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有哪些經驗和技巧?

銀行理財有哪些經驗和技巧?


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有很多渠道和平臺供其選擇。現在最安全的投資渠道,還是銀行。投資者在銀行選擇投資產品的時候,也是有很多技巧可言的,下面是銀行理財經驗分享和投資技巧的分享:


1、網銀買理財產品需到櫃檯簽約

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去櫃檯買理財費時費力,而網銀則成為一大利器。據瞭解,目前想開通網銀購買理財產品,必須到銀行網點櫃檯面籤並做風險評估測試才可以。此外,一些銀行也推出了夜市理財,專門針對網銀客戶。


2、募集期越短越好

募集期間是指,理財產品從發售到發售結束的這段時間,募集期間本金僅有活期利息。這就是說,投資者並不是買了理財產品就開始計息;因此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儘量選擇募集期比較短的產品,一般銀行募集期從7天至14天不等。


3、預期收益率不等於實際收益

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給出一個預期收益率,準確的說法是預期年化收益率,而這並不等於實際收益。實際收益的計算公式=理財產品購買資金總額×預期年化收益率/365天×實際投資天數。比如投資資金為1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是5.6%,投資期限半年的實際收益是2800元;投資期限一年的實際收益是5600元。


4、保本產品未必保收益

儘管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一般略低,但往往成為風險偏好較低投資者的避風港。據理財師介紹,投資者在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時應注意兩點。第一,保本有期限。如果投資者提前贖回,且在市場走勢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第二,不保盈利。保本型理財產品的保本只是對本金而言,並不保證產品一定能夠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5、結構型產品風險更高

結構型產品,是指在產品設計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金融衍生工具最終投向的標的表現掛鉤的一類理財產品,是將固定收益證券的特徵與金融衍生工具特徵融為一體的理財產品。國內的結構型產品主要的掛鉤標的有股票、匯率、基金、利率、商品、信用、指數,以及對以上標的組合掛鉤,而每一類標的中又有為數眾多的具體標的。

最後提醒:個人成功理財不是一氣呵成,需要長時間堅持。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