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上接《血戰費盧傑:倉促發動,虎頭蛇尾的第一次費盧傑之戰

2004年4月第一次費盧傑戰役結束後,轉眼已經過了六個月。在此期間,叛亂分子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防禦。因此當美軍各部隊進入費盧傑市後,發現到處都是陷阱炸彈,從裝滿炸藥的建築物,到無處不在的汽車炸彈、地雷,再到各種良好偽裝的射擊位置。這些恐怖分子並不是傻子,其中不乏久經考驗的戰士。他們全心全意地將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打造成進攻者的噩夢。這次,美國和伊拉克部隊面對的是將近4500名戰鬥人員。

鑑於第一次費盧傑戰役的經驗教訓,美軍這次制定了詳細的火力支援計劃,為整個城市建立了詳細的火力支援網格。因此,對進攻部隊支援火力(迫擊炮、身管火炮、空軍攻擊機和直升機)的協調工作非常順利,地面部隊可以全面和清晰地指出他們想要支援火力攻擊的特定要點。在衛星、有人駕駛飛機和無人機提供的偵察照片幫助下,他們可以事先引爆被確定為雷區或有預設爆炸物陷阱的特定目標。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美軍的編制圖,除了RCT-1和RCT-2外,第1騎兵師第2旅級戰鬥隊負責外圍,拉馬迪等地也有部隊

決戰序曲:奪取關鍵橋樑,關門打狗

拉開第二次費盧傑之戰序幕的首次行動發生在2004年11月7日黃昏,伊拉克第36突擊隊和來自第三輕裝偵察營的“狼群(Wolfpack)”特遣部隊控制了位於城市西部幼發拉底河轉彎處的費盧傑綜合醫院。這使防守者失去了在第一次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宣傳手段,因為他們再也無法讓媒體報道到達醫院的傷者慘狀。隨後,這支部隊又奪取了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兩座橋樑(其中一座正式在三月份懸掛黑水公司員工屍體的橋樑)。現在整個費盧傑與外界的的通道被切斷了。此時發生了另一件對美軍有利的事,有幾隊武裝分子為了奪回橋樑開始向西繞城移動。他們很快就被美軍發現、識別和定位,然後在遠程打擊火力的覆蓋下,灰飛煙滅。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新伊拉克陸軍第36突擊隊營的臂章

稀星天外注:伊拉克第36突擊隊營是自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垮臺以來出現的幾個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之一。 它由五支親美政黨的武裝合併組建而成,接受了美軍良好的訓練,且裝備精良。在第一次費盧傑戰役其他新伊拉克部隊畏戰不前,它自始至終都和美軍共同作戰。該部隊是新伊拉克軍隊中經驗最豐富/經驗證的部隊之一。

全面攻擊是從11月8日開始的。各參戰部隊移動到了城市北部的進攻發起位置。為了在戰鬥初期享受夜視設備帶來的技術優勢,攻擊發起時間定在天黑之後。進攻開始前,幾枚2000磅級的炸彈被投在了鐵路沿線。隨後,在向所有被確認的防禦點展開猛烈火力壓制的掩護下,戰鬥工兵向前移動,在平行於城市北部邊界的鐵路線上打開缺口。當這些橫穿鐵路的通道暢通無阻後,可以發射爆破索的掃雷工程車輛上場了。它們發射爆破索,利用炸藥引爆時產生高壓衝擊波,誘爆在條狀地帶中和兩側的爆炸陷阱裝置。然後,各作戰部隊通過這些安全通道進入城市。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主攻從對城市北面鐵路線的轟炸開始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11月7日,美軍各部隊的位置圖,左下角箭頭是伊拉克陸軍第36突擊隊和“狼群”特遣隊對醫院和橋樑的攻擊

