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怎麼看待外賣這個行業的?

來自老遷


1,外賣市場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目前我國餐飲大盤規模穩定增長,增速維持在兩位數水平。根據報告中國餐飲大盤收入穩定在增長,2016年突破3.5萬億大關,同比增長11%,2017年中國餐飲收入有望達到3.9萬億,未來預計保持10%+增速。也就是說,2018年仍能保持10%以上增長。

2,三外賣市場前景廣闊。

外賣平臺通過對三四線城市渠道運營的加強,隨著未來城市用戶習慣養成,這部分城市的市場將有可能帶給餐飲人新的發展機會。

3,外賣品質競爭加強。

根據報告可知,目前外賣呈現出品質外賣快速發展趨勢,超 4分之一的訂單來自知名品牌商家。

隨著眾多知名與外賣平臺合作,品牌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強,訂單比例從16年上半年的18%上漲到25%,一年內增長7個點。品牌商家的不斷入駐,帶給小餐企的經營壓力也將會更大。

4,異地差旅人士成不可忽視用戶群。

隨著用戶外賣習慣的養成,異地差旅人士成為外賣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群。除此之外KTV、醫院等消費場景也逐漸豐富。未來商家可積極探索用戶消費場景,促進外賣消費場景多元化,擴充用戶量,提升訂單量。

5,非正餐時段商機凸顯。

根據發展報告,我們可知2017年非正餐時段外賣訂單佔比進一步提高,午餐和晚餐正餐時間段訂單佔比由76%壓縮至72%,下降4個點,其中早餐佔比5%,上升2個點,夜宵佔比10%,上升2個點。隨著外賣習慣的養成,未來非正餐時段將爆發更好的商機。

商家未來可積極拓展用戶消費時間,提升效率,開拓早餐、夜宵等非正餐時段市場。

(一)中國主要模式可以分為四大種類:

1,團購類,以、、為代表,引進美國Groupon模式,全面接入本地餐戶,團購起步較早,是目前餐飲O2O的主要模式;

2,點評類,以大眾點評為代表,通過長期的積累,彙集了大量餐廳和用戶的信息,起到了市場培育的作用;

3,類,以為代表,幫助用戶通過互聯網渠道預定就餐作為、甚至餐品,提升用餐質量;

4,外賣類,以、外代表的第三方外賣平臺是餐飲O2O領域近期最受資本青睞的,千萬級美元融資頻頻發生,並且眾多傳統餐飲和互聯網巨頭和紛紛佈局,市場在近年來快速發展。

(二)餐飲:餐飲業(catering)是通過即時加工製作、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於一體,向消費者專門提供各種酒水、食品,消費場所和設施的食品生產經營行業。歐美《》的定義,餐飲業是餐飲服務機構。


提筆忘憂


作為最近幾年才新興起來的外賣行業,受此次疫情影響,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因為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猛然發現,自己的生活早已離不開外賣了,當然還有快遞。

沒有查找到最早的外賣公司是哪裡開的,但是據公開資料顯示,外賣這個行業,很可能最先也是由中國人發明出來的。

1989年,當時年僅4歲的徐迅跟隨父母去美國,和當時大多數出國家庭一樣,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不得不去當地一些餐館之類的就業門檻比較低的地方打工,在大學期間,徐迅根據美國超過9成餐館不送外賣的商業契機,憑藉個人聰明努力和奮鬥,開始做起了外賣生意,最後發展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DoorDash。

這可能是我讀到的關於外賣行業最早的說法。

那麼,這個行業究竟如何呢?具體這個行業的管理這些我們也沒有參與,就不多說了,談談個人感受吧。

首先,這個行業不容易。這一點從外賣小哥風裡來雨裡去的行蹤,大家完全可以感受到,而且,往往我們吃飯的時候,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正好是最忙碌的時候。所以,辛苦自然不必多說。

其次,這個行業體現了什麼叫“多勞多得”的原則。我們看到很多外賣小哥拼命接單,甚至為了得到客戶的五星好評,不惜冒著危險闖紅燈及時將訂單送達,當然跑的多,賺的也多,這其實很公平。

再次,這個行業催生了大量的兼職。據說有個90後白領放棄了幾萬元的月薪去送外賣,為了多跑、多接單,脂肪肝都跑沒了。而很多自由職業者到了飯點就兼職去送外賣的例子,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畢竟只要有錢賺,誰不願意衝上去呢?

總之,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尤其是已經融入很多城市人生活的外賣行業,其行業發展的一舉一動,必然在今後會受到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其從業者工作辛苦的背後,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願意加入其中,自然有它“多付出、高回報”的商業邏輯。

希望這個行業不斷髮展完善,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繼續交流,更多職場話題,敬請關注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職場太複雜,我幫你解答。


九品職麻官


火熱,辛苦,能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