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全媒記者羅瀚

風車、水車、石磙、石磨,蓑衣、斗笠……一件件古老的農耕物件,猶如遠古的風鈴,喚起人們對農耕文化的記憶。座落在湖北省監利市新溝鎮傅柳村境內的監利農村民俗博物館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數百件農耕器具整齊擺放在四個展廳,讓遊人歎為觀止。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新溝鎮傅柳村(原柳口村)境內的監利農村民俗博物館建在一座有200多年曆史的四合院內,院內五柱八掛,古色古香,水聚天心,四水歸堂,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給該地農村民俗博物館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生於斯,長於斯的漆世凱是農耕文化博物館的創辦人,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前幾年退休後,便回到了生養地傅柳村,發現家鄉發生了驚人鉅變,河清草綠,天藍地美,交通便利,人們安居樂業。然而,兒時中的農耕文化早已淹沒在城鎮化、現代化、機械化之中。地處古夏水的新溝鎮是長江中下游農耕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搖籃,精耕細作的農業文明孕育了農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農政思想、鄉村管理制度等,與今天提倡的和諧、環保、低碳理念不謀而合。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怎樣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漆世凱頓感肩上有一股沉甸甸的責任,於是和妻子商量,退而不休,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將自己的祖業——具有200多年曆史的老宅拿出來創辦監利農村民俗博物館,從2017年開始,他便走村串戶,廣泛宣傳,收集了農耕時代的農業生產器具,糧食加工器具、儲藏器具、交通運輸器具、編織器具、祭禮器具、老式傢俱、嬰幼兒用具、餐飲器具、重量及計算器具、灌溉器具十大類共200餘件,有序擺放四個展室,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自10月初開館以來,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漆世凱又負責接待,又負責講解,儘管事務繁多,但他樂此不疲。“‘耕讀傳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既有“耕”來維持家庭生活,又有“讀”來提高家庭文化水平,這種農耕文明推崇自然和諧,契合中國文化對於人生最高修養的樂天知命原則,懂得生命的價值和真諦,符合今天和諧發展理念,更重要的是培養和孕育了愛國主義,團結統一,獨立自主,自強不息,集體至上,尊老愛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鄰里相幫等文化傳統和核心價值理念。”漆

凱如是說。

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老教授的農耕文化情結

據悉,監利農村民俗博物館的創辦得到市文體局、新溝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市、鎮相關領導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開館揭牌儀式,市荊楚民俗研究會及相關單位均參與了揭牌開館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