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引言

2500余年前,楚人伍子胥,在古吴中之地"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充分考察了今天苏州地域的地理和水文条件之后,营造了周长近20公里的"阖闾大城"。随后,吴国都城也从无锡梅里,迁至姑苏。

"阖闾大城"建有水陆八座城门,盘门为八门之一,也是留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城门遗迹。如今的盘门景区,则因"盘门三景"名扬国内外,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景区主入口

瑞光塔:帝王高僧遗胜迹

在苏州城东大街入口处,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典雅、雕饰精美的石牌坊门楼,是进入盘门景区的标志性建筑。门楼正中前后的题额分别为"瑞光胜迹"与"赤乌遗踪",说的就是"盘门三景"之一的瑞光塔。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牌坊门楼前面中书“瑞光胜迹”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牌坊门楼后面中书“赤乌遗踪”

从景区正门进来,即见左侧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近看方知,石碑名为"太祖高皇帝御制瑞光塔赞碑"。

瑞光塔赞碑也是苏州名胜古迹中,留存至今的最大的青石御制碑。碑帽与碑身两侧雕刻有9条龙,寓意"九五之尊,至高无上"。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景区检票入口

古碑镌刻有朱元璋御制瑞光塔赞词:"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馀灰塔藏。信有之乎?灵明长存,午夜放光。"碑文则为崇祯名臣姑苏文震孟手书。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瑞光塔赞碑

据史料记载,眼前的瑞光塔所在区域,初名"普济禅院"。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吴大帝孙权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

唐末至宋初时期,江南为吴越钱氏统治,苏州百年承平,百业兴旺,佛教盛行,普济禅院历来为苏州的著名佛寺之一。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重修舍利塔时,改为七级,称为"瑞光禅寺",相传当时塔上常常放五色祥光,故而改名为"瑞光塔"。

瑞光塔,是一座七级八面楼阁式的千年宝塔。古塔为砖木结构,一至五层由砖石砌成,六至七层由一根千年楠木支撑而起,减轻了整座塔身的重量。

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构成,外壁以砖木斗拱,挑出木构腰檐和平座。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

瑞光塔整体造型秀丽柔和,外形轮廓微成曲线,飞檐翘角,每处檐角还挂有铜质风铃,形制古朴而隽秀挺拔,既保存着唐宋古塔的建筑风格,又彰显出浓郁的江南风情。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所藏"真珠舍利宝幢",现存苏州博物馆

据说,1978年4月,三个小孩子于塔内玩耍时,在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发现了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贵文物。

尤其是一座"真珠舍利宝幢",集玉石雕刻、金银工艺、木雕、描金、漆雕等艺术于一身,堪称稀世珍宝。正是这一无意间的巨大发现,轰动全国。随后不久,瑞光塔也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一层塔门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二层及以上塔门

瑞光塔塔身内部,一至五层有狭小陡峭的木制楼梯相连,供人上下。每层都有砖石砌就的佛龛,佛龛中置有佛像,共同构成了塔内的"佛国世界"。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内佛龛与佛像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瑞光塔内木制楼梯

现存塔高约43米,站在回廊上,视野立时开阔起来,流云涌动,远处高楼直冲霄汉。清一色的黑瓦白墙的民居,则掩映于一片苍翠葱茏之中。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瑞光塔高层回廊俯瞰四周景致

近瞰塔身四周,绿树环抱,宝塔彷佛浮于一泓绿波之上,此时可发李太白"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的慨叹。

当清风徐来时,檐角的铜铃发出"叮铃铃,叮铃铃……"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犹如一首情意绵绵的乐曲,悦耳动听。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瑞光塔高层回廊俯瞰四周景致

此时,宜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头顶上有流云游走,面颊边有清风拂掠而过,耳畔有铃声轻扬,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

可能稍一不留神,就会觉得自己脚底生风,颇有柳子厚"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之感 。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瑞光塔高层回廊俯瞰四周景致

瑞光塔正西面是四瑞堂,为仿宋式单檐歇山顶四面厅,台基为双层高台,有回廊,建筑风格庄重古朴。据传,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高僧圆照禅师在瑞光禅院开坛讲经。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

禅师将佛法讲得博宏精微、出神入化,当时出现塔放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爆青"四大祥瑞",于是人们将圆照禅师讲经处命名为"四瑞堂"。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钟楼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鼓楼

四瑞堂两侧设有钟楼和鼓楼,修竹环绕,青翠可爱。堂内有一幅红木落地屏风,正面刻有《盘门盛景图》,背面刻有清初学者徐崧,游瑞光禅院后作的两首五言律诗,其诗曰:

纪游之一

闻道云居去,良辰此会难。灯光开古塔,幡影动空坛。

叶落鸟啼苦,霜清雁渡寒。庐山一片月,还向瑞光看。


纪游之二

塔宇凌霄汉,阶庭绝点埃。昔年云共卧,今日雨同来。

瑞竹生犹翠,灵龟听莫猜。话深当薄暮,分手踏苍苔。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屏风正面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屏风反面

堂内正中"四瑞堂"匾额两侧的抱柱联写道:

缅怀当年,绀宇甘露,白龟听经,翠竹欢合,红罄自鸣,青史长留释界

试看今日,古塔凌霄,瑞堂端踞,丽楼耸秀,文阁临流,美名远播寰中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楹联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楹联

上联为怀古,对当年圆照禅师于此处讲经说法时,呈现"四大祥瑞"的功德,给予了高度褒奖。下联则论今,对近年来整治瑞光塔院,重建四瑞堂,精工修造丽景楼等事迹表达了肯定与赞赏。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前圆照禅师石雕像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前圆照禅师讲经处

四瑞堂前,有一尊圆照禅师的石雕像,禅师身披袈裟,盘腿而坐,手持佛珠,面容祥和,当年禅师大概就是这样舌吐莲花,弘扬佛法的吧。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四瑞堂前"白牛助役"石雕

平台上还有一头白牛塑像,相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法林禅师重新修葺瑞光寺,市民争相助役,有白牛也自来助役,工毕即毙。为颂扬白牛的奉献精神,后人打造了"白牛助役"石雕,以作纪念。

从瑞光塔到四瑞堂,这短短的距离,中间却隔着千年时光,怎么能不让人发出一番怀古的咏叹?

七级八面的飞角塔檐

看尽了世间百态的沧海桑田

风与铜铃的相互爱恋

声声吹奏着矢志不渝的誓言

从三国普济院到北宋瑞光塔

一路称名

的转变,悠悠走了八百年

圆照禅师开法讲经在莲台

塔体瑞光四射上青天

千年瑞光禅院躲过了天灾

终究躲不过历朝的兵燹

徒留孤塔怀想晨钟暮鼓的从前

无论是白龟听禅,还是白牛助役

都源于佛法慈悲圆融的指点

不管是真珠舍利宝幢,抑或御制赞碑

皆讲述着梵音经贝的辉煌经变

佛家虽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劝诫世人放下我执,方可明心见性

殊不知一旦登上这七级浮屠

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宇宙之大

淡去了宋元明清的治乱兴衰

四周环顾的白云游走于长天

湖光山影、舞榭歌台、古树名花

亦足矣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之念

而我独自凭栏,展望未来若许年

不过只求灵魂的自在安放与恣意徜徉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四瑞堂正观瑞光塔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四瑞堂正观瑞光塔

丽景楼:雄甲三吴真风采

丽景楼与四瑞堂隔水相对。从四瑞堂观丽景楼,则见丽景楼卓然挺立于高台之上,独秀于青翠丛林之中,直接云表。在穿透云缝的阳光的映衬下,丽景楼如同仙山琼阁,令人迫切想要近距离一睹其风采。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四瑞堂隔水正观丽景楼

经挹胜亭廊,过碧波石桥,再由曲廊直上,即到丽景楼。据《吴郡志》记载,古时的丽景楼曾"雄甲三吴",却终毁于战火。直到近年重建,人们才得以再见其昔日的恢弘气势与伟岸风姿。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挹胜亭廊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碧波石桥

丽景楼高三层,为重檐歇山顶,中轴对称结构。两侧各有弯曲的亭廊连通楼身,底部有高台,高台之下由两座石桥,连接宽广的临水平台。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丽景楼

在临水平台上环顾四周,亭台楼阁、廊桥轩榭等园林建筑,围绕放生池临水而建,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上下谐和,相映生辉。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丽景楼前临水平台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临水平台观四周园林景致

丽景楼正东正对四瑞堂与瑞光塔,高低错落,相互呼应,俨然构成一幅立体的江南山水园林图卷,怕是丹青妙手也难以画成。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整座丽景楼造型典雅,檐牙高啄,如鸟翼然,既庄重又不失轻盈,既有雄伟的气势,又有优美的姿态。更因占据了极其宽阔的视野,成为游人赏景、品茗、休闲、娱乐的极佳处所。有楹联为证:

华构辉煌,基高地静,雄峙姑苏苑,遥眺垛口堞楼,多少亭台收眼底

风光旖旎,坪净境幽,景穿盘胥间,贯通回廊水榭,四时乐趣记心头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丽景楼正门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丽景楼后院

