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文/劉娟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馬蘭花開 )

【作者簡介】拂塵,原名劉娟,現居河北。喜歡唱歌,喜歡寫寫畫畫,喜歡一個人行走……願用詩意的筆,抒寫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小的時候,媽媽養了一株花,我十分好奇,問媽媽這是什麼花,媽媽幸福地告訴我:這是二月蘭。那時候家裡困難,媽媽辛苦地拉扯我和弟弟,雖然生活清貧,但是媽媽在養育我們的同時,還養了這“二月蘭”。媽媽不僅娟秀賢惠,還非常懂得生活,她每次神情專注地給小花澆水,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

一次我寫完作業,站在媽媽身邊看她澆花,忍不住說:“媽媽,這花真漂亮!”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是啊,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就像這二月蘭,你每天快樂地為她澆水,悉心呵護,她也開心,綻放最美的身姿,這就是愛的回報。媽媽不求你們長大了回報媽媽,媽媽只要你們記得: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和痛苦,也不要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不要放棄希望,永遠做一個快樂陽光的人……”我似懂非懂地看著媽媽,使勁點點頭。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一次我淘氣,被脾氣暴躁的父親趕出家,我哭著跑出去,媽媽著急的拿起我的書包就往外追,一不小心甩動的書包把二月蘭的花盆打碎了,媽媽顧不上收拾,著急地喊著我的名字,一直追到衚衕口。媽媽拽住我的胳膊把我攬在懷裡,替我擦乾眼淚,然後摸著我的頭心疼的說:“傻孩子,別哭了,飯還沒吃呢……”那天媽媽帶我去旁邊的麵館吃了一大碗麵,又目送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才默默地走回家。

後來我才知道,那天媽媽也沒吃飯,只是看著我吃。回家後媽媽一邊收拾地上破碎的花盆一邊悄悄流淚,那眼淚,一是為了她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是為了被打碎的二月蘭,那是她精心養育的花,寄託了媽媽對生活全部的熱愛和憧憬。我深深地自責,發誓等我長大掙錢了一定給媽媽買好多好多的二月蘭,讓媽媽天天都陶醉在花香裡。後來,我真的做到了,而“二月蘭”也一直是我們家的寶貝,被媽媽悉心呵護著……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這“二月蘭”是媽媽的愛稱,其實學名叫“唐菖蒲”,又稱菖蘭、馬蘭花。提起“馬蘭花”可謂家喻戶曉,最膾炙人口的就是那段童謠:

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

童謠來自於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馬蘭山在神奇的馬蘭花的庇護下成為人類和動、植物的快樂家園。馬蘭花的守護神馬郎,意外救起採藥墜崖的王老爹,邂逅並愛上了老爹的女兒小蘭。小蘭的孿生姐姐大蘭嚮往馬蘭花帶來的物質享受,對小蘭心生妒忌。對馬蘭花覬覦已久的藤妖利用大蘭的虛榮心,盜取了馬蘭花,欲獨霸馬蘭山。然而馬蘭花永遠只為勤勞善良的人們綻放,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幫助的下,馬郎、小蘭最終戰勝了藤妖,大蘭、老貓也迷途知返,馬蘭山又恢復了往昔的和諧和歡樂。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我回憶著童年的故事,陶醉在藍茵茵的花叢裡,一種親切感湧上心尖,思緒伴隨著陣陣清香飄逸在風中。那嫩靈靈的花兒,肥厚豐潤,嬌豔欲滴,與她相視的一瞬,我的雙眼竟溼潤了。她熠熠的光澤直抵心湖,彷彿聽到了童年風鈴一樣的腳步聲。

她恣意縱情地綻放,雲朵一樣的花蕾,在蔚藍的天空飄蕩。似一尾小魚,在清澈的小溪中戲弄纖纖水草;似一隻小鳥,在春暖花香的季節,不知疲倦的躍舞歡唱;似一葉小舟,在無際的大海中盡情暢遊……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唐菖蒲之名據說來源於日本,日本人覺得像菖蒲又不像,這花又是從中國傳入日本,就加了一個唐字,這才有了唐菖蒲之名。唐菖蒲又稱馬蘭花、菖蘭。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葉叢挺拔蔥蘢。地下球莖扁圓,大小如荸薺或蒜頭。根莖淡綠色,葉片劍形,長達60釐米,聚傘花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月蘭,很常見。

