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經常打敗仗,為什麼總是能絕地逢生呢?

劉備,自玄德,涿郡涿縣人,現在的河北涿州人,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是蜀漢的開國皇帝,政治家,我們最熟悉他的是,莫過於孫劉聯手的赤壁之戰,火燒曹營。後來他建立的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劉備經常打敗仗,為什麼總是能絕地逢生呢?


然而在正史中,卻沒有很多高光時刻,反而他經常打敗仗。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50歲之前的創業史,劉備作為一個平頭百姓,以織蓆販履為生,他的皇室血脈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社會資源,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朝中無人,你再拼命也沒有用,劉備到了23歲,他終於拉起了一幫人馬打天下,但是直到他三十歲,這七年的時間都毫無存在感。

劉備經常打敗仗,為什麼總是能絕地逢生呢?


30歲的劉備依附了公孫瓚,被袁紹打敗,投奔徐州牧陶謙,35歲,他被呂布偷襲,全家老小被俘,37歲,他再次被呂布打敗,投奔了曹操,39歲,又被曹操打敗,關羽被擒,他又投奔了袁紹,40歲,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劉備有投奔了呂聯,47歲,曹操佔領了荊州,劉備在當陽打敗,差點連兒子都丟了。

他直到50歲的時候才時來運轉,50歲的劉備有了自己的地盤,但是他地盤很小,只不過是江東7郡中的5郡,其中南郡還是借來的,在三國英雄當中,被打敗後還重新振作的很多,但20年如一日的一次次慘敗,每次都是隻剩下幾十條人馬,還差點把老婆孩子都丟了的英雄,就劉備一個。

劉備經常打敗仗,為什麼總是能絕地逢生呢?


但是儘管如此,劉備都能像小說情節那樣,絕處逢生,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真正改變劉備命運的一次機會是在失敗的出兵中,成功地救了一個人,而這個人正是今天家喻戶曉,當時也是天下名士,仁義與道德的化身,孔融讓梨典故里的孔融,當時孔融被黃巾軍圍攻,被太史向劉備求援,劉備驚喜萬分,他說“孔融大人還知道天下有我劉備這個人吶。”雖然劉備為了救孔融丟了自己的根據地,但是從政治上說,此舉讓名不見經傳的劉備成了亂世的清流,軍閥中的仁義之師,後來孔融避難徐州,也投桃報李,也力勸劉備接受徐州的位置,自從他救了孔融之後就被冠以仁義二字,打響了自己的招牌,之後他身邊也逐漸開始聚集仁人志士,同時,仁義也成為了劉備的護身符。

劉備經常打敗仗,為什麼總是能絕地逢生呢?


在劉備二次被呂布打敗之後,轉投曹操去了,曹操手下有人主張及早除之,理由是劉備有雄才而得人心,終究不會甘居人下,但是曹操並沒有殺掉劉備,因為劉備的仁義名號以天下皆知了,既不能殺,也不能放,只能養著,所以仁義二字讓劉備在亂局之中保住了姓名。

如果說劉備吸引仁人志士靠的是他身上的仁義,那麼能讓這些仁人志士心甘情願地替他打江山,恐怕就要依靠劉備獨特的人格魅力了。最好的證明就是趙雲,趙雲原本是公孫瓚的人,後來劉備以缺少騎兵將領為由,向公孫瓚借用趙雲,這一藉以後就再也不會還了,趙雲跟隨劉備的時候,正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但是趙雲仍然選擇了看上去最沒有希望的劉備,趙雲後來的戰功是遠遠的超過了張飛,可是無論官位還是封爵都始終被壓著一頭,但是趙雲從來沒有任何怨言,這不得不說是劉備的人格魅力所在。

劉備經常打敗仗,為什麼總是能絕地逢生呢?


劉備正是憑藉著自己在亂世中顯示出的仁義光輝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再加上些許的運氣,才能一次次地扭轉困局,轉危為安,最終成功地建立了蜀國,成為一代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