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波 张亚林 通讯员 明来

在卫辉市狮豹头乡抵鹿泉村北边的山坡和山沟里,密密麻麻的绿植让人感到诧异,缺水少土的石头山怎么这么多绿色?这其实是卫辉市致富带头人郑新峰在山区打造的皂刺中药材生产基地。

皂刺为皂刺树的枝刺,药用价值极高,同时叶、枝、皮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良药材。近年来作为抗癌、抑癌的主要中药,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市场上货缺价高。

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郑新峰是卫辉市吉鹿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6年,郑新峰选看中了中药材种植这一商机。如果能利用漫山遍野的野生皂荚资源进行嫁接皂刺,改良品种,这样风险小、见效快,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拿定主意后,郑新峰带着爱人及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头扎进了深山老林中,同抵鹿泉村的20多名贫困群众开始了艰苦创业。

没有技术,郑新峰就邀请来多位专家到现场手把手的教;山上没有路,不管是妇女还是60多岁的老人,就把树苗一捆捆的绑起来用肩抗,翻越3座山,一天来回十几次,将树苗一棵棵的种在山坡;山上没有水,贫困群众就用扁担一次次的往山坡上挑,往返两次才能浇一棵树,第一批2000棵树苗所需的4000挑水全靠肩挑完成。为了抢时间,午饭往往是一边扛着树,一边挑着水,一边啃着馒头。渴了就趴到水桶里喝几口凉水,累了就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

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树种下了,紧接着开始嫁接。嫁接的最大困难,就是需要在荒草遍野、荆棘密布中走到野生皂荚跟前。贫困群众用镰刀割、锄头刨、铁锹挖,顾不上满手被扎的都是伤口,顾不上身上脸上划的都是血道,干完活下来脚肿的连鞋都脱不下来,甚至有人手指头被砸断后缠上布条接着干。

就这样,靠着几十人的拼劲儿,皂刺树苗全部栽完,山上硬是被他们踩出了一条路。在河南科技学院杨立峰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7000多棵的皂刺嫁接也顺利完成。郑新峰和几十名贫困群众又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皂刺种植基地水有了,电也通了,皂刺树长势喜人,满树都是皂刺。

产品有了,郑新峰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和医药研究机构、厂家进行合作。2019年签订销售合同60吨,同年4月和11月,又建成储藏窖5座、50吨组装式冷藏库一座,将刺、叶、杆、皮全部利用,并进一步深加工成产品,从而将收益翻上几番。为了丰富种植品种,今年4月又引种优良中草药杜仲树4000棵、连翘树3100棵,一个集多种中草药种植、生产、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中草药基地正在逐渐形成。

种植皂刺树的头两年,由于生长周期原因,树木没有什么收益。为了让贫困户树立起勤劳就能致富的信心,郑新峰按照每人日工资100元的标准给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2016年至2017年带动贫困户15人,发放工资16万多元,贫困户每人的年收入增加了1万多元。

进入2018年后,皂刺、柴胡等药材陆续开始进入产果期,郑新峰在发放务工工资的基础上,将皂刺树及柴胡地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分给贫困户管理,每收采一棵皂刺树的皂刺就给贫困户发放10元的分红。

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除了“工资+分红”以外,每到各种山货及特产成熟的时候,郑新峰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对贫困户的各类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成精品小米、粉条、粉皮、槐花干、红薯干等山区特产,用礼品盒包装,到各大商场、超市进行销售。2019年,贫困户每户增收2万余元,已有10户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让贫困户获得实打实的收入后,为了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能够实现增收稳定可持续,郑新峰不惜成本大力投入科技力量,分别聘请了河南科技学院、新乡林科院、新乡医药研究院、河南林科院及中国林科院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队,每年对贫困户进行多次培训,并到种植现场演示各类技巧,直到贫困户学会为止,给他们吃上了“定心丸”。

如今,通过5年不懈的带动,郑新峰走出了一条以资源为依托、技术为保障、增收为目标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山区贫困群众开出了一剂治贫良方。2020年2月,郑新峰的项目被河南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

目前,郑新峰的皂刺中药材生产基地中皂刺树已经有1.1万棵,每棵树年收益在10-60元。贫困户的收入越来越多,信心越来越足,越干越有奔头,纷纷夸赞党的政策好。我们也相信,郑新峰开出的这剂治贫良方,一定会让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加红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