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斗争,斗的是决心和行动!

多少年来,中国“礼尚往来”的行事习惯根深蒂固,给许多腐败滋生提供了丰沃土壤。现今国家反腐倡廉不断深入开展,以“定制酒”、“高档烟”、名贵特产、特殊资源为借口的腐败日益繁盛。不进行深查深究,如何能遏制此不正之风?

是病就得治,绝不能讳疾忌医。此类腐败问题之所以能够在如此高压之下仍然不绝不断,归根到底与其隐蔽性和难以定性分不开。一直以来,干部收礼,可以收多少,收什么难以界定。哪种情况可以认为是亲朋间的正常往来,哪种可以被认为是腐败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因而给那些想着旁门左道的人有漏可钻,有机可乘。

每每反腐,总有声音跳出来——真的能够做到清正廉洁,不贪不腐?难道不是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一些人甚至形成思维定式:党员干部只要做好了工作,拿一些贪一点无伤大雅。殊不知,这不过是腐败的借口罢了。德能勤绩廉,都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考核自己的标准,缺一不可,绝不存在一项可以代替一项,一庄可以抵偿一庄的说法。并且,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入党时宣读的庄严誓词!

因此,此次按照党中央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牵头,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在主题教育中专项整治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国共查处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2848个,处理4217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749人,给予党纪处分2009人、政务处分1161人,组织处理449人,诫勉307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56个。这样的力度和强度,有力彰显了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打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有力行动。

管住当下,更要管住长远。反腐败斗争,就怕反弹。有督查,有上级命令,往往也能“打上几声雷,下起几场雨”。但雷雨过后,怕的就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着眼长远,“下决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举措才是关键。打击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依然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 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加大了整治力度:如有的在省级层面列出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详细项目清单;有的组织统一填写自查表、承诺书;有的对涉及本省名贵特产、特殊资源品种、品牌、分布等详细登记造册,明确高档烟、高档酒、珍稀药材、高档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名家字画等七大类78种等等。可以相信,只要干部群众认识到位,决心到位,行动到位,终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