其花形似漏斗,有單瓣、半重瓣,有淨白、鵝黃、淡紅、胭脂紅、淺紫、橙紅、天藍等顏色。花瓣質薄如絲綢,紅色系雍容華貴,粉色系嬌嬈剔透,白色系娟娟欲動,嬌豔欲滴,紫色系爛漫嫵媚,黃色系高潔優雅,藍色系端莊明朗,橙色系婉麗姿豔,複色系猶如蝴蝶翩翩。故又稱:十樣錦。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唐菖蒲原產於非洲好望角,南歐、西亞等地中海地區亦有分佈。主要生產國為美國、荷蘭、日本及以色列等。19世紀末唐菖蒲傳入我國,如今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是重要的鮮切花,可做花籃、花束、瓶插等。並可佈置花境及專類花壇,矮生品種可盆栽觀賞,與切花月季、康乃馨和扶郎花並稱為“世界四大切花”,莖葉可提取維生素C。又因其對氟化氫非常敏感,還可用作檢測汙染的指示植物。

唐菖蒲不僅具有觀賞性,還有非常重要的藥用價值,其性涼、味苦。

中藥之山黃就是唐菖蒲球莖所治成,有清熱解毒、散淤消腫的作用。民間用其鮮品磨成濃汁搽患處,外治腮腺炎。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據《貴州民間草藥》載:治弱症虛熱,取搜山黃五錢,煎水服。《雲南中草藥》載:治腮腺炎,取標杆花球莖在酒或水中磨成濃汁,外搽患處,每日兩次。《中華本草》:治咽喉腫痛,搜山黃研末,加冰片少許,取一分吹喉中。治痧症:搜山黃二錢,切碎,開水吞服。

據說晚清詩人陳詩寓居上海時,不慎得了瘡毒,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是中醫,得知這件事,就用搜山黃搗爛,拌蜂蜜,替他敷在患處,不出幾日便痊癒,令詩人讚歎不已。

早在17世紀初葉,唐菖蒲還野生於非洲好望角一帶時,只有一些愛花如命的貴族太太所賞識,派人採會家居的花園栽培。1807年英國傳教士威廉·赫伯特在主教庭院內用11種野生唐菖蒲進行雜交,培育出3個漂亮的品種,逐步傳播到歐美各國,在素有“百花王國”的荷蘭,唐菖蒲的總產量僅次於國花鬱金香。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由於唐菖蒲具有迷人的魅力,人們視之為歡樂、喜慶、和睦的象徵。每逢婚禮、宴會或名人互訪,所獻的禮花都少不了她。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流派的先行者,早在1599年明代袁宏道所著的《瓶史》已對插花藝術美有過明確的描述:“插花不可大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兩、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佈置方秒。”那時唐菖蒲還未問世,但這段話對劍蘭插花也非常適合。唐菖蒲不論直插、斜插、長插、短插,都表現風韻不凡,能夠從容地由自然美昇華為藝術美,故被專家稱為是插花領域的“萬能泰斗”。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唐菖蒲的花語寓意懷念之情,表示愛戀、用心、長壽、康寧、福祿。

我細細凝視著這些可愛的精靈,暖暖的情愫在心中蔓延。暖風吹開了那密密的、鬱鬱蔥蔥的碧綠葉間綻放著的一嘟嚕一嘟嚕的小花,似天使舞動的羽翅,那麼秀美飄逸,那麼風姿綽約。我又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的二月蘭,往昔的一幕幕閃現在腦海,心與暗香碰撞,情感在心湖漾起漣漪,這些湧動的花朵如柔潤的唇呢喃細語,輕語訴說,春潮湧瀉,泛起的甜蜜在擴散、擴散……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本草》植物誌之唐菖蒲: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

推薦:

歡迎訪問頭條號《悅讀圈》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