戰鬥發起後,美軍發現一些用來觀察己方和敵人實時行動的RQ-11“大渡鴉”無人機無緣無故地從天而降。戰後發現,造成這些無人機墜毀的原因是用於破壞恐怖分子通信設備的各種電子戰設備產生的干擾信號,干擾了“大渡鴉”無人機的控制系統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美軍干擾敵方無線電通信的電子戰竟然把自家的無人機RQ-11“大渡鴉”也一起搞下來了

第七團級戰鬥隊在城市中、東部的戰鬥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第七團級戰鬥隊(Regiment Combat Team 7,RCT-7)的作戰歷程。正如稀星天外在上一篇文章《血戰費盧傑:倉促發動,虎頭蛇尾的第一次費盧傑之戰》中介紹的,RCT-7的主攻方向是費盧傑的中部和東部。它把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八團一營和陸戰三團一營,以及美國陸軍第二步兵團二營為主力的特遣部隊(TF2-2)由西向東一字排開。

其中機動力最強的TF2-2被安排在最東端,其任務是沿著城市的東部邊界迅速向10號公路前進。在突入市區之後,TF2-2下轄的各連直奔其第一目標:“郊狼”、“狼”和“美洲獅”。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TF2-2特遣部隊的編制:14輛M1A2坦克,16輛M2A3步兵戰車,12輛“悍馬”,8個步槍班

由於擁有強大的火力,TF2-2迅速實現了突破。M1A2主戰坦克的120毫米大炮用於清除街道上的障礙,步兵戰車的25毫米機關炮用於摧毀任何敵方火力並引爆了汽車炸彈。當叛亂分子集中在一起準備發動反突擊時,會立即遭到兩門M109“帕拉丁”自行火炮和120毫米迫擊炮的精確火力打擊。由於難以抵擋TF2-2的猛攻,叛亂者紛紛向西逃竄,進入陸戰三團一營的攻擊區。

此時,陸戰三團一營的攻勢出現了問題。他們無法沿著鐵路的斜坡打開足夠大的通道。該營被堵住了,難以向前,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的時間表。為了迎頭,該營1/3的部隊通過由TF2-2打開的突破口進入費盧傑。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的西、中、東三路攻勢的初期目標是抵達10號公路

在11月9日拂曉時分,TF2-2到達了將城市分成南北兩半的10號公路。然而到了下午2:10,該部隊接到命令停止繼續向南推進,轉而向北在他們已經經過的區域執行搜索和攻擊任務。由於陸戰三團一營的進展緩慢,導致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很大的缺口。許多叛軍以小組為單位再次滲透到先前已被TF2-2特遣隊攻克和清除抵抗的地域中。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TF2-2特遣隊在攻擊發起前兩天的作戰

11月10日一整天,TF2-2特遣部隊繼續執行清理敵人的任務。第二天,他們的整個作戰區域——包括城市北端和10號高速公路之間的區域,正式由陸戰三團一營接管。這使得TF2-2部隊能夠專注於高速公路區域,以重新啟動向城市南端前進的攻勢。新的進攻在11月11日下午4:00開始。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TF 2-2延續了不可阻擋的前進勢頭,將費盧傑南部的一半地區從叛亂分子手中奪回。但就像之前前發生的那樣,有一些敵人將自己隱藏起來或者等美軍通過後,重新進入他們經過的區域。最後,TF2-2不得不再次撤退,以找出那些敵人將他們清除乾淨。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由於海軍陸戰隊的進展緩慢,作為快速機動部隊的TF2-2不得不兩次回撤,肅清重新返回其作戰區域的敵人

截止11月13日中午,RCT-7作戰區域內的態勢如下:海軍陸戰隊陸戰三團一營與新伊拉克軍隊的兩個營一起,正在清剿城市北部的殘敵;在10號公路以南,陸戰八團一營和美國陸軍TF2-2特遣隊在理論上齊頭並進。但和前幾天發生在陸戰三團一營的情況一樣,美國陸軍部隊因為擁有強大的裝甲力量,在遇到頑強抵抗時,其前進速度比海軍陸戰隊要快得多

