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有解思维何以唤醒沂源农村“沉睡资产”?

前言

从首批试点,到全域推开,沂源县的“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在质疑与接纳的褒贬声中,成功蹚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村民间因承包费交纳引发的矛盾太多了,许多矛盾越积越深,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起初以为收缴工作会很难,但在推进过程中发现其实并不难,村‘两委’全程做到公平、公正、账目透明,村民对此均十分支持。”

强化有解思维,推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沂源县有近600个村已完成拖欠承包费收缴约1.25亿元,规范完善承包合同44279份。至此,当地百姓对收缴工作有着怎样的心声?收缴工作又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日前,鲁中晨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查。

“空壳村”百姓心声

消除情感隔阂 实现集体分红

4月15日中午,沂源县大张庄镇小官庄村。

作为该村年纪最长的老人,当99岁的娄承玉回忆此前村里清收缴承包费和进行分红的经历时,心中依旧百感交集。

“这件事,应该没人比我更有发言权吧?这么多年了,我可是全都程亲身经历过。”

老人告诉记者,在2019年土地承包费收缴过程中,她委托子女向村里交纳了887.25元钱,这笔钱是自己多年来所欠的承包费,同时,她还收到了村里给自己发放的100元钱,而这笔钱则是完成收缴工作后村集体的分红,小官庄村的每一名村民都有份。

记者调查|有解思维何以唤醒沂源农村“沉睡资产”?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村民之间因承包费而引发的矛盾太多,许多矛盾越积越深,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娄承玉说,虽然自己因年事已高,无法完全了解关于此次收缴土地承包费的具体要求,但在听到“收缴承包费可以化解村民之间矛盾”的动员后,她便带头交纳了欠款。

在此次收缴土地承包费的过程中,村民乔义安是获得“补偿”金额最高的一户,家中的6口人共获补5720元。

“此前,每年都会找村‘两委’讨说法,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乡亲之间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

乔义安介绍说,多年来,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一直处于无地可补、无地可种的尴尬境地,对比之下,有的村民却因早前承包过土地,在不交纳承包费的情况下耕种着大量口粮田。

记者调查|有解思维何以唤醒沂源农村“沉睡资产”?

小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民生告诉记者,由于政策和历史原因,自2000年前后,村里的土地承包费便陆续不再收取,村民们拖欠的承包费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使小官庄村变成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新增人口无地可补、无地可种,由此引发的矛盾不仅影响了村民的团结,也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李民生介绍说,小官庄村共307户817口人,自2019年4月被列为大张庄镇农村集体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试点村庄后,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土地承包费收缴工作,累计收缴承包费80.77万元。

李民生告诉记者,完成收缴后,小官庄村不仅偿还了多年欠下的往来账、补发了口粮款,还给全体村民进行了分红,目前还有10万余元的剩余资金,以后每年还能收取部分承包费,成功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各镇因地制宜

化解矛盾纠纷 卸下债务包袱

土地承包费收缴工作将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同镇之间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日前,鲁中晨报记者就此走访了沂源县大张庄镇和东里镇。

4月15日下午,沂源县大张庄镇党委书记岳伟告诉记者,作为淄博市最南端的一处乡镇,大张庄镇辖62个行政村4.2万人,有省定贫困村9个、经济薄弱村9个,各村普遍集体底子薄、收入少、欠账多,2018年通过“自我造血”过3万元的村仅6个。

“人地不均矛盾突出,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长期欠缴问题严重是普遍问题,根据摸底了解,62个村累计欠缴土地承包费4000多万元,平均每村近80万元。”

岳伟介绍说,在2019年的土地承包费收缴过程中,大张庄镇以清理规范农村集体承包合同为切入点,从全镇8个责任区各选取1个村作为试点带头村,“一村一策”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将其他村再分成2批次推进。截至目前,大张庄镇62个村全面完成收缴任务,累计收缴承包费4397万元。同时,共有50个村进行了分红,村民分红最高每人达到1300元,最低80元,平均600元,覆盖贫困户2200余户,占总贫困户数的85%。除此之外,收缴工作还为大张庄镇62个村累计化解债务2000余万元,彻底卸下了阻碍村级发展的债务包袱,实现了村集体发展轻装上阵。

而在距离大张庄镇60公里外的东里镇,承包费收缴工作也同样唤醒了各村的“沉睡资产”。

4月16日上午,东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宗浩告诉记者,作为沂源县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的首批试点乡镇,东里镇于2018年9月分4批铺开了土地承包费的收缴工作。

东里镇辖64个行政村5.3万人,由于政策和历史原因,64个村累计欠缴土地承包费1590.95万元,村均25万元,很多村因此成为集体经济“空壳村”。

“因新增人口无地可补、无地可种,致村民间的矛盾纠纷不断,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宗浩介绍说,截至目前,东里镇所辖村的64个行政村均已全面完成土地承包费的收缴工作。收缴工作完成后,又进而开展了土地丈量等工作,经过重新丈量土地,预计全镇可新增土地600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500万元以上。

“在此过程中,东里镇没有一户是通过诉讼等法律手段完成收缴的,也未引发任何信访案件,由此可见,当地百姓对承包费收缴工作的认可。”宗浩说。

近600个村完成收缴约1.25亿元

强化“有解思维” 推动乡村振兴

调查中记者发现,承包费收缴工作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唤醒了农村的“沉睡资产”,还基本解决了困扰村级发展的历史遗留债务问题,化解了村级债务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

4月16日下午,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齐俊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清产核资成果,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集体资产、资源被私自占用、低价承包、无偿使用,以及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长期拖欠且村集体难以收回等突出历史问题,2018年底,沂源县率先在东里镇、石桥镇推行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清理规范的试点工作。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在指导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排查摸底、严格组织清收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集体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

“结合工作需要,各村均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和老党员、老干部、村会计、村民小组长等组成的工作组,按照‘先账内、后账外’的顺序,对过去几十年的老账、账外账甚至是没有账目可查的账,进行反复核对、清查。对不配合、不支持的村民采取上门服务,讲解政策,耐心劝说,通过多次上门服务做通村民工作。”

齐俊涛介绍说,以“三表四榜”工作法、“十一步”工作流程为工作指引,沂源县12个镇(街道)均已顺利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通过收缴承包费,化解了村级债务包袱,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赢得了积极政治效益。

根据沂源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沂源县已完成拖欠承包费收缴的村近600个,完成收缴承包费约1.25亿元;已完成合同规范完善的村469个,占总村数的74%以上,规范完善承包合同44279份。

沂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农村集体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专项工作组组长尚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沂源县委、县政府通过强化“有解思维”,将农村集体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作为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推动集体经济增收和规范农村经济行为的“大事”来抓,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破题。

“同时,农村集体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也使沂源县全部村庄实现了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目标,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为走出沂源乡村振兴特色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尚武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姜涛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