伍相祠:忠孝功勋传千秋

从丽景楼步行至城河畔,就到了伍相祠。伍相祠紧挨城河,与盘门城楼为邻,是苏州人纪念伍子胥的庙宇。

祠堂正门正前方的城河边上,有一座黑瓦白墙的照壁,正中书写着"相土尝水"四个鎏金大字。"相土尝水"正是当年,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的核心理念之一。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伍相祠照壁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伍相祠正门

走进祠堂正门,可见伍相祠分东西两院,庭院内点缀花木湖石。厅堂、廊亭、曲廊等建筑掩映于一片青翠之中。

祠堂正殿内,"气壮山河"的横匾,悬挂于横梁之上。匾下正中是一尊伍子胥的彩绘坐像,塑像栩栩如生、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遥想当年,伍子胥以非凡的眼光与才能,营造了苏州城,成就了2500余年至今依然璀璨夺目的吴文化,也是姑苏文化的滥觞。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伍相祠正殿

同时,他还率众开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既整治了吴地频繁爆发的水患,又便利了漕运和灌溉,对当地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伍相祠正门

伍子胥凭借绝孝纯忠和奇智谋略,先后辅佐吴王阖闾和夫差成就了吴国的霸业。后来却因直言进谏,遭到小人陷害,被逼自杀。

而后又被夫差下令,将其尸首抛于江中,其悲惨的境遇,无不令后世忠臣直士扼腕叹息。其中,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其所作《苏州十咏其八·伍相庙》一诗中说道: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祇惭魂。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伍相祠正门观照壁

读罢此诗,耳边仿佛回响起伍子胥"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的临终谶语。一位忠直而富于远见的铮铮良臣形象,跃然眼前。

苏州人更是永远不会忘记伍子胥。因为伍子胥的尸首,是在五月初五被抛下江中的,于是苏州人就在这天通过包粽子、划龙舟、向胥江抛粽子等活动,来祭祀伍子胥。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伍相祠侧门

以此抒发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和惋惜,表达对伍子胥不朽功勋的崇敬。正如祠堂内一副楹联写的那样:"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伍相祠正殿内伍子胥坐像

盘门:吴中锁钥天下秀

出伍相祠向左,则见一座气势非凡的城楼,雄峙于夹道绿植的尽头,这便是盘门了。城楼二层正中檐下悬挂着一块"吴中锁钥"的匾额,点明了古时盘门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

盘门,位于苏州城西南隅,最初建成时,因"刻木作蟠龙向北镇越"而得名"蟠门"。后来,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改称"盘门"。

面向瓮城的城楼正中,挂有"水陆萦回"的匾额,则是对其水陆交通便捷的最好诠释。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瓮城观盘门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跑马道

如今的盘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所建,瓮城为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统治苏州时增建,后经明、清两代续修的遗迹。城门之上的重檐歇山式两层三开间城楼,则是近年重建。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瓮城

盘门有水陆两城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水陆城门并存的盘门,在全国绝无仅有,更是世界现存水陆并联城门的唯一范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因此,素来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城墙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城墙上的清代土炮

盘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城楼上正前方与东南方架有三尊清代制造的土炮,重现了昔日吴都风貌,令人不禁想起当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陆城门通天夹道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绞关石

盘门的陆城门有内外两重,两门间构成瓮城。陆城门中间,有通天夹道作放闸之用,同时设有绞关石,可因势制宜开闭城门。水城门由内外两重城门组成,并有通道连接城台。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两重水城门

同时,水城门也设有绞关石,既可御敌,又能控制河道水位。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让盘门历来都是易守难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两重水城门

盘门瓮城整体成方形,地面由同等大小的方形石块铺就,城墙由下至上则由不同大小的条石和砖石共同垒砌而成。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瓮城观盘门城楼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城墙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已然斑驳,砖石的缝隙之中却有许多绿植倔强地生长,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因其醒目的青翠,给苍老的城墙增添了些许生机与活力。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瓮城观盘门城楼

从瓮城看城楼,盘门翼然矗立于眼前,更能彰显盘门的宏伟气势。登楼凭眺,盘门扼守大运河与大龙江的交汇要冲,远山映带,近水萦回。

吴门桥横亘东南,瑞光塔高耸东北,盘门正处于三景之中心,极目远望,吴中锁钥,气象万千。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城楼

盘门传达给世人的不仅有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也有一见倾心的婉约柔情。看到水城门下摆渡的客船,不由得想起《西游记》中的场景。《女儿情》婉转悠扬的旋律,也随之在耳畔响起,让人不忍卒听。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水城门,86版《西游记之女儿国》取景地

当年,唐僧师徒四人就是坐船从此门进入了西凉女儿国,因误饮了河中之水,导致唐三藏与猪八戒师徒二人皆怀了身孕,让人哭笑不得。

女儿国王对唐三藏一见钟情,欲与唐僧喜结良缘。然而"落花有意"终遇上"流水无情",徒留一场动人情肠的爱情悲剧,令人不胜唏嘘慨叹。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水城门连接河道

吴门桥:千年门户任去来

从盘门瓮城出来,经过广场,就到了吴门桥。据《吴县志》记载,吴门桥的前身"新桥",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由两座木桥和一座石桥组成。

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重建,为三孔石桥,取"吴中门户"之意,改称"吴门桥"。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

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为单孔石桥,今桥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建后的遗存。吴门桥是"盘门三景"之一,与邻近的盘门城楼、瑞光塔组成苏州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迹游览区。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

苏州从来都是水的天堂,也是桥的天堂。且不说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的《平江图》上,标示的桥梁多达359座。

单说此时,视野所及之处,就有好几座大小造型各异的石桥,有拱桥有平桥,有大桥也有小桥,因地制宜,各得其便。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水域风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附近的万年桥

难怪在苏州做过刺史的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又说"缘波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这就足见其对苏州的桥的喜爱了。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附近万年桥

在苏州数以百计的桥中,最为世人熟知的当然是枫桥,那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功劳。

他的一首《枫桥夜泊》传唱千年,别说是枫桥了,就连枫桥旁边的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蜚声海内外。但是要论最壮美的桥,那恐怕还是非吴门桥莫属。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

眼前的吴门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之上。桥长约66米,中宽4.8米,拱券净跨16米,矢高9.85米,是江苏省现存最高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

吴门桥的桥体遒劲而不失秀雅,拱峰高耸而又圆润。南北走向的桥身,两侧近百级台阶,直雄如跨层云,拾级而上,犹似登楼,步移景异,颇得苏州园林移步换景之妙。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桥面

伫立桥顶,举目四望,瑞光塔显得更加直插青天,盘门城楼更加伟岸挺拔。桥下,古运河滔滔东流,时有舟船摇荡着滚滚运河水,穿桥而过,任意西东。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水域游船

此时,若驾一叶轻舟,分一片弥蒙的吴门烟水,取几帧流动的花光树影,在这运河之上自在徜徉,当有飘飘然如凌波仙子之感了吧。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水域枕水民居

大运河两岸是鳞次栉比的枕水民居,民居旁边是连接苏州护城河的环城游步道。步道边上是一线依依的垂柳,柳丝随风招摇,犹如当年吴宫美人婉约的宫腰舞,悦人心目,勾魂摄魄。

此幅图画,真如柳永《望海潮》词中所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之佳景,亦可谓是东南形胜之一绝。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吴门桥水域风景

与名动天下的枫桥相比,吴门桥则如同一位"大隐于市"的"隐士"。

他就这么静静地凌驾运河之上,便利了人们的南来北往,又连接起一河两岸的市井烟火生活。就像在此时,渔舟歌吹,管弦呕哑,夕阳西下,烟水空阔。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中国大运河遗产点——盘门、吴门桥段标识

在八百年的悠悠岁月中,任凭朝代更迭,物换星移,吴门桥虽屡建屡毁,终能屡毁屡建。

他亲眼见证了古盘门区域的盛衰治乱,像是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如今依然默默注视着这里,城垣内外、运河两岸、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而于他却是,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从盘门城墙观吴门桥

结语

如今的盘门,虽然早已丧失了原本的军事防御功能,但它是苏州2500年建城史,唯一遗存的城门见证。

所以,它从古至今蓄积的历史沉淀还在,这厚重历史沉淀的熠熠光辉还在,这熠熠光辉中传承的城市气质与精神还在。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你不知道的苏州:宋宝塔元城门,明御碑清拱桥,西游记都来此取景

盘门水陆并联城门

也因此,苏州城与苏州人,将始终不忘自己,因何而来,去向何方。过去的岁月,是兴衰荣辱交替的历史沧桑。

现在的生活,是卓然奋进所赢得的繁荣富强,未来的时光,必将是人城和谐共生与共荣的全新走向。

这宋代的瑞光塔,元代的盘门,明代的御碑,清代的石拱桥,竟然就如此神奇地汇集在,这一方天地之中,是苏州城之幸,也是苏州人之幸,更是江南之幸!


#解锁周边游##唤醒好春光##头条带你游中国##五一小长假##叫好又叫座#

@风月书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经典书籍与旅行地推荐者!10年诗文创作,8年自由行走,半自由撰稿人,半自由摄影师!读书万卷,旅行万里,@风月书旅等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注@风月书旅,分享读书感悟、旅行体验、影视评点、名人解读、人文社论及生活随录!用文字书写,启迪人生智慧;以智慧笔墨,观照人生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