為了充分發揮美國陸軍的突擊力,TF2-2的裝甲車輛回撤接受補給,然後前往1陸戰八團一營的進攻區域。下午5:20,他們再次向南出發,摧枯拉朽般地衝破各種障礙,使用大炮消滅了最堅固的敵人陣地,並用車載武器摧毀敵人的反擊。叛軍在他勢不可擋的攻勢面前,開始向南撤退。TF2-2的裝甲力量在將前進線拉平後,向東轉向回到自己的進攻區域。 陸戰八團一營在當面的叛亂分子防線被粉碎後,得以恢復攻勢。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11月11日之後名美軍開始穿過10號公路推進到費盧傑的南部

從14日到19日,陸戰八團一營和TF2-2繼續前進至費盧傑的南部邊緣,肅清了所有抵抗力量並清理了整個工業區。期間,它們找到了許多武器庫,以及建造爆炸裝置、化學武器和汽車炸彈的工廠。因為被困在這裡無法逃離,有許多來自伊拉克國外的恐怖分子在這一區域被殺死。最終,在11月20日,TF2-2特遣部隊離開了費盧傑。這也標誌了RCT-7在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的主要作戰行動落下帷幕,該市中東部區域肅清完畢。

第一團級戰鬥隊在城市西部的戰鬥

再來看看第一團級戰鬥隊(RCT-1)在費盧傑西部的戰鬥狀況。和將部隊一字排開的RCT-7不同,RCT-1採用的是讓裝甲矛頭TF2-7突前,海軍陸戰隊步兵營隨後跟進的戰術。

在2000磅級的炸彈轟炸之後,海軍陸戰隊出動了D9裝甲推土機試圖在鐵路路軌炸開的缺口中清理出一條通路。但是鐵軌並沒有被炸斷,為了避免車輛懸掛在通過它們時出現問題,必須用炸藥將其清除。陸戰一團三營佔領了城市北部的火車站,用火力掩護戰鬥工兵的工作。隨後,可以發射爆炸索的掃雷坦克在遍佈地雷和其他爆炸物的前沿開闢了幾條帶狀通路。

所有這一切進展緩慢,耗去了大量的時間,美軍不得不等待幾個小時才能向前推進。最終,在11月9日凌晨01:30,即最東端的TF2-2裝甲部隊發動攻擊將近六個小時之後,TF2-7裝甲部隊才開始進入費盧傑。令他們驚訝的是,直到此時突破口仍然沒有得到完全清理,他們不得不使用在艾布拉姆斯上附加的掃雷套裝為自己開闢道路。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實力比TF2-2更雄厚的TF2-7特遣隊的編成:14輛M1A2坦克,30輛M2A3步兵戰車,12輛“悍馬”,12個步槍班

TF2-7特遣隊的三個連進入費盧傑,沿著計劃中他們各自向南推進的街道前進。最初,他們遇到抵抗不大,因為之前開闢道路費時太長讓城中的防守者認為這裡只是一個佯攻,他們將許多人員派往東部RCT-7的作戰區域,以增援在那裡進行的激烈戰鬥。

隨著TF2-7的“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布萊德利”步兵戰車接近喬蘭(Jolan)公園,抵抗者的火力逐漸加強。美軍通過空中支援、火炮和迫擊炮進行壓制前進。黎明時分,裝甲部隊衝進公園並佔領了它。他們將裝甲車輛佈置成環形防禦,車載步兵則下車徒步作戰,以清除公園裡殘留的叛亂分子。

在等待陸戰一團三營到達的過程中,TF2-7繼續遭到敵人使用自動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箭助推榴彈(RPG)和火箭彈的火力射擊。當海軍陸戰隊員抵達公園後,TF2-7實施了機動,以使部隊從防禦陣型重新轉換到進攻隊形,併發起新的攻勢。由於整個過程是在白天進行,因此並沒有出現很大的問題。根據計劃TF2-7需要用24小時來攻佔和守住喬蘭公園,而實際上它們只花了12小時就完成了任務。

