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1988年3月10日8點56分,隨著“哇”的一聲啼哭,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誕生了。


抱著這個小嬰兒,孩子的父母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他們為了感謝主治醫生張麗珠,給孩子起名叫鄭萌珠,萌是生命萌芽的萌,珠是張麗珠的珠。


而那一年,這位創造生命奇蹟的醫生已經67歲了。


在後來的幾十年中,國內首例配子輸卵管內移植嬰兒、首例贈卵試管嬰兒、首例凍融胚胎試管嬰兒、首例代孕嬰兒均在她主持下誕生。


這位醫生叫張麗珠,後來被譽為“神州試管嬰兒之母”、“送子觀音”。


2016年9月2日,張麗珠離開了人世,在追悼會上,很多當年的試管嬰兒都趕來送別這位“媽媽”最後一程。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張麗珠離開的三年後,鄭萌珠也在自己出生的北醫三院繼續從事醫學工作併成功生下了一個男孩兒。


如今,在中國有超過5000萬不孕不育家庭,通過試管孕育下一代,而張麗珠就是幫千萬家庭圓夢的科學家。


張麗珠出生在1921年的上海,她的家庭條件很好,父親是司法總長,母親曾在東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習幼兒教育。


上學的時候,張麗珠可以說是學校中的風雲人物,她不僅學習好,更難得的是她還十分擅長體育,她不僅作為主力隊員進入上海女排參加1935年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並帶領全隊獲得冠軍,還是學校籃球隊的主力。也因為張麗珠武十八搬武義樣樣精通,在高中畢業的時候,她獲得了年級唯一的“1937級全面發展女生”。


那時,張麗珠最大的願望是學航空、造飛機、開飛機。


所以,她毫不猶豫的報考了當年唯一的有航空工程學系的中央大學,但那年全面抗戰爆發,去學校報到成為了一大難題,所以她只好先到暨南大學借讀物理專業。


1年後,張麗珠的父親因病去世,這讓她萌生了學醫的想法,後來她便直接轉學到聖約翰大學去讀醫科。


1944年,張麗珠成為年度最優秀畢業生,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之後經人介紹到滬西產婦科醫院擔任住院醫師。


後來,她又一邊去哥倫比亞長老會醫學中心、紐約大學醫學院、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進修,一邊不斷從門診、手術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幾年後,張麗珠已經成長為了“倫敦最好的婦產科醫師之一”。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1950年10月,張麗珠開始參加英國的國家考試,獲得了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文憑,事業蒸蒸日上。


但當時國際和國內局勢突變,面對祖國的危機,張麗珠決定辭掉工作,回到祖國。


當時,有人問她“你父母已經去世,已經毫無牽掛,何處不能為家?”


張麗珠說,“出國就是為了學本領,學成後就應該回來。”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回國後,她到衛生部去申請工作,後來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一心撲在了工作上。


“那時候我們住在城外老伴的宿舍裡,我每天坐三輪車到西直門再從西直門坐電車到醫院,天天回來都很晚,第一個兒子生下來我餵了一個月的奶就上班了,到了二女兒一口奶沒吃過,就直接回奶了,她後來一直埋怨我。”


她除了對孩子有虧欠,對自己更是嚴苛,這麼多年來,張麗珠從不請假,有時候感覺不舒服,就注射慶大黴素將病情控制住,當時慶大黴素的副作用還缺少認識,以致於張麗珠的聽力也受到了不少損傷。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在張麗珠擔任婦產科主任的期間,醫院體外受精的實驗成功了,這項成果被報道後,張麗珠每天都能收到十幾封信,來對她述說無法生育的痛苦。


這些女性因為無法生育,婆媳不和、婚姻破裂。


1982年,61歲的張麗珠決心開展試管嬰兒的研究工作。她和研究小組的同事們擠在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實驗空間,地方小可以克服,但更困難的是他們連最基本的實驗設備也很匱乏。


顯微鏡、器皿是張麗珠利用到國外交流的機會帶回來的,沒有恆溫箱就拿保溫瓶替代,沒有培養液,他們只能自己琢磨研製,就連穿刺針都是到鐘錶匠那裡磨的針頭。


張麗珠說:“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但即便他們想盡了辦法,結果他們連續做了十多例,卻無一成功。


張麗珠十分困惑,因為失敗的原因是一直找不到卵子!


幾年後,張麗珠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西方人沒有孩子是因為當事人不願意生,年紀大了後容易懷孕,而到了中國,大多數人是因為輸卵管堵塞。


後來,她轉變方法,把腹腔鏡取卵改為開腹取卵。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但因為技術有限,張麗珠還是失敗了12次。


直到1987年6月,一位名叫鄭桂珍的小學教師找到了張麗珠。


那時,鄭桂珍已經38歲了,她結婚20年為了懷上寶寶,中藥西藥土方都試過。


可惜,她一直也沒能懷孕,正當她已經陷入絕望的時候,她偶然間聽見廣播說北京在進行生殖相關實驗,她馬上拉著丈夫,揣著300塊錢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來到北京。


檢查後發現,鄭桂珍屬於輸卵管不通。


張麗珠便用全院唯一的一根取卵針,取到了卵子,進行了體外受精,又用一根特製的塑料管將受精卵植入鄭桂珍子宮內。


1988年3月10日,張麗珠親手迎接了這個體重7.8斤,身高52釐米的女寶寶。


當時,張麗珠看到寶寶外表正常,沒有兔唇,但還是不放心,又在身上摸了一會兒,才終於露出笑容。


而這一幕,被記者拍了下來,成為了張麗珠最驕傲的時刻。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後來,鄭桂珍給這個孩子取名叫做鄭萌珠,“萌”寓意萌芽,“珠”是為了感念張麗珠,因為沒有她就不會有鄭萌珠。


有人說,張麗珠年紀大了,該退休享受生活了。


只有張麗珠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她在1989年的時候,把我國的臨床妊娠率從早期的6.4%上升至32%,又同時取得了國內首例配子輸卵管內移植嬰兒、首例贈卵試管嬰兒等一系列成果。


直到76歲那年,她才決心退休。

中國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能脫離工作

但張麗珠依舊閒不下來,她堅持出門診,隨身帶著論文、書稿和期刊,學生們還會從各地打來電話請教婦產科的問題。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她80多歲,有的時候遇到雨雪天氣她還會很早就來到醫院,院裡的同事實在是不放心她,就讓年輕人攙扶她坐班車,送她回家。


她在《我的醫教人生》中寫道:“我初步意識到一個醫生的一生,沒有一時一刻能脫離自己的醫療工作。不論日夜,隨叫隨到,不能有半點疏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