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人物之王艮

今天要說的人物是王艮。明朝有兩個王艮,嚴格說起來,這兩個人都不算小人物。第一個王艮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時的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第二個王艮卻沒有功名在身,不過他是王陽明的弟子,泰州學派創始人,在學術界的地位一點也不比第一個王艮差。今天說的是第一個。之所以把第一個王艮列為小人物,那是因為王艮在歷史上的地位不高,現在如果用網絡搜索,大部分的信息是第二個王艮的。

以貌取人

言歸正傳,王艮,字敬止,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進士。在皇帝主持的殿試中,他應對稱旨,拔得頭籌,但他有個缺點,就是長得醜。大明朝對狀元的要求是才貌雙全,畢竟狀元是展示給天下人看的,於是最後的名次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王艮排名第二,原來的的第二名胡廣變成了狀元,第三名李貫不變。


明朝小人物之王艮

王艮

同在一個屋簷下,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雖然到手的狀元沒了,但王艮並沒有怨天尤人,老老實實的在翰林院做《太祖實錄》、《類要》和《時政記》的編修工作。時不時還寫個奏章向皇帝提提建議。一轉眼過了兩年,建文四年,靖難之役到了尾聲,燕王兵臨城下,南京城裡人心惶惶。在城破前一夜,王艮,解縉,胡廣,在同事吳溥家集會,解縉和胡廣慷慨陳詞,大義凜然,唯獨王艮不做聲,只是在那裡哭。吳溥的兒子在聚會結束後對他說:“胡叔(胡廣)一定會為國死節吧,這是一件大佳事”。吳溥肯定的對兒子說:“你胡叔不會死節,你王叔(王艮)倒是會為國盡忠的。”。開會的這幾個人都是鄰居,彼此間動靜相聞。就在這時,吳溥家聽到隔壁胡廣家傳出聲音:“把家裡的豬看好,外面太亂了。”『外喧甚,謹視豚。”』,吳溥對兒子說:“連豬都捨不得,能捨得命嗎?”。另一位與會者解縉,則更直接,當晚就跑去見燕王朱棣,順便把胡廣也推薦了。和王艮同屆的探花李貫也投降了朱棣。『縉馳謁,成祖甚喜。明日薦靖,召至,叩頭謝。貫亦迎附。

』而王艮確如吳溥所料,當晚就自盡了。其實在早些時候,王艮就與妻子孩子訣別說:“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

其他人的結局

胡廣和解縉在新朝的官運都還不錯,特別是胡廣,死後贈禮部尚書,諡文穆,開創了明朝文臣得諡號的先例。解縉是明代第一代內閣成員,並主持修《永樂大典》,但他後來貿然捲入永樂朝的立儲之爭,最後下錦衣衛昭獄死。解縉和胡廣兩家曾被永樂皇帝撮合成親家,等到解縉家出事,胡廣就想女兒離婚,不料他女兒不從,甚至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明志,說:“薄命之婚,皇上主之,大人面承之,有死無二!”。解縉死後,他家人被流放到遼東,胡廣的女兒等到他們從遼東遇赦歸還後,又回到解縉家。解縉曾奉旨編寫《烈女傳》,不知道胡廣的女兒是否受到了這部書的影響。在氣節上,胡廣的女兒超過了他的父親和公公。

王艮雖死,但氣節令人敬佩,當年和他一起榮登三甲的探花李貫,在建文朝時從不說朱棣的壞話,到了朱棣當皇帝,本以為會因此被重用,結果被朱棣訓斥了一番,最後因為解縉的事下獄,被判死刑,臨刑前嘆道:“吾愧王敬止矣。”。建文二年的三甲,除了胡廣,都不得善終。


明朝小人物之王艮

朱棣劇照

評價

最後,對王艮,明史贊曰:“靖難之役,朝臣多捐軀殉國。若王艮以下諸人之從容就節,非大義素明者不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