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說《滿洲里界約》的前世今生

滿洲里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然而,正是這座美麗的邊境口岸差一點被落入沙俄的“虎口”。

訴說《滿洲里界約》的前世今生

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清朝與沙皇俄國於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簽訂不平等條約:《滿洲里界約》(又稱《齊齊哈爾協議書》,俄文:Договор цицикар),也是清政府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此時,辛亥革命已爆發,清朝覆滅在即,沙俄有鑑於此,遂照會中國外務部,以該界約“無須由兩國政府批准,政府視為完全了結”。《滿洲里界約》匆匆“定案”。《滿洲里界約》共計使中國喪失領土1400多平方公里。

《滿州里界約》共兩條,其主要內容是:清俄兩國重定由塔爾巴幹達呼第58界點起,至阿巴該圖第63界點,並沿額爾古納河,至該河與黑龍江會流處止的國界。

在陸界,五十八號鄂博(塔爾巴幹達呼)至六十三號鄂博(阿巴該圖)之間6個鄂博的名稱雖末改變,但每個鄂博均向南移動4-21公里不等。在水界,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將河中280個洲渚,160個劃歸俄方,120個劃歸中方。後來額爾古納河曾改道西移,俄方認為右岸河汊為額爾古納河舊河道,將河中主流中方一側的18個大洲渚劃屬俄國。這18個洲渚佔全部洲渚面積的84%,成為俄國的界外領土。後來蘇聯於1929年控制該地區的阿巴該圖洲渚,直到2008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重新劃界後才完全解決該問題,劃歸中方34.54平方公里,劃歸俄方23.02平方公里。

阿巴該圖洲渚爭端

訴說《滿洲里界約》的前世今生

阿巴該圖洲渚總面積近57.56平方公里,屬於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與俄國毗連的水界和陸界交界地方,是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和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劃定的。自從定界後近200年來,由於地方荒僻,人煙稀少,彼此尚能相安。阿巴該圖洲渚是額爾古納河主航道中國一側的小島,每當額爾古納河漲潮時面積就會大大縮小,所以此地風景秀麗,生活著大量的野生動植物,是個天然的溼地系統。新中國建立以後多次和蘇聯對阿巴該圖洲渚進行談判,但是由於兩國的關係不穩定,使得談判常常陷入僵持。蘇聯解體後中國繼續和俄羅斯就此地進行談判,最終經過長達40年的談判終於在2008年劃定邊界,其中34.55平方公里回到中國的懷抱。

訴說《滿洲里界約》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