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二次爆發,教科書式的中國也未必能再次按下暫停鍵


如果疫情二次爆發,教科書式的中國也未必能再次按下暫停鍵

■文 |鄧新華☞資深財經媒體人,專欄作者

  1. 簡單來說,如果疫情再來第二波,連中國自己都無法再抄自己的作業。
  2. 對於中國而言,也應該謙虛地學習別國做得好的地方。
  3. 中國一方面應該出口抗疫物資,另一方面也得敞開心態,進口別國的抗疫物資。

【1、暫停鍵不能再按第二次】


武漢解封了,普天同慶。他們經歷的艱難與痛苦,外人很難理解,但相信很多人已經在盡力理解。

前幾天,我去小區的老鄉家小飲。不免說到疫情。

我說:“兩個多月前,誰能想到,今天全世界會陷入巨大的災難?”

老鄉說:“是啊,感覺就像做一個噩夢,一點都不真實。過年前兩天,我坐火車回老家,路過武漢,我還正在餐車叫了幾個菜喝酒呢,哪知道後面會發生這個。”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不真實”的感覺?

如果疫情二次爆發,教科書式的中國也未必能再次按下暫停鍵

兩個多月前,人們想不到今天的情景。那麼,兩個多月後的情景,人們現在就能想到嗎?

可是我看到同學群、自媒體的一些人,認為中國一停擺,不就把疫情控制住了嗎?太easy!更有懂“戰略”的大哥們,在各種小吃店表示,“疫情將深刻改變世界格局,中國必將成為世界的中心。”

好像他們的世界春光明媚,連做噩夢的感覺都沒有。

武漢封城之後,歐美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正如美國一位記者說的,紐約人對武漢發生的災難缺乏感同身受,沒覺得這麼嚴重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紐約疫情的爆發。

今天,中國很多人正以隔岸觀火的輕鬆心態,看歐美疫情爆發,焉知這又不是為未來埋下隱患呢?

要知道,疫情第二波的風險始終沒有解除啊。

尤其是,如果一些國家形成了群體免疫,那麼,中國面臨的輸入性感染考驗就更加大。

沒有人會希望疫情來第二波,但疫情的事情,誰都說不準。如果疫情第二波來了,應該怎麼辦?防疫的技術問題,那是防疫專家的事,我不知道。我只從經濟學角度談談如何提高防疫的效率。

之前的疫情防控,很多人喊外國來“抄作業”,這是完全不懂前期抗疫背後的經濟原因。

前期中國之所以敢按下全國暫停鍵,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經過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有一定的積蓄。

這一點,恰恰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優勢。人們應該感謝以前的改革者,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制度環境。當然,最應該感謝的,是老百姓自己。因為老百姓自己辛勤勞動,才有一定家底度過暫停期。

但,本次疫情,坐耗財富以萬億計。杜牧《阿房宮賦》中說,“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這句話不完全適合當下。但其中所揭示的“儲蓄難,花費易”的道理,仍然是適用的。抗疫,花錢太快了。

就連人均存款12萬的上海人,也感覺快撐不下去了。其他地方的人,可想而知。這根本就不easy,好嗎?!

如果疫情二次爆發,教科書式的中國也未必能再次按下暫停鍵

如果疫情再來第二波,還以暫停鍵來對付,那就太傷老百姓的家底了。

另一方面,大家已經看到,按下暫停鍵是幾天的事,但事後企業復工復產,卻是千難萬難。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所以現在領導們最上心的事情,就是復工復產。

如果再來一次暫停鍵,事後復工復產的難度將要比第一次暫停還要難得多。

簡單來說,如果疫情再來第二波,連中國自己都無法再抄自己的作業。

所以,現在根本就不是輕鬆旁觀的時候。為了應對可能的疫情第二波,中國應該抓緊時間反思、總結,並學習別國的經驗,吸取別國的教訓。

尤其是,要向那些沒有停擺、卻也基本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學習。


【2、謙虛+貿易,關鍵時刻能多救命】


眼下,韓國、日本等國,疫情基本算是控制住了,死亡率也很低。以後會不會反覆,還不知道,但是它們反覆的幾率該不會比別國更高。

和中國的抗疫模式相比,日本、韓國的特點是沒有讓經濟停擺,經濟沒有受嚴重的內傷。

在防控疫情上,哪種模式更有效果,可能會有爭議,但很明顯的一點是,韓國、日本付出的代價相對要小些,這恐怕沒有爭議。

這正是中國缺乏的經驗。

而且,如果還有疫情第二波,韓國、日本恐怕還有資本按一次暫停鍵,而中國卻很難按第二次暫停鍵。不知不覺之間,韓國、日本其實更具有相對優勢了。

最近幾天,韓國總統文在寅、外長康京不斷和多國總統、總理通電話討論聯合抗疫。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愛沙尼亞總統卡尤爾拉德等人表示,將學習、借鑑韓國的抗疫模式。韓國在外交上得分不少。

如果疫情二次爆發,教科書式的中國也未必能再次按下暫停鍵

這也難怪,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學習韓國模式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對於中國而言,也應該謙虛地學習別國做得好的地方。謙虛學習不丟臉,關鍵時刻能多救命。

我不喜歡用“抄作業”這個詞。“抄作業”意味著不假思索照搬答案,而學習,是用理性檢視別人的做法,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

例如,韓國的一個經驗為世界所矚目,那就是,韓國的民營企業快速地開發出高效的檢測試劑,大幅度提高韓國的檢測人數。

檢測對於抗疫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目前韓國的檢測試劑大量出口。這方面,中國是否應該學習、檢視一下,看怎麼提高民營企業的抗疫參與度?

還有日本的抗疫經驗。現在媒體所說的日本經驗,似乎就是講衛生、自律、服從,那麼,日本人還有什麼做得對的?好像也是一團模糊。

當然還有別國的教訓,也要吸取。例如美國,直到2月29日, FDA才允許私人實驗室可以自由地開發自己的診斷方法,這肯定是耽誤抗疫的。

中國抗疫早期,CDC也統一管制病毒檢測,結果問題百出,最後下放病毒檢測權,才緩解問題。

……

除了學習,還有貿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最近在一次講話中說:

現在不但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們現在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態,也必須頭腦清楚,眼光不能偏狹,要認清楚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態。

當我們還為這些假陽性、假陰性,尤其假陰性所困惑的時候,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的國家已經是一滴指血十分鐘,就能準確率很高的測出來了,已經可以分發到家庭裡邊兒,像糖尿病一樣的自己測一下填報了。

中國一方面應該出口抗疫物資,另一方面也得敞開心態,進口別國的抗疫物資。像王院士提到的這麼先進的檢測試劑,不管是韓國的還是美國的,都應該放手讓民營企業努力進口,或者購買別人的技術自己生產。

充分學習全世界的抗疫經驗、物資,可以讓普通老百姓的安全感更強。這是人命關天的事,講不得虛面子。

如果疫情二次爆發,教科書式的中國也未必能再次按下暫停鍵

有人說,世界變化太快,看功夫財經才能跟上時代。

這些大老闆,丟盡了中國人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