當後續的海軍陸戰隊接下肅清公園殘敵的任務後,TF2-7的裝甲力量在11月9日晚上再次發動進攻。這次的任務目標是到達10號高速公路,然後佔領位於喬蘭公園南面一個代號為“弗吉尼亞”目標點(OBJ Virginia)的空地。TF2-7下屬的第七騎兵團二營C連,負責確保後方道路的安全。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是一場苦戰,圖為美軍士兵在抓緊時間休息睡覺

當“艾布拉姆斯”坦克到達“弗吉尼亞”目標點時,RCT-1的兩個海軍陸戰隊營仍在和防守者進行著激烈的戰鬥。陸戰五團三營位於費盧傑的西北角,陸戰一團三營則仍在肅清喬蘭地區的殘敵。沒有停滯不前,TF2-7裝甲部隊被要求繼續進攻。這次攻勢的新目標是與本次戰役最先發動進攻,並佔領了兩座橫跨幼發拉底河橋樑的盟軍部隊會合。

進攻在11月10日早上9點發動,TF2-7到達了橋樑,使陸戰一團三營能夠更方便地到達10號高速公路。後者在之前的戰鬥中傷亡很大,僅在進攻發起後48小時內就有24人陣亡,並有大量傷員。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截止11月10日,TF2-7在最初進攻期間的攻勢:喬蘭公園->“弗吉尼亞”目標地->幼發拉底河橋樑

從11月11日至13日,TF2-7繼續向南方發動進攻,與垂死抵抗的防禦者進行著艱苦的戰鬥。防守者幾次幸運的攻擊成功地給一些裝甲車輛造成了損傷。

例如,有一枚從室內幾座高層建築之一居高臨下發射的RPG,成功的穿透了一輛“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頂甲,擊毀了炮塔後部彈藥艙的隔板門;另外一枚RPG擊穿了一輛“布萊德利”步兵戰車,使幾名士兵受傷。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TF2-7被用於支援陸戰一團三營的攻擊,為其提供精確火力打擊。但由於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在等待海軍陸戰隊的請求指令,在某種程度上,很多人認為陸軍的裝甲車輛被浪費在為海軍陸戰隊對叛亂分子防禦陣地的攻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上。為了糾正這種不正確偏見,在沒有任何明確指令要求下,有幾輛隸屬於TF2-7的坦克在海軍陸戰隊對一個防禦據點發動進攻前就衝進了該地區,探察敵方的防禦火力點,並在海軍陸戰隊發動攻擊之前就將其摧毀甚至直接用履帶碾壓。這大大避免許多海軍陸戰隊員的傷亡。

激烈的巷戰,肅清殘敵

接下來的幾周,海軍陸戰隊繼續肅清遍佈整個費盧傑的殘存抵抗力量。從11月8日第二次戰役行動開始,直到消滅所有敵人為止,美國海軍陸戰隊各營與頑強抵抗的敵人進行了激烈的近戰。這些敵人從戰鬥開始前就已經在城內設置良好的工事中等待著美軍的到來。

城內的每棟房屋都必須清除。理想的狀況是在裝甲車輛的掩護下進行清剿。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海軍陸戰隊員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他們不得不進入每幢建築物,逐個房間搜索,每次都為不知道隔壁房間裡有什麼在等著他們而提心吊膽。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休息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下一個房間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

隨著戰鬥的進行,新的經驗教訓被學習吸取。美軍需要使用手榴彈確保每個房間的安全或者使用AT-4便攜式火箭發射筒清理整幢房子

。該火箭發射器可以發射專為城市巷戰而設計的,裝備燃燒空氣戰鬥部的PBXIH-135火箭彈。當戰鬥部爆炸時,會在密閉空間內產生很高的溫度,同時消耗氧氣,使敵人窒息而死。為了摧毀一些關鍵的防禦要點,美軍採用了各種方法:炸藥炸,爆破筒爆破,或者採用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將塑膠炸藥放置在幾個丙烷氣瓶旁邊。後者的爆炸威力是毀滅性的,可以完全摧毀目標。

