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只會簡單粗暴打罵怎麼辦?

喻氏小姐姐


開汽車,你得考個駕駛證!當老師,你得有個教師資格證!發現麼,你幹任何事情剛開始都不會,都不懂,因此需要先學再上崗,可養孩子這麼大的事情,咱居然就無證上崗了,那結果怎麼樣?不懂就瞎搞唄,最後把孩子搞廢了...


粗暴打罵這招最沒價值,為什麼沒價值,因為全世界的父母都會,這不用教,那什麼有價值?今兒就介紹一種,看透孩子的底層需求:


業內有一句出名的話:不考慮孩子需求的教育都是耍流氓!舉幾個例子:


1、人都有休閒娛樂的需求,孩子一天待在家裡上網課,寫作業,然後也沒其他娛樂互動,那拿著手機玩一玩,娛樂下是需要嗎?


2、人都有攀比的需求,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玩具,就自己沒有,因此想讓父母買,過分嗎?


3、人都有自立自主的需求,孩子想自己說了算,至少不完全有父母說了算,這需求不過分吧?


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是貪玩、叛逆、厭學、早戀,那麼請問,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咱有注意過不,我想是沒有。無視需求的存在就直接打壓,這不就相當於我明明很熱,你非要給我穿毛衣,我明明渴了,你非要給我吃米飯。


任何行為背後都有需求,關鍵是你能否發現,有的人說孩子的需求就是手機,錯!手機是實現需求的策略,並不是需求,那需求是什麼?是生活的價值感、成就感、新鮮感和認同感,這些感覺你在現實生活中有滿足嗎,既然沒滿足,那麼孩子自己挖掘到的策略,你憑啥說三道四。


so~看事情莫看表面,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解決之道!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希望我的一點火苗,可以點燃你的思潮,讓你的愛豐富孩子的大腦!

米哈里EDU


第一、簡單粗暴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危害性極大。要想改變孩子,就要先改變家長自身。

雖然在封建社會時期,曾流傳著一句民間俗語“棍棒下面出孝子”,但是也只是說明了能“出孝子”,孩子們在簡單粗暴打罵的氛圍中,整天是“唯唯諾諾,小心翼翼,叫聲應聲”,完全按著家長給孩子設計的軌跡,機械的發展下去。這樣一來,嚴重地束縛了孩子的大但開拓進取精神,禁錮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相反,有些孩子當到了“

青春期”和“叛逆期”,孩子就不再忍耐了,往往會反抗,有的孩子還會離家出走,甚至走向絕路。所以說簡單粗暴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危害性極大。你有沒有發現,你越是整天動手就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越不願意學習,越不聽話,孩子也會花更多的心思和時間用來對付家長了,你說是嗎?因此,要想改變孩子,家長的教育方式必須先要改變。

第二、以身作則,堅持學習,通過言傳身教和孩子營造出,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相互信任和諧的家庭氛圍。

作為家長也一定要在工作之餘,利用休息時間陪伴著孩子一起學習,多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經驗,心平氣和的與孩子加強交流和溝通,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愛學習的榜樣,通過言傳身教,和孩子們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互相信任的和諧關係。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主動的,積極的,輕鬆愉快地去學習,如此以來,定會事半功倍,豈不是比在簡單粗暴打罵中,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動學習更好一些嗎?

綜上所述,以上兩點就是我的觀點和建議,希望對家長朋友們能有所幫助,有什麼不足和不當,敬請師友們留言賜教!謝謝閱讀!


海角天涯1988


一些秉持著“棍棒底下出孝子”教子觀念的父母,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驅使下,就想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抑制馴服孩子,結果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使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

直接的語言斥責,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僅容易導致家長失去威信,還會重重刺傷孩子幼稚的心靈,傷害孩子的人格尊嚴和自信心,甚至會給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應該心平氣和的進行教育,告訴他們錯在哪兒,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該怎麼辦,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斥責和打罵。體罰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頭腦裡只留下痛苦的體驗,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和恐懼感。

應該說教育孩子可以批評,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在教育孩子時批評比表揚還要高深,因為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是一門藝術,你用的好它比表揚效果還有用。”

那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呢?

1、低聲批評。

父母批評孩子時,應低於平時說話的聲音。低而有力的聲音,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斥責更有效。

2、保持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如他所想的責備他,那麼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的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暗示錯誤。

孩子犯了錯誤,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的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錯誤,那麼孩子就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多用良言。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成功的父母是深知良言的妙用。他們善於觀察子女的心態處境,然後選擇時機,有針對性的給予語言的撫慰、溫暖和鼓勵,這樣,孩子的理想之花就會漸漸綻放。反之,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加分析地亂指責,以長輩自居,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容孩子分辨,這種教育方式有害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