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于我一语言工作者而言,深知浅薄的字里行间时常蕴藏着渊博文学,文字是语言得以流传的奠基者,二者相伴相随,可又相互抵触,在文字的遣词造句中更需要思想的沉淀,历史长河中,无数细枝末节被人们遗忘在空隙间,而文字记载下来的承载着别样的温度。历史,虽已成过往,但终究会被后辈人翻出研读,只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曾经于我一女性而言,历史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但自从在人生坎坷处遇见了《萨苏不信史》之后,我才后知后觉了解到原来历史也可以变得如此有温度,如此出乎意料。有一位网友跟我说:“书籍不在多,在于看进内心深处有几本”,诚然我有一癖好,好购书,可是在岁月的流逝里,看过入心的少之又少,就像历史为何总被人研读,因为曾经过往皆有人生真谛,如若不用心度过,一切皆如烟消云散。

历史书籍,多多少少与真相有偏差,这是必然之事,也促就了《萨苏不信史》一书,好在作者书写时秉持真诚的信念,不急于去相信历史的结论,自己去寻找真相,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这种理念在当今甚是珍贵,只因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方式被人们渐渐抛之脑后,太过轻而易举的获取知识来源让人们已经缺少求真的欲望。

自古孔孟之道为世人称赞,无论是当今盛世亦或是封建帝国,孔孟两家言论总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而孔孟之道又属于同一派别,于是乎几近所有人都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萨苏不信史》中,作者提出一个言论:孔子和孟子的祖辈曾是政敌。这又从何而谈呢,是否真有其事,且看老萨如何阐释。

《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并且孔子和孟子二人都曾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推广儒家仁政的思想,但二者的理念最终都无人采用,都只能回家著书立说,传道后世。孔子与孟家祖先有何过节,这段历史我们普通人还真未熟知。相传孔子与孟家的关系起初非常好,这也许照就了即使后来观念有大的分歧,也不影响帮派情意。

孔子曾在鲁国推行“堕三都”政策,也就是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桓”家城墙,以消除亲兄弟家族间的隔阂。本来一切事情均按照计划行事,只可惜被是孔子学生的孟孙氏家主孟懿子摆了一道,只因其家臣说道:“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于是孟懿子拒绝拆城,鲁军只能派出军队攻打,这时季孙氏和叔孙氏也反应过来,于是孔子的主张被迫暂停,鲁公一发怒将孔子流放。

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做多思考,只因存在即为合理,不过以作者如此求真的学习态度也着实是给读者些提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观念必须长存,而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所有搜索到的信息全盘接受,信以为然。

《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后主,只是奈何死于痢疾,治疗过程和死亡过程脉案上记载的非常清楚,而且孙殿英盗墓后,将其遗体抛掷在棺木的一侧,过了许久都没有腐烂,这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无数历史学家说是吃了滋补的药丸导致其容颜不老,各种野史正史纷至沓来。

《萨苏不信史》中老萨说到一个传言,慈禧太后是被老虎给吓死的,那在她生前也确实去过动物园,当时的人们思想保守,不过为了解闷也真实的在北京建立了“万牲园”也就是如今的动物园前身。不过究竟慈禧太后是因为被老虎吓死的,还是痢疾导致身体虚空,都不好说。以我个人拙见,慈禧太后年老时虽然注重保养,但是终归逃脱不了地球引力的影响,身体羸弱也情有可原。年老之人,体弱多病,无论是被老虎吓死还是痢疾都对她而言,是致命一击,即使太医也回天无术!

历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拽出个五彩斑斓来。这就是历史,历史绝非一成不变,曾经的过往又岂能有一家之言,《萨苏不信史》这本书很好的构起读者对待历史的兴致,并且令其在生活中处理事情养成求真好奇的思维观念,见证历史的千姿百态的一本好书!



《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