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的國產ARJ21飛機


“內外兼修”的國產ARJ21飛機

文/張美紅 劉暢

2020年1月10日,ARJ21飛機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人們不禁要問,這款國產商用飛機究竟有何魅力?

ARJ21飛機不僅有著俊美緊湊的外形,還具備優良先進的性能,可謂內外兼修。從立項到研發,再到取證運營,ARJ21飛機創造了中國商用飛機史上的多個第一,它的成功被形容為“一個國家的起飛”。

高顏值的秘方

現代飛機名目眾多,但是隨著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設計理念的趨同,一架架飛機長得越來越像,“臉盲”的朋友很難區分它們。相對來說,

ARJ21飛機的主要佈局特點為發動機尾吊、高平尾和下單翼。

所謂發動機尾吊,顧名思義,就是把發動機佈置在飛機尾部。與之相對的是發動機翼吊,也就是把發動機佈置在機翼下部,中國商飛研發的大型客機C919正是採用了翼吊佈局。

在尾吊佈局中,機翼是“乾淨”的,因此發動機對機翼氣動的干擾較小,設計師可以放心地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對機翼開展設計。但同時,尾吊佈局也存在全機配平(類似槓桿平衡)困難等問題。

那麼,飛機究竟要採用尾吊還是翼吊?其實這要根據飛機總體指標和設計理念來確定。通常來說,中小型客機上一般採用尾吊佈局,以提高發動機離地距離,保證發動機的安裝空間。

高平尾又叫T形尾翼,就是把平尾佈置在垂尾頂部,從正前方觀察,平尾和垂尾組成一個“T”形。高平尾佈局的優勢在於,加大了平尾與飛機重心的距離,根據槓桿原理,這種設置增加了平尾的配平能力。由於ARJ21飛機的發動機為尾吊,常規平尾正好處於發動機尾噴區,因此,加高平尾的位置也是必須的選擇。

由於這種尾翼設置會增加垂尾的質量,改變垂尾的氣彈特性,因此需要儘量減小尾翼質量,以滿足氣動彈性設計要求和強度指標,當然也就增加了尾翼的設計難度。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有一個名為“夢想之翼”的雕塑,巧妙地將ARJ21飛機的複合材料尾翼試驗件(真實的)和雲彩(設計的)融為一體,在展現飛機設計之美的同時,也記錄了尾翼研發的艱難歷程。

所謂下單翼,就是把機翼設置在機身底部,這種佈局可以提高飛機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將機翼作為緊急出口,這是現代商用飛機的常用佈局。電影《薩利機長》中,飛機水上迫降後,乘客就是被疏散到機翼上等待救援的。

與下單翼對應的還有上單翼和中單翼。上單翼可以提高發動機離地高度,防止異物被吸入發動機,可以在複雜地形上起降,同時增加了機艙容量,因此在軍用運輸機上應用廣泛。我國的運-20飛機就採用了這種佈局。中單翼是將機翼佈置在機身中間,這是戰鬥機的常用佈局,我國的殲-5戰鬥機就採用了中單翼佈局。

早期的飛機由於氣動設計水平和發動機技術的限制,常採用雙翼佈局,更多的機翼意味著更高的升力和穩定性。

翱翔之翼

飛機翱翔藍天離不開它的核心部件——機翼。如同鳥兒的翅膀,機翼為飛行提供了所需的升力。乍一看,不同機型的“翅膀”都大同小異,實際上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學問。

機翼設計的先進性是衡量飛機先進性的重要標準之一。ARJ21飛機是國內率先採用超臨界翼型的機型。超臨界翼型是為提高臨界馬赫數而採取的特殊翼型。簡單理解,就是這種翼型可以擁有比常規翼型更高的巡航速度、更小的阻力和更輕的重量,大大提高了飛機的經濟性。

在各式各樣的翼型中,如何快速區分超臨界機翼和傳統機翼呢?方法其實很簡單:看顏值!

傳統翼型的上下表面形狀是不對稱的:上表面彎曲,下表面較平。與其不同,超臨界機翼則採用了特殊翼型剖面:前緣鈍圓,上表面平坦,下表面接近後緣處有反凹,後緣較薄且向下彎曲。

ARJ21飛機機翼的末端,有一個近似垂直於機翼的小機翼——翼梢小翼。翼梢小翼雖小,對提高飛機的經濟性卻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常看飛行表演的朋友會看到,飛機飛行時,翼尖會產生渦流。飛機飛得越快,所產生的渦流就越強,這樣會增加飛行時的阻力和燃料的消耗。

而翼梢小翼可以顯著削弱渦流,換言之,翼梢小翼增加了機翼劃開空氣的能力,進而降低飛機燃油消耗。

歷經千錘百煉

作為商用飛機,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那麼民航客機的安全性靠什麼來保證呢?答案就是適航標準。嚴格的適航標準對飛機各項性能和指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而保證飛行安全。

ARJ21飛機是國內首款嚴格按照國際適航標準設計的飛機,採用新標準所帶來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達到標準要求,就需要航空專家打通設計思路、測試方法和結果評估等各個關卡。

比如,關於飛機防冰的要求,適航條款上就簡簡單單十餘行字,然而ARJ21飛機歷時4年、輾轉萬里才完成防冰條款對應的自然結冰試驗驗證。其中很大一個阻礙在於:國內難以找到符合條款規定的氣象空域,最後只得到條款判據的誕生地(北美洲五大湖區)開展試飛。

類似的考驗還有很多。ARJ21飛機在完成了300項地面試驗科目、528個驗證試飛科目,累計試飛2 942架次、5 258飛行小時,398條適航條款關閉、3 418份符合性報告得到審批後取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可謂經歷了千錘百煉。

ARJ21飛機雖然取得了適航證,但是作為商用飛機,其最終成功與否還要由市場檢驗。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1飛機飛抵成都,交付成都航空有限公司,正式進入市場運營。此後,ARJ21飛機又陸續交付多家航空公司,先後開通了50條航線(包括哈爾濱到海參崴的國際航線),連通了50個城市,運輸旅客超82萬人次。

隨著運營時間和航線的增加,ARJ21飛機會根據市場實踐反饋,不斷進行優化改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ARJ21飛機未來的路還很長,中國大飛機的路也剛剛起步。


原載於《科學畫報》2020年第6期,本文受到上海科委2019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領域項目資助。項目名稱:“立足科創中心,傳播尖端科技——打造上海重大獲獎科技成果科普化融媒體專欄”;項目編號:19DZ23326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