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遠東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蔣錫培,曾是無錫首富,各類富豪榜上的“常客”,他自己幾乎不會關注什麼排名,可有一個身份是不能割捨的,那就是集團黨委書記的職務。因為,他是中國第一位民營企業家黨代表,被稱為“紅色企業家”。

一個原點上的4色拼圖:民企第一“變色龍”!

與溫商、潮商、閩商不同,在蘇南的製造強企,企業原點多是高度重合,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它們擁有大體相同的身份——鄉鎮企業。和以上地域、港臺、以及國外企業相比,蘇南家族企業的編年史上,多出了集體經濟改制的一筆。

同一個原點,卻是不一樣拼圖。“鄉鎮集體企業”這頂紅帽子,有的生來即是,有的因時代左右被逼的,可有的顯得特殊一些,是主動要上“紅帽子”的,蔣錫培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4歲的蔣錫培,宜興人,當初考大學“名落孫三”後,跟隨二哥蔣洪培在杭州街頭當修表匠。積累一點資本後,他開始自主創業,回到宜興創辦了一家儀器儀表廠。由於設備和技術人員匱乏,加上從業經驗不足,蔣錫培的第一次創業是以失敗告終,不但血本無歸,還負債累累,三年虧了50多萬元。

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窮途末路之際,在上海的大哥蔣根培建議,蘇滬一帶電纜需求量很大,而且利潤空間巨大,可以做這方面的買賣。蔣錫培決定放手一搏,靠著東拼西湊借到的15萬元,開始做電線電纜生意。由於當時還是計劃指標時代,從浙江、安徽採購的電纜,一倒手轉賣後利潤頗豐。不到兩年時間,蔣錫培不但還清了借款,還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

1990年2月,27歲的蔣錫培自籌資金180萬元,徵地3畝,帶領28名青年好友,在無錫市經濟最薄弱鄉鎮之一的宜興市範道鄉,創辦了範道電工塑料廠,也就是今天資產超兩百億、電線電纜產銷位居全國第一的遠東控股集團前身。

很有意思的是,此後短短十幾年間,蔣錫培的企業改了四次體制,而且每一次都為他的企業贏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這就是引人注目的“遠東體改模式”。

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遠東第一次改制時,蔣錫培(左)與時任的範道鄉領導)

創辦電纜企業後,第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一個大學生也招不到,向銀行貸款更是無門。當時的鄉黨委書記建議:“你乾脆改為集體吧!”為了戴上“紅帽子”,已具一定規模的廠子就“送”給了鄉鎮。

可沒過多久,東風又轉為西風,民企開始吃香了,加上有政府鼓勵,遠東又變成了民營股份制企業。他們採用定額認購和自願認購的方式,發行內部員工股。身份變了,股本金也擴大了,通過引進美國、德國等國家的生產設備,技改令遠東發展上了個大臺階。

1997年,蔣錫培又改了,不過這次是為了“攀龍附鳳”、“傍大腕”,而把企業變成了混合所有制企業。一次活動中,蔣錫培得知央企華能、國家電力有意在國內尋找電線電纜的生產配套企業,隨後,他馬上行動九上京城,開展合資公關活動。

一年多時間,16輪談判下來,央企華能、華電、國電與江蘇電力與遠東正式簽訂協議,成立了江蘇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的第一家混合制企業。從1997年至2001年合資時間,憑著央企、國企的後盾,遠東不僅獲得了發展急需的資金,還擁有穩定龐大的市場,一舉攻下同行業產銷第一的寶座。

說起蔣錫培的第四次改制,必須先交代一個大背景。2001年初,一些激進的改革派開始懷疑國企混改,並引發了一場大爭論。隨即,“電老大”、“鐵老大”系統開始轉為強力推行主輔分離改革方案,這項基礎性改革,其實也是整個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重要環節。

不久,華能等國企開始考慮從混改投資的項目中收縮退出,又是經過一年多的談判,2002年,遠東分別回購了國企、集體的68%、7%股權,再度民企化。產權明晰後,遠東的電纜資產和業務於2010年,借道“三普藥業”上市,成了一個家族化的股份制上市民企。

