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到底怎麼樣

“中國式中產”:還真以為自己是上等人?

大部分覺得自己是中產的人,不過是在房價瘋漲錢買了房,隨著房價一漲,水漲船高把自己標榜為“中產”。

都說中產是“焦慮”的,這正是因為他們的“偽”中產屬性造成的。

這個“偽”字主要是因為支撐所謂中國“中產”財富,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房產,而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貸款購房,“紙上富貴”卻給他們帶來了一種“富裕”的幻覺。

比如,周圍買了房的人最愛談論的就是房價,本來捉襟見肘地買房是大罵房地產商黑心,到現在放假瘋長,除了要標榜自己“投資智慧”,還擔心房價下跌。

隨處可見一些職業發展不出彩,每天把自己房產掛在嘴邊的人,一臉得意洋洋,一坐下就實時播報今日房價,生怕他人不知道自己房產證上寫了自己的名字。

瘋長的房價把人迅速化成了“三六九等”,沒有買房卻有買房剛需的人,成了最受罪的人那群。一方面,他們要頂著巨大的壓力供房,另一方面,還有看那些早幾年買房的人不停地在面前顯擺。

“不要和沒有英文名的小孩做朋友”,這樣的話激怒的就是被房價拒絕在外的“市民”。

現在年輕的家長攀比之風,比起老一輩甚至更加嚴重。一部分原因也是歸功於“朋友圈 ”,一個實時提供攀比的廣闊平臺。

據說在“中產鄙視鏈”旅遊地鄙視鏈中,歐美佔據最高地,市內旅行等級最低。而且,爭相比較幼兒園的“貴族”氣質,更是家長們攀比的重要指標。

這些令人覺得可笑的攀比,正是證實了中產的“偽”。

真正的富裕階層已經有了固定的消費形態,和生活方式。根本不屑於,和一群中產拼的你死我活。而被房價一口吃成大胖子的“中產們”,一方面為了維持自己“偽中產”的門面,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如何保持“中產”的深度焦慮。

房價的“紙上富貴”無法保證下一代的“體面”,要做到延續的最重要出路便是“教育”。

所以,中國式“中產”對於教育資源的爭奪,進入前所未有的白熱化狀態。

買學位房,請高價補習班,去國外旅行,都成為家長爭相比對的籌碼。

畸形的社會發展,帶來的人們心理上的畸形。

飛速增長的房價,嚴重的通貨膨脹帶來的“表面富裕”,刺激著人們要做出體面的應對。

把互相的鄙視當做生活的日常,正是這些“偽中產”最得意的鬧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