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文 / 三 少

導語: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青年時期的郁達夫

亂時民國棄婦多

民國時期,雖然動盪不安,卻是一個才子輩出的時代。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徐志摩,猶如一顆顆耀眼的星星,在民國的文壇上閃閃發光。

星星越閃亮,星星的背後的女人越黯淡無色。朱安、張瓊華、孫荃、張幼儀,就是這些星星背後的女人。

有人說,他們是民國四大棄婦。在這四大棄婦中,張幼儀無疑是最幸運的。

因為,從小到大,每一次困難的時候,她的二哥張君勱和四哥張嘉璈總會給她莫大的支持和幫助。

所以,當張幼儀剛剛生下彼得,在柏林被迫與徐志摩簽字離婚後,她得到了二哥張君勱的幫助。正是因為有了二哥的幫助,張幼儀才能在德國攻讀幼兒教育,才能開始自己的學習成長之路。

如果沒有人在這時候幫她一把,你想想,一個不懂英語,又帶著剛滿月的孩子的女人,在異國他鄉該如何度日呢?

後來,回國後,張幼儀又在四哥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漸漸地,張幼儀越活越勇敢,終於破繭成蝶,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而孫荃,被逼放棄婚姻後,帶著三個孩子,左手幫助右手,在艱難的求生路上,她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郁達夫的書

生是鬱家人,死是鬱家鬼

說出來,大家也許不相信,大戶人家出生的孫荃只來過鬱家一次,還沒有見過郁達夫本人,就認定自己生死都是鬱家的人!

從此,孫荃經常去鬱家服侍郁達夫的母親和祖母,又主動代筆給郁達夫寫信。在這個代筆的過程中,孫荃在書信中和郁達夫建立了一些感情。

慢慢地,孫荃和鬱家融為了一體。儘管還沒見到未來丈夫郁達夫的面,她就已經把自己當成了鬱家的人了。

如果把戀愛比如成一場遊戲的話,還沒有開局,孫荃就註定輸了。因為在這場遊戲當中,孫荃一直在主動付出。

因為一直在主動,孫荃認為自己為郁達夫做任何事都是應該的,因為她是鬱家的人!也因為她是鬱家的人,郁達夫做什麼,說什麼幾乎,孫荃都認為都是有道理的!

1920年,江南的7月,一個紅霞滿天的傍晚,一乘小轎抬著新娘孫荃走進了鬱家的庭院。

沒有喜酒,沒有象徵喜慶的花炮蠟燭,沒有證婚的媒人,甚至沒有任何的結婚儀式。這場婚禮,悄無聲息,彷彿是兩個揹著父母偷偷結婚而不被祝福的年輕人。

是的,文人氣息的郁達夫,曾經在萬花叢中過。他終究對這個"荊釵布裙,貌頗不揚"的鄉下女子,真還沒有喜歡到結婚的地步。

但是,母親喜歡她,母命難違。

情願也好,不情願也罷,他最終還是向命運之神低下了高貴的頭。無法拒絕母親的郁達夫,在結婚的儀式上態度異常的堅決:

"一切均從節省,拜堂等事,均不執行,花轎鼓手,亦皆不用。"

心情鬱悶的郁達夫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這樁婚事的不滿,孫荃居然答應了。

這個婚,就算沒有轎子,要孫荃走路去,她也得走。因為,她認為郁達夫說的有道理!

新婚之夜,人生最大的喜事。

20多歲的新娘,滿心歡喜。大一歲的新郎,茫茫然。萬般不情願地揭開了紅蓋頭,才發現新娘身染瘧疾,臉上毫無血色,一身病容。

這算什麼事呢?

新郎的心裡莫名地失落!

幸好,患病的新娘帶了一枚鑽石戒指,連同自己的滿滿愛意送給了丈夫。大喜的日子,總算有一點值得紀念意義的瞬間了!

但是,一枚小小的鑽石戒指,又怎麼能抓住一個男人的心呢?

