的影响,可是她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她去香港居住的日子。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龙应台


离婚之后的龙应台,应香港大学之邀,带着大儿子安德烈去了香港,担任港大客座教授,并写下了《龙应台香港笔记》。

进到这里为止了,因为后期这个人已经背离了初衷,她花费400天写了《大江大海》却被李敖花40天写成《大江大海欺骗了你》去痛批她的“粉饰太平”,揭露其中的虚假。

再后来,就是人人皆知的港大演讲事件,也就从那时,我再也未关注过她的作品。


龙应台:生于台湾,与德国丈夫育有两子,离婚后与大儿子居于香港

龙应台带着大儿子安德烈在香港 与好友林青霞合影


一个失了大义的人,只有些小节,又何足挂齿呢。

龙应台,终究是她偏离了曾经的轨道了。

我是@河东狮子,感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