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系列”人才丨陳洪:積極探索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產業扶貧帶動村民增收

東澳龍山坡上,放養的小黃牛正在圍欄裡自在吃草,夏季作為牧場,冬季種上蔬菜,這樣的輪作方式讓牛長得更好,瓜菜高產高質量,同時還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這是萬寧民豐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養模式。該合作社理事長陳洪是我市東澳的種養大戶,也是我省培養的“南海鄉土人才”之一,為服務好“三農”,他積極探索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通過產業扶貧帶動村民增收。


“南海系列”人才丨陳洪:積極探索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產業扶貧帶動村民增收


近日,記者來到東澳鎮龍山坡看到,工人們正在黃金百香果基地裡忙著給果苗重新剪蔓,開展生產自救,挽回連日來的風雨給基地正在開花期的百香果苗造成的損失。


在萬寧民豐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洪的指導下,來自附近村莊的貧困戶吳燕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吳燕是東澳鎮裕後村的貧困戶,在這個百香果基地已經幹了三年,一個月2800元工資,照顧家庭需要,她很滿足。


據瞭解,為了服務好“三農”工作,陳洪利用2019年下達的“南海系列”育才計劃資助經費以及其他投資,共投資700萬元,建設萬寧東澳民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以合作社生產基地作為產業發展依託,開展產業扶貧幫扶,通過產業合作發展,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入股分紅、以包購包銷、入股分紅、勞務用工、技術服務、管理培訓等方式與貧困戶進行深度合作,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截止目前已順利幫帶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50人增收脫貧。託依合作社產業基礎和發展模式,以合作社為平臺,吸納周邊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讓貧困戶通過實踐掌握畜牧養殖、瓜菜種植、疫病防治等農業技術,提升貧困戶自主持續發展能力,不因脫離合作社後再次返貧。


“南海系列”人才丨陳洪:積極探索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產業扶貧帶動村民增收


陳洪是萬寧東澳本地人,他在東澳選了300畝肥沃土地作為種植百香果和蔬菜的基地。其中,百香果種了80畝,還有雞鵝養殖基地大概佔了50畝,百香果的收益預計今年前景可觀。此外還有170畝露天種植基地,夏季的時候作為一個牧場,冬季的時候就種上冬季瓜菜,同時解決了40個家庭的就業問題,幫助了不少貧困戶和農民增加收入。


利用自身生產基地,陳洪以綠色產品理念為導向,通過種養結合,採取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採用“牛-沼-瓜菜”模式,利用東澳周邊豐富的牧草資源,通過沼氣池發酵,牛排洩物入池,利用牛糞、沼渣、沼液通過管網為種植區生產提供有機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實現農藥、化肥零投入,農牧結合和產業循環利用。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減少農業資源消耗,實現農業生產清潔節約,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行有機、綠色、無公害化的標準化養殖和種植,創建“老爺海”自主農業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陳洪還致力於實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在東澳鎮龍山坡實施150畝新品種試驗項目,引入新品種水果玉米、聖女果、黃金百香果、紫薯等新型優良品種,與市農技中心、海南熱科院等科研機構開展科技合作,已成功完成新品種栽培規程、生產規範、種苗培育等標準化工作,為新品種引進和推廣提供了樣板和示範。

當天,記者還參觀了正在試驗期的黑水虻分解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示範基地,零排放,零汙染,高效益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效果讓人讚歎。這是一種以蟲來分解餐廚垃圾和秸稈的廢物回收利用技術,是其跟河南農業大學楊森教授的合作項目,由楊森教授提供技術專利。據其介紹,效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蟲卵,人稱軟黃金,指的就是黑水虻的蟲卵,它是以克來計算的,黑水虻蟲卵可以賣往全國各地,訂單可觀;其二就是可以分解餐廚垃圾和秸稈,達到廢物回收再利用的效果;第三個效益是成蟲下蛋後,蟲的屍體還可以烘乾作為醫學提取蛋白用途,並且可以作為雞鴨鵝飼料,這也就是他引進該技術專利的初心。


據市委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作為“南海鄉土人才”,陳洪已經被吸納入黨,希望陳洪在以後的日子裡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南海鄉土人才”的帶動引領效應,帶領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也為當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助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