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人:報告顯示,中國乘用車銷量直線觸底 消費升級是大趨勢

“2020年Q1中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冰封期”,銷量直線觸底,但用戶在能力範圍內的消費升級依然是大趨勢。

  行業批發量為287.7萬輛,同比下降45.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至3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呈斷崖式下降。由樂車邦旗下人和島發佈的報告顯示,2至3月,行業批發量為287.7萬輛,同比下降45.4%,終端零售上牌量為316.07萬輛,同比下降39%。

  汽車廠商在2月15日之前均處於停產停工狀態,4S店復工率不足20%,終端零售量同比下降78%,市場進入短期真空狀態。


  3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業陸續復工復產。截至3月末,全國4S店復工率達到96%,但到店客流僅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0%。疫情期間短期積累的購買力並未在3月份得到有效釋放,終端零售市場承壓較大。

  區域市場銷量增速不同

  報告顯示,從全國各省市銷量增速對比來看,2至3月,甘肅、西藏、青海、遼寧、吉林、湖南等私人汽車家庭擁有量低的省份,銷量同比下降顯著低於其它區域。

  通過各區域與上年度同期市佔率對比發現,疫情期間,豪華品牌在各區域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擴增,尤其在華東、華南市場,豪華品牌市場佔有率擴增幅度超過6個百分點,其它類別品牌份額全部呈現縮減,表明華東、華南區域用戶主要以置換升級為主。

  東北、西北、華北等區域主流合資品牌市佔率縮減,平價合資與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有所回升,呈現出以首購車用戶偏多。

  豪華品牌抗跌性較強

  與上年度同期市佔率對比發現,豪華品牌在疫情期間表現優於其它品牌。1月份傳統旺季,豪華品牌市佔率擴增3個百分點;疫情發生後,豪華品牌出現訂單延期交付並且價格回調,2至3月份期間,銷量下降幅度遠低於其它類別品牌,市佔率擴增至4.3個百分點,表現出豪華品的牌抗風險能力高、市場韌性強的特性。

  主流合資品牌在疫情期前後市佔率對比縮減1.4個百分點,基本被豪華品牌搶佔。不過,自主與品牌市佔率下降趨勢有所緩解,反映出疫情期間低價位、首購車用戶的剛需性特徵明顯。

  合資品牌突圍難度加劇

  一季度,主流合資品牌中,大眾品牌受同期基數較大影響,累計銷量降幅超過40%;上汽大眾降幅與銷量均位居榜首,且從3月份銷量來看,恢復進度較為緩慢;日產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32%,在各品牌中銷量降幅最小;東風本田銷量受到工廠停產影響,3月份銷量同比降幅高達59%。

  平價合資品牌由於上下夾攻,近年來銷量一直處於下行趨勢,受疫情影響,平價合資品牌的抗跌風險弱勢更加明顯,一季度整體銷量下降深度達45%。

  對比3月份與1月份銷量降幅數據發現,平價合資品牌在3月份銷量降幅收窄並不明顯,且銷量恢復的拉動力較弱,疫情後逆勢突圍的難度加劇。

  報告指出,疫情後期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升級之間的競爭和摩擦將會加劇,亦有可能更多的廠商參與到降價的隊列中。

  自主品牌成首購車用戶首選

  一季度,主流自主品牌憑藉價格優勢,成為首購車、剛需性用戶首選,整體銷量降幅41%。其中,吉利汽車一季度以19.6萬輛的成績位居自主品牌榜首,並且總量優勢明顯;紅旗品牌在一季度中銷量表現優異,總量激增98%,雖然大幅增長與其整體基數小有一定關係,但從各月細分銷量來看,市場修復能力較強,即便是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份,銷量降幅僅為15%。

  報告指出,疫情發生恰逢春節假日,如果以春節時間節點作為分水嶺,一季度正好被分割為兩部分,2、3月份銷量的巨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為數據分析帶來了干擾,但同時映射出了不同品牌的實力與抗風險能力,潛藏著消費需求變化的趨勢,也暗藏著每個細分市場的挑戰與機會。(完)

中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