一個家族企業,通過四次改制,順應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四次浪潮——“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混改模式”、“完善法人治理模式”,且都一一品嚐,借力使力,步步升騰,真是“難能可貴”!如此來看,蔣錫培,絕對是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

一波君看來,這個“變色龍”並非貶義詞而是褒義詞,因為其透視出制度環境下的我國家族企業治理問題。

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黑格爾說:“本質是存在的真理。”如果將家族企業看作一個生命體,企業的本質決定了其治理的基本功能,而其運用的治理模式和形態,也必然要服務於企業的生存與成長。

從創業階段到發展、壯大階段,家族企業的生命活力並非由資金和技術所決定的,更多來自保證企業“長治久安”的治理因素。

蔣錫培的“遠東四改”,主要受到轉軌時期的特定條件下的制度環境影響,是家族企業治理的一種“自適應”方式。

通常,企業是處於政治、法制、市場、文化四大環境因素之中,家族企業不僅是一個系統,還是一個有生命的組織,它時刻與所處環境進行著各種交流和相互作用,並隨著環境變動而變化。

請記住一點,家族企業不可能超越環境約束而成功的!而蔣錫培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只要使自身具備主動適應環境變化的“變色龍”能力,是能夠趨利避害、取得成效,賺取更大的錢。

遠東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一份上市公司財報的關鍵數據,或許可以來解讀蔣錫培家族的企業另一種變色。智慧能源(600869)發佈了三季報,其中,Q3 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47.09 億元、0.385 億元,同比分別增加52.9%、減少49.7%。業績低於此前預期。

“智慧能源”的董事長是個“80後”,生於1986年,他就是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蔣錫培的大兒子蔣承志。

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遠東控股集團董事、智慧能源董事長蔣承志)

2014年,“遠東電纜”更名為“智慧能源”,或意味著遠東將由電纜生產轉向能源領域。在主業基礎上大力實行多元化戰略,是蘇南製造業一個特色。蔣錫培也給自己的遠東控股確立一個新的戰略,即“主業+投資”。

據相關數據,目前遠東投資了339家企業,其中,有96家為上市公司。按照蔣錫培的設想,至2020年,遠東要實現年利潤一百億的目標,規劃中主業與投資是各佔一半。今年9月21日,智慧能源在上海靜安寺德豐國際廣場48層成立上海中心,擬設立產融投資公司,佈局證券投資、股權投資和戰略投資三大業務模塊。

蔣錫培在二代培養上,認為傳承先要把基礎打好,讓孩子上最好大學,到最好單位工作後一段時間後再接班。因此,他把二個兒子都送到美國留學,強化能力上的培養。

遠東改名為“智慧能源”,推行“主業+投資”的發展戰略,與遠東少帥蔣承志有一定關係。遠東雖是行業老大,並持續十多年,可即便如此,行業中的市佔率也不超過5%,可見市場競爭之激烈和混亂。在蔣承志看來,接手父親創下的遠東事業,不可能再回到1990年那個原點上。

目前,蔣錫培在二個兒子的傳承佈局上,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大兒子蔣承志多年來慢慢地走上前臺,與蔣錫培父子一起操持家族企業。而二兒子蔣承宏,美國留學歸來則自主創業,除出任集團董事外,還是北京琳雲信息科技公司的創始人。

蔣錫培,絕對的中國民企的第一“變色龍”,打造“遠東體改模式”

(琳雲信息科技創始人蔣承宏)

遠東二代力推“主業+投資”,這很好理解,當下家族企業的接班人多喜歡玩金融投資,多把“錢生錢”當成一條快速致富之道。新生代接班人,受到海外留學與時代背景氛圍的雙重影響,一方面是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資本運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主業”與“投資”,如同聖人言中的“魚”與“熊掌”,二者得兼其實是很難的。

從某種角度而言,“主業+投資”,就是要打造一個“泛遠東資本系”,與通常的“產業+金融”產融模式還是有所區別。遠東認為自己是主業、投資雙驅動,理想看似很豐滿,能否成功,關鍵還看能不能建起一條流暢的金融通道,而這正是考驗遠東二代閃轉騰挪功力所在!

——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6)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