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王老邪”聽起來像是武俠小說裡的名號,現實中卻是有著“天下第一鋦”美稱的鋦藝大師王振海的藝名。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說就是古老的民間技藝———“鋦瓷”,在宋朝名畫《清明上河圖》裡,就可以看到街邊“鋦瓷”的場景。然而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鋦瓷”技藝還能生存嗎?鋦瓷藝人“王老邪”有哪些“邪技”“邪藝”?他的“邪道”“邪品”又有什麼說法?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在撫順幸運地尋訪到“王老邪”!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王老師身著一襲白衫,雖已六十多歲,卻是鶴髮童顏,目光炯炯,面色紅潤,聲若洪鐘,真是一位現實中的“老玩童”加“世外高人”!王老師的鋦瓷工作臺,設置在他家陽臺上一個小角落裡,地方雖然小,但擺設得井井有條,牆上掛的,桌上擺的,盒子裡放的全是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工具,幾件正待修復的瓷器擺在桌子中央,王老師工作得聚精會神,有一件精緻的水杯,裂成了兩半,杯口沿處有一磕碰缺口,他仔細觀察碎片的碴口,對上碎片,細繩綁定,上弓打眼,截銅造鋦,揚錘敲鋦……特別是鑽孔時要鑽到瓷器厚度的2/3,留下1/3,這樣鋦釘之後不存在漏水的可能。上鋦釘更是非常有講究,只能打一錘,恰到好處地將鋦釘嵌入到位,如果再打第二下,就容易將鑽孔打崩或把鋦釘打壞,所謂“一錘定音”就體現在這裡。王老師向我們展示剛剛重生的碗,內部一點都沒有補過的痕跡,在碗裡裝上水,嘿!滴水不漏!真“邪”!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王老師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行雲流水,一個破裂的瓷杯在他手上很快就修補完整了。最後只剩杯上缺口,王老師不急不躁,他要製作一枚花釘,就是有圖案的鋦釘,“最考驗技藝精髓的是製作花釘,而最能提升原有器物藝術品質的也是花釘。”王老師製作的花釘是一隻可愛的小金蛙,鋦補後填在缺口處,青蛙頭正好“趴”在口沿處,彷彿向外張望,杯外壁的一顆小補丁上,清晰地印著“王老邪”三字。一隻原本殘缺的杯子,在王老師的精心鋦補下,組合得渾然天成,讓人感受到“荷塘月色蛙鳴聲”的意境,變成了另一種完美。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七合盞”,是用六塊分別出自宋代越窯、清代景德鎮龍窯、元代青花瓷、宋代龍泉瓷片、明代南海一號五個朝代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王老師有一件最得意的作品叫“七合盞”,是用六塊分別出自宋代越窯、清代景德鎮龍窯、元代青花瓷、宋代龍泉瓷片、明代南海一號五個朝代、五個窯口、五種材質的瓷片鋦成的一個茶盞,他用內外嵌絲、平鋦、嵌鋦、梅花釘、鑲嵌、名釘、標識等技法,把千年的瓷文化濃縮在一隻杯中,六塊珍貴的瓷片從不同的時空中穿越而來,加上王老邪獨一無二的鋦藝,因此被稱為“七合盞”,是“鋦聚和合”理念的最好闡釋。這件化腐朽為神奇的作品,嚴絲密合,世間僅此一件,有人曾出到1200萬的高價想收藏此盞,王老邪不為所動,他說這是自己鋦瓷手藝的代表,這些經歷過人間滄桑的瓷片,經過鋦瓷這門手藝,有了新的生命,是無價的財富。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鋦瓷,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