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鱸育苗正火熱,這些病症不得不防!建議收藏

近幾年,彈狀病毒病和細菌性潰瘍病在加州鱸魚苗期常有出現,給加州鱸養殖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加州鱸苗期幾種常見病害的防控及治療策略,供大家參考。

No.1

細菌性潰瘍

在加州鱸苗期比較常見,病原有嗜水氣單胞菌、維氏氣單胞菌、弧菌、柱狀黃桿菌等,是養殖環境(水、淤泥)中的常見細菌,典型的條件致病菌。發病水溫20-32℃,通常為繼發性感染,尤其在受到機械損傷、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後發病更為常見。發病程度與水溫、水質、密度等有密切關係。

加州鱸育苗正火熱,這些病症不得不防!建議收藏

預防措施

  • 避免魚體受傷、被病毒和寄生蟲感染;
  • 控制傳染源:徹底清淤、消毒、曬塘,儘可能全程投餵配合飼料,不投餵冰鮮魚;
  • 改善水環境:控制密度,定期使用環境改良劑(如微生態製劑);
  • 增強魚體質:投餵免疫增強劑(免疫多糖、三黃粉、多維和多肽等)。

  • 治療方法

    • 控制病原體:銷燬病死魚,並對養殖環境和工具消毒;禁止隨意排水;


  • 在藥敏試驗基礎上選擇有效的內服抗菌;

    • 選用環境改良劑調水。

    一線魚病專家梁芝源認為柱狀黃桿菌是加州鱸苗爛嘴爛尾病的最主要病原,而寄生蟲感染也可能是重要誘因,且其在加重病情的作用不容輕視。


    加州鱸育苗正火熱,這些病症不得不防!建議收藏


    防控措施

    1、從病原入手,柱狀黃桿菌為一種水體和土壤廣泛分佈的貧營養革蘭氏陰性菌,其對pH較敏感,當水體pH達8.0或以上時生長受抑制。因此,徹底清塘(生石灰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後及時使用複合碘等溫和型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平時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桿菌等有益菌,以佔領生態位;以及使用適量的微肥等維持水體適宜的肥度,維持水體pH弱鹼性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2、宿主(魚體)方面,加州朝苗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抗應激能力低,對病菌的抵抗力弱。因此,經常拌喂膽汁酸、多維等護肝保健產品,在暴雨等強應激事件前潑灑免疫多糖、Vc等提高魚苗的抗應激能力,在拉網、過塘等發病率極高的節點拌喂適量的敏感抗生素等抗菌藥,都有利於降低發病風險。此外,小規格魚苗(8朝以下)建議每2-3天檢測蟲害一次,有蟲及時處理,以免誘發細菌感染。


    3、環境方面,苗塘水位低,雨水酸性強,水質穩定性差,pH變化大,加之魚苗密度大,常出現相互追逐殘食。據此,合理使用乳酸菌、芽孢桿菌等有益菌,適當提高水位,以提高水質的穩定性;及時分篩,及時撤攔網,降低養殖密度,都有利於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降低發病率。


    治療方法

    1、單純柱狀黃桿菌感染,如經確診為單純的柱狀黃桿菌感染,則使用複合碘、硫醚沙星等進行水體消毒,嚴重時隔天再消毒一次;並拌喂4-5天敏感抗生素*、膽汁酸、多維等抗菌保健藥物,注意不要過度控料,正常投餵即可,儘量讓更多的魚兒攝食到藥餌。實踐證明,本方案療效十分顯著。


    2、寄生蟲混合感染,如經確診有寄生蟲混合感染,則需先針對性殺蟲,處理好蟲害後再視情況使用複合碘、硫醚沙星等進行水體消毒;內服方案同上。


    3、虹彩病毒混合感染,如經確診有虹彩病毒混合感染,消毒方案不變,仍選用溫和性消毒劑如複合碘、硫醚沙星等進行水體消毒,但需停料2-3天,待病情相對穩定後再恢復投餵,並拌喂敏感抗生素、膽汁酸、多維等抗菌保健藥物,抑菌、殺菌,恢復體質。


    No.2

    彈狀病毒病

    主要病原是彈狀病毒,該病主要感染2-10 cm加州鱸幼魚,發病水溫18-25℃,死亡率可達30%~50%,病魚典型的臨床症狀為昏睡、螺旋式或不規則的游泳;腹部腫脹,有的身體彎曲,嚴重者眼球突出,從下頜到腹部有出血;彈狀病毒主要感染造血組織,導致肝、脾、腎腫大充血。

    加州鱸育苗正火熱,這些病症不得不防!建議收藏

    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控制傳染源:加強苗種特定病原的檢驗檢疫;徹底清淤、曬塘、消毒;全程投餵配合飼料;輪養;
  • 增強魚體質:投餵免疫增強劑(黃芪多糖、三黃粉、多維、多肽)和抗病毒中藥(金銀花、黃芪、板藍根);
  • 改善水環境:控制養殖密度;混養;定期使用環境改良劑;
  • 抗應激:拉網、過塘、氣溫驟變前使用抗應激藥物;
    發病後的應急措施:增氧、減料、抗應激、調水、清除銷燬病死魚、消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