一個痴情的女人,總會時刻想著她的男人,想傾其所有為他做點什麼,想要自己能在這個男人的心裡佔點位置,哪怕是一個角落。

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青年時期的郁達夫

孩子的父親正在和別人結婚

新婚沒多久,郁達夫就回到了日本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在日本,郁達夫又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甚至將妻子送給他的鑽戒賣了,以供花銷。

這個時候,郁達夫與留日學生郭沫若等組創了 “創造社”,並開始寫小說。

1921年10月15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這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小說立刻轟動國內文壇,郁達夫的名氣高漲!

而妻子孫荃,是最早讀完這本驚世駭俗的大作,並深刻領會其主題的讀者。她知道,遠在日本的丈夫在為誰沉淪?為誰吶喊!

文學與戀愛,在郁達夫來說是互為表裡。戀愛的激情,早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了。1922年,回國之後的郁達夫,如魚得水。

他的女朋友從安慶的"海棠",到北京的"銀娣",再到廣州的"白薇",好不熱鬧!不過,這些女子還沒有真正打動郁達夫那顆年輕的不甘寂寞的心。

直到後來,郁達夫遇到了杭州的王映霞!

這一次,郁達夫有種重生為人的感覺。他發誓:一定要和王映霞在一起!

當郁達夫向妻子孫荃提出離婚的時候,這個善良而質樸的女人蒙了。

儘管她一直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外面鶯歌燕舞,可是,她從來沒有想到真的有那麼一天,他會不要家裡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3個孩子!

生是鬱家人,死是鬱家鬼。現在,她人還活著就要被趕出鬱家,到時候,成了鬼,怎麼姓鬱呢?

孫荃不肯!

她哭他,求他,他還是不肯!

最後,孫荃以死相逼,郁達夫才讓步。不離婚,只分居,郁達夫有絕對的自由。孫荃總算保留了“郁達夫太太”的稱號!

1927年6月5日,郁達夫和王映霞高調在上海訂婚。訂婚的那天,穿著羊皮袍子的郁達夫喜氣洋洋,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那件羊皮袍子,正是他拋棄的妻子孫荃從北平寄來的!

此時的孫荃,正在為郁達夫生第3個孩子。生兒育女的痛苦,有幾個做父親的知道呢?

比如:郁達夫。

比如:徐志摩。

比如:郭沫若。

有人說,孫荃很了不起,犧牲了自己,成全他愛。

哪裡有哦,但凡有一絲一毫的辦法,她都會去努力。可是,男人的心裡,已經沒有她的一點點位置!她無論怎麼擠怎麼鑽,都沒有用啊!

有哪個女人,願意親手給自己的丈夫縫製新婚的衣裳,去和別的女人結婚?

有哪個女人,願意在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父親去和別的女人結婚?

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郁達夫和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

漫漫人生路, 為母則剛

和郁達夫分居之後的孫荃,沒有來得及憂傷,立刻就把自己還原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婦女。 “相夫教子”,是舊時代中國已婚婦女的天職。現在,孫荃沒有辦法“相夫”了,她只能默默地“教子”。

我們現代社會,到處都是就業的機會,一個女人帶著3個孩子都非常難以生存!那個時候,亂世的民國,一個剛剛生完孩子的女人,是如何帶著3個孩子度日的呢?

在別人眼裡,這個帶著3個孩子的女人,真是可憐的很!

但是,孫荃沒有時間可憐自己,沒有時間得產後憂鬱症,沒有時間為被丈夫拋棄的命運而哭泣!

3個嗷嗷待乳的幼兒,文兒兩歲多,熊兒一歲多,胖妞剛出生。3張小嘴要吃,要喝,要拉,要哭,要玩,要鬧,要睡,要長大……

孩子啊,你哭的有多傷心,母親的身心就有多累!

我想,每一個在看三少這篇小文的母親,都有過孩子哭,媽媽跟著一起哭的記憶。那種無力感、挫敗感、茫然感經常會打敗一個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身母親!

孫荃沒有被誰打敗!

她茹苦含辛把3個娃娃拉扯大,甚至從來沒有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即使在逃亡的路上,缺衣少食,孫荃也沒放鬆孩子們的學習。

沒有老師,孫荃就自己當老師。

沒有課本,孫荃隨身帶的古文古詩和郁達夫的作品就是教材。

《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活葉文選》以及郁達夫的作品,這些都裝在逃亂的揹包裡。孫荃要求孩子們每學習一篇,都要能背誦出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些名句和名句背後的故事與感慨,都是在流亡的途中,孫荃教給孩子們的。只是,孩子們都小,體會不到母親心中的家國情懷。

就這樣,在國破家亡的境遇裡,孫荃硬是靠自己柔弱的肩膀,慢慢地把三個孩子拉扯大。而且,三個孩子都受過高等教育!

郁達夫的長女黎民在《我的母親--孫荃》中,曾經非常詳細地記錄了孫荃帶領3個孩子艱難度日的辛酸歷程。

這其中的“辛酸”與“苦澀”,一般的人難以理解,更難以做到!

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郁達夫和妻子孫荃

只有思念

人是感情動物,大多數的感情在美好的前提下都是美好的。如果感情遭到了背叛,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再美好的感情大抵也要變成狗屎、牛糞什麼的!

孫荃,也不例外。

在和郁達夫分居之初,孫荃是十分怨恨他的!郁達夫的薄情、自私,無論是作為丈夫還是作為父親,都沒有半點合格!

可是,怨氣也好,憎恨也罷,隨著歲月的流逝,竟越來越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已很久就沒有郁達夫的消息了,吃齋唸佛的孫荃早就忘記了丈夫的薄情,她的心底只有無盡的回憶和思念。

有人說,郁達夫死在南洋了!

孫荃不相信,她總覺得,郁達夫會回來的。這裡是他的家,這裡有他的根,這裡有他心心念念盼著父親歸來的幾個孩子!

抗日戰爭勝利後,孫荃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

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一篇報告文學《郁達夫的流亡和失蹤》,被孫荃看到!她才知道,自己多年杳無音信的丈夫,早就為國捐軀,血染異國土地!

孫荃一手拿著那張報紙,慢慢地蹲下身,用雙手把自己的雙臂抱住,她的淚如決堤的黃河水,瘋狂地流淌在她消瘦的臉頰。

孫荃忍不住放聲大哭!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郁達夫娶了三位妻子,最後能接受這份榮譽的,只有孫荃!

此後,孫荃將郁達夫的照片,掛在家中堂屋的正面牆上。每年舊曆的7月15,孫荃都會向南方遙望,盼望丈夫魂兮歸來!

可惜,郁達夫永遠長眠在南洋不知道的哪個角落裡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找到在南洋被日本帝國主義者殺害的郁達夫的遺骨。

在晚年的回憶裡,孫荃從沒有責怪過郁達夫。她一直認為,郁達夫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她為郁達夫感到驕傲,因為他終於實踐了青年時代立下的誓言,完成了“為國而死”的心願!

1978年3月29日,81歲的孫荃與世長辭。彌留之際,她說:

“回憶我的一生,我是會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

的確,孫荃的一生,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子孫兒女,更無愧於她自己。

如此艱苦辛酸的一生,也許有的人認為她的堅守不值。可是,生是鬱家的人,死是鬱家的鬼,這是她一生的人生信條!

一個人一生幸不幸福,值不值得,不是你說了算。就像白雪公主的水晶鞋,她穿著舒不舒服,只有白雪公主自己知道。

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郁達夫革命烈士證書。

被郁達夫拋棄的女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郁達夫的經典之作

三少說:

在郁達夫眾多的女人中,孫荃應該是最愛他的那一個。包容,也是愛的內容之一。

孫荃和張幼儀,沒有驚豔的美貌,沒有萬種的風情,卻溫潤如水,堅韌如玉,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