另一個最成功的戰鬥手段是使用狙擊手。在城市的各處,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狙擊手都在監視和狙殺敵人。他們的行動阻止了叛亂分子自由行動,成為後者的噩夢,導致恐怖分子最後只能使用隧道、戰壕或依靠路障掩護在建築物之間移動。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狙擊手是美軍在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的一大法寶

來自特種部隊的幾組狙擊手進入費盧傑,專門用於消滅高價值目標,並通過觀察提供敵方行動的信息。與他們一起行動的有一些來自波蘭陸軍的精英射手。這是因為後者的交戰規則沒有那麼嚴格,被允許向從事某些敵對活動,例如指揮防禦或充當觀察員,但沒有武裝的戰鬥人員開槍射擊。

在住宅區,為了清除相鄰的房屋,美軍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通過屋頂行動。但是從戰術上講,這種行動在地面進行要更理想,因為從下往上搜索房間要比從上到下容易得多。屋頂主要被用於作為制高點控制敵人在該地區的行動,發現敵方的主要防禦工事,以及提供支援、掩護和壓制火力。多虧了60毫米和81毫米迫擊炮,海軍陸戰隊員能夠消滅從附近露臺向他們射擊的叛亂分子。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的大量視頻或照片都描繪了海軍陸戰隊在居民區屋頂的戰鬥。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在居民樓頂控制街區的海軍陸戰隊員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陸戰五團三營的士兵正在清剿位於城市西北區的樓房

對於許多海軍陸戰隊資深軍官來說,如此艱苦的巷戰讓他們想到了1968年在越南順化市發生的戰鬥。在那場戰役中以及2004年的兩次費盧傑戰役中,敵人都無路可逃或無處可藏。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加上有條不紊逐房逐屋地清剿,令防禦者逐漸陷入困境。最終這些走投無路的叛亂份子自知去日無多,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在死前儘可能多地拉幾個美軍士兵墊背。

畢竟,對於許多進入費盧傑的外國恐怖分子來說,這就是他們在幾個月前踏上旅程的初衷。

當然,殘酷的巷戰總是伴隨著一些負面新聞。11月13日NBC新聞的凱文∙塞茨(Kevin Sites)拍攝到了一個後來被大肆宣傳的事件:

一群陸戰一團三營的海軍陸戰隊員進入一棟建築,找到了幾名武裝分子。後者靠在牆上,一些人死亡,另一些人受傷。一名海軍陸戰隊員懷疑其中的一名恐怖分子正在裝死,開槍射殺了他。

在事後的調查中,這些海軍陸戰隊員辯解說他們事前收到一份報告,告知他們該處被幾名叛亂分子滲透,開槍射殺了一些美軍士兵。而在前幾天對反叛武裝武器庫的搜查中找到了一些裝有炸藥的自殺背心。因此,該海軍陸戰隊員因為“出於謹慎的態度對他認為的可疑之處採取了合乎邏輯的行動”而被判無罪。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擁有溫壓戰鬥部的AT4一次性使用火箭筒(無後坐力炮)是美軍伊拉克的巷戰利器

另一個媒體廣為報道的誤導性案例是關於美軍在戰鬥中使用白磷手榴彈的。事實上,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包括白磷手榴彈在內的含白磷武器一直都是設置煙幕的最佳方法。它可以產生煙幕以掩蓋己方的行動,從大部隊打開缺口從北方進入費盧傑直到戰術小隊阻止敵方對己方行動的觀測。更為諷刺的是,在關注美軍的同時,卻沒有人譴責廣泛使用白磷的迫擊炮彈的叛亂分子。

尾聲

從2004年11月7日開始,直到12月31日,最終的零星抵抗終於全部結束。在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有83名美軍士兵陣亡,另有600多人受傷。陣亡者絕大多數是海軍陸戰隊員(總共76人),因為承擔著在清剿行動中逐房逐屋作戰的艱鉅任務。兩支美國陸軍特遣部隊在戰鬥中有7人陣亡,另外72名士兵受傷。另外,參加戰鬥的伊拉克部隊的傷亡數是6人陣亡和55人受傷。而據估算,費盧傑城內的大約4500名叛亂武裝分子中,有2000人死亡,另有1200人被俘。

戰鬥一結束,美國海軍建設營便進入了這座城市,開始清理戰鬥廢墟。工程師們開始工作,修復被損壞的主要民用設施,恢復水電供應,並逐步使這座城市恢復其戰前的外觀。期間,美軍又發現了大量爆炸裝置,以及遍佈整個城市的無數武器和彈藥庫。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第四海軍機動建設營的首席工程助理在研究費盧傑街道的航拍照片

稀星天外注:伊拉克叛亂分子最喜歡的戰術之一就是射擊,然後丟棄武器並無所事事地走開,因為他們知道美軍的交戰規則不能向沒有武裝的人員射擊。這樣他們就能進入另一所房屋,拿起預先放在那裡的武器,重新射擊。

在接下來的幾週中,經過驗證身份的生物識別,原住居民被允許以社區為單位逐批返回城市。 他們獲得了預先準備的存放在費盧賈軍營中的物資,並由美軍護送返回住所。當然很多房屋因為戰鬥破壞而受損。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戰後的費盧傑街頭

結論

結合第一次費盧傑戰役,美軍在兩次費盧傑作戰中的最終傷亡數字相對較高

。這真實反映了現代城市巷戰的艱難和殘酷。考慮到美軍在人數和技術上都佔有極大的優勢,反美武裝分子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很高的。由於極端主義殉教思想的灌輸,退路盡失的絕望,以及毒品的刺激,很多武裝分子,特別是大量外國恐怖分子,都選擇戰鬥致死。這一點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軍登陸島嶼上戰鬥的日本士兵非常類似。由於無法逃脫,他們的最後目標是在被敵人殺死之前殺死儘可能多的敵人。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巷戰的殘酷,為了拯救一名被狙擊手射中的戰友,另一名海軍陸戰隊員也被機槍擊倒

正如在2003年春季入侵伊拉克時所發生的那樣,如果說有任何戰鬥方法可以被稱為是決定性的,那就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M2/3“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組合使用。在2004年11月之前的幾個月中,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軍的幾支部隊與美國陸軍一起進行了一些行動,例如在納傑夫和拉馬迪的戰鬥,都見證了叛亂分子對裝甲力量毫無抵抗之力。在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一個“艾布拉姆斯”坦克連消耗了1600枚120毫米主炮彈藥,121000發7.62毫米同軸機槍子彈和49000發12.7毫米高射機槍子彈。

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403輛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中只有16輛部署在伊拉克,而1057輛兩棲裝甲登陸車中只有39輛在伊拉克。這使得可以分配給每支海軍陸戰隊部隊的裝甲力量少的可憐。當可以使用時,它們都被作為可靠的突擊炮使用,以支持海軍陸戰隊對每個防禦位置發起徒步進攻。與海軍陸戰隊不同的是,美國陸軍將裝甲力量即用於對步兵的直接支援也用於進行決定性的突破。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有組織防禦體系,裝甲力量都能很輕鬆的將其摧毀,連根拔起。

血戰費盧傑:新世紀的迷你“柏林之戰”——第二次費盧傑戰役

費盧傑戰役告訴我們即使是在城市巷戰中,坦克也是攻堅利器

儘管美軍在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獲得了勝利,但是通過強力贏得的和平並不能持續太久。費盧傑也一直成為伊拉克境內反美和反政府組織的溫床。當所謂的伊斯蘭國勢力崛起後,該城在2014年被ISIS組織佔領。一直到2016年5月,伊拉克政府軍在美軍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三次費盧傑戰役,再次光復了費盧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