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匯雲油創始人薛光林: 海上超級油輪浮倉一天不消失 油價上漲難再現

2020-04-30 17:57

隨著近幾個月原油價格“跌跌不休”,甚至期貨合約跌穿成負油價,超出了所有人的認知。如今,全球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儲油了,全世界的原油儲存基地都幾乎被灌滿,全球所有的超級油輪也幾乎都滿載石油漂泊在海上。

“海上漂浮的超大型浮倉儲油船已經成為一個判斷油價走勢很重要的指標,只要它們一天不消失,油價都不會上漲。”在能源領域摸爬滾打30多年的光匯雲油創始人薛光林博士認為,原油衍生品帶有高槓杆屬性和保證金交易機制,便宜不便宜,不能憑藉感覺, 而是憑藉專業分析和風險管理,所以建議廣大普通投資者不要在這個時候“抄底石油”。

被極端方式扭曲了的原油市場供需仍失衡

“疫情不僅傷害了世界經濟,也用最極端的方式扭曲了整個原油市場的結構。”薛光林認為,全球原油市場, 目前正處在一個大規模供需失衡期,原油供應量增加,但主要經濟體的發展因疫情處於停滯狀態。原油需求下降近30%, OPEC+日減產1000萬桶也是於事無補。

隨著陸上石油庫存逐漸接近滿負荷,石油貿易商開始尋求定期租用超大型油輪進行浮倉儲油。當前在海上的油輪儲油量高達9500萬桶,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上一次浮倉儲油量達到類似水平是在2009年。由於國際油價在 2008年聖誕節前創出每桶33美元的低價,2009年,石油貿易商在海上儲存了超過1億桶的原油。

薛光林認為,疫情對原油需求的影響前所未有,儲油需求有望繼續累積。全球疫情的拐點何時到來尚無法判斷,即使出現了確診病例數量下降的情況,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解除封城政策。目前一年原油的升水達到18美元,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海上囤油的情況還會繼續增加。

華爾街對沖基金為何會絞殺WTI產品?

此番原油期貨價格暴跌,市場對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質疑之聲也是此起彼伏。薛光林介紹,自交易所改變規則以後,未來在倉儲有限的情況下,頭月美原油合約接近到期日市場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華爾街對沖基金正利用熟知的交易系統規則,配合自己定製的標準,利用產品交易時間的設計缺陷,做空再拉昇,這是典型的大莊家收割的方式。

為什麼會選擇WTI產品來絞殺?薛光林認為,因為WTI只能採用實物交割(管道或倉儲),期貨到期時,持有人要真的去取貨!而Brent原油採用現金交割,貨物到期只需要把錢結清即可(也可以通過期轉現變為現貨頭寸)。從下圖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原油在20-29美元附近盤整的時候,結合原油的超級升水結構吸引大量的資金抄底前月WTI油價。

由於WTI的現貨交割地庫欣總共有隻有9100萬桶的原油儲存能力,但因安全容量考慮,最多隻能儲存7600萬桶。早在4月10號,庫欣的庫存就已經達到了 5500萬桶,並且以每週600萬桶的速度在增加,馬上就要達到極限,剩餘的大部分容量早就被“莊家“預訂了。而庫欣地區原油倉儲費用 每月高達8-10美元/桶,存儲超過2個月,倉儲費就超過油價本身,所存的原油也會變成負資產。因此,大量未來沒有庫容的持倉者還是需要在交割之前平倉出逃,WTI負值行情或還會上演。

Brent原油期貨有無也跌至負數的風險?

WTI原油之外,Brent原油會不會也跌至負數呢?投資者需要留意哪些風險?

從油的品質上比較,WTI原油不論從API還是含硫量上均優於Brent原油,其理論價格在同等條件下應該處於高位。WTI原油與BRENT原油的價差長期在±5美元/桶之間波動。然而,自2010年後,價差逐漸擴大,在最高點時WTI油價貼水接30美元/桶。雖然鉅額貼水在之後開始縮小,但時至今日,二者仍維持一定幅度的貼水。

針對WTI與Brent價差之謎,薛光林博士介紹,造成價差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美國政府對原油出口的管制,使得套利者無法買入WTI原油並運至歐洲和其他地區銷售。歐洲和亞洲的用油成本始終比美國貴很多。WTI價格日趨本地化不能真正地反映美國以外原油市場的情況。近期隨著WTI油價暴跌,不少原本採用WTI油價作為定價基準的國家都已經意識到這裡面的"水太深",將改用Brent油價作為定價基準。投資者也應該儘量避免選擇與WTI美原油掛鉤的產品。

Brent原油指的是歐洲北海生產以及在西歐提煉的石油產品,目前國際上不成文的約定是,從中東、非洲輸往西方的原油均依照布倫特原油訂價,並與OPEC自制的油價指數有連動關係。橫跨歐亞的其他廠商,例如俄羅斯、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原油生產商也是以它為參考指標。

WTI原油價格更多反映的是美國本土的市場環境,而Brent原油價格則與國際市場相關,更廣泛的市場背景意味著對存儲空間緊缺造成危機的緩衝更大。也就是說除非世界經濟面臨災難性場景,否則反映全球市場的Brent原油價格不會跌至負值。

薛光林認為,Brent原油的優勢在於它的產地離海域要比WTI原油近得多,這讓它可以更多地利用油輪這種更大的存儲空間。最重要的一點是,Brent原油期貨是以現金結算的,不需要物理交割,所以Brent油出現負值的概率比較小。

負值行情或還會上演 進口國存錢不如儲油

根據目前原油基本面供需背離的情況,從疫情發展來分析,油市的動盪至少持續到7月中旬。所以在此之前,每當原油期貨前月合約到期移倉前幾天的油價都會維持高波動率、“負油價”顯示出當前油市疲弱的需求面。因為疫情沒有好轉,需求就不會恢復。

未來油價大概率還是寬幅震盪,真正的需求恢復或至2021年才能兌現,直到什麼時候歐美疫情出現明顯可控的局面,原油甚至包括全球風險資產才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拐點。從長期來看,石油作為基礎工業資源,低於平均生產成本的低油價很難長期持續,低油價對中國來說利大於弊,保守估計,中國原油進口每桶下降10美元,可節省200億美元。如果低油價持續,中國每年將節約原油進口資金逾幾千億美元。

近期海上漂泊的油輪浮倉,暴露了全球儲油能力都仍偏緊張,甚至美國德州等已將閒置的管道轉換成儲油設施。薛光林認為,現階段油價處於歷史低點,正是各國加快建立油氣戰略儲備的大好時機,希望我國發動各方力量抓緊建設大型油罐、碼頭等儲油設施,同時加大加快原油進口,對沖過去高油價成本,重點加強現貨交易,縮短交易週期,以完善儲備體系,保障能源安全。從長期來看,存錢不如儲油,錢還有可能會貶值,但石油價格隨時可能向上突變,一旦石油價格漲上去,我國就真的錯失大規模補充石油儲備難得的好機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但是石油儲備設施卻嚴重不足。一些媒體報道,中國的石油儲備約為5.5億桶,但是在光匯雲油創始人薛光林博士看來,這還遠遠不夠,“要把握低價儲油的契機,呼籲國家加大加快石油儲備設施建設,包括油輪、碼頭、油庫等在內的儲油配套建設也要